分类: 信息化 |
第六,政务过程中的行业信息化及其应用,将得到较快发展,不断深入。
近几年来,中国政务信息化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纵向信息化的应用需求强劲。这些以行业、系统为代表的信息化应用,对于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提升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的水平,都会产生深刻影响。因此,尽管现在从防止信息孤岛、促进资源共享的角度出发,在电子政务建设中要关注“条条”和“块块”的整合,但这种关注并不意味着要抑制行业信息化的发展。2006年,我们要从更高的视觉,认识“条条应用”与“块块应用”的关系,并在管理、技术实现整合的基础上,使行业信息化与地区信息化实现互动、良性的发展。
第七,“十五”期间的电子政务比较成功的应用示范项目,将发挥导向作用。
十五期间,国家为了解决电子政务建设和发展中的一些关键技术和难点问题,进行了许多示范性的实践。这些实践,集中地体现在一些大的电子政务示范工程方面。随着对“十五”示范项目的总结,这些在探索中积累的优秀成果和经验,将受到多方面的关注,有些成果在全国推广后,有可能产生积极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与此相联系,“十一五”期间,国家科技部等单位将会启动一些新的电子政务应用示范项目,这些项目将会突出顶层设计、“自主创新”以及产品国产化等关键问题,为未来中国电子政务的发展,继续进行新的探索。
第八,IT管理将受到广泛重视。随着信息化建设的广泛开展,IT管理的重要性日益明显。
如果IT管理水平不高,IT管理制度设计不合理,则会对整个电子政务项目建设、运行、维护等都产生不利的影响。2006年,围绕电子政务发展过程中人们对上述问题的反复思索,有关IT管理的问题,有可能成为人们进一步关注的话题,并不断探索新的解决方式。另外值得关注的问题是,十一五规划已经提出了“三网整合”(即电信网、广电网、互联网)的目标,一旦这种整合被提上议事日程,必将对电子政务建设产生重要影响。
第九,“以公众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将被更多的人所接受。
电子政务的“服务”说到底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对党政机构内部的组织、公务人员的服务;二是对社会公众、企事业单位以及其他各类组织提供的服务。可以设想的是,2006年,这种以公众为中心的电子政务理念将进一步深入人心,这种价值表现在电子政务的服务手段上,将更加丰富多彩:电话、手机、短信、信息亭、电视等多终端接入,将加入到电子政务为民服务的行列中来。
第十,支持电子政务发展的技术、标准和规范等,也将有新的突破。
2006年,无论是电子政务的信息安全、标准,还是电子政务的法律、环境,将受到进一步重视。其中。集成化的安全解决策略有可能取得突破性进展;在重视电子技术标准的同时,政务本身的标准,也将被提上重要日程;有关电子政务的法律环境将进一步改善,包括《电子政务法》、《信息公开条例》等立法的要求,更加紧迫。通过对这些问题的不断探索和努力,有可能为电子政务发展创造更好的支撑条件和良好的外部环境。
(作者:国家行政学院公共管理教研部教授、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博士生导师、国务院电子政务示范工程总体专家组成员)
近几年来,中国政务信息化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纵向信息化的应用需求强劲。这些以行业、系统为代表的信息化应用,对于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提升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的水平,都会产生深刻影响。因此,尽管现在从防止信息孤岛、促进资源共享的角度出发,在电子政务建设中要关注“条条”和“块块”的整合,但这种关注并不意味着要抑制行业信息化的发展。2006年,我们要从更高的视觉,认识“条条应用”与“块块应用”的关系,并在管理、技术实现整合的基础上,使行业信息化与地区信息化实现互动、良性的发展。
第七,“十五”期间的电子政务比较成功的应用示范项目,将发挥导向作用。
十五期间,国家为了解决电子政务建设和发展中的一些关键技术和难点问题,进行了许多示范性的实践。这些实践,集中地体现在一些大的电子政务示范工程方面。随着对“十五”示范项目的总结,这些在探索中积累的优秀成果和经验,将受到多方面的关注,有些成果在全国推广后,有可能产生积极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与此相联系,“十一五”期间,国家科技部等单位将会启动一些新的电子政务应用示范项目,这些项目将会突出顶层设计、“自主创新”以及产品国产化等关键问题,为未来中国电子政务的发展,继续进行新的探索。
第八,IT管理将受到广泛重视。随着信息化建设的广泛开展,IT管理的重要性日益明显。
如果IT管理水平不高,IT管理制度设计不合理,则会对整个电子政务项目建设、运行、维护等都产生不利的影响。2006年,围绕电子政务发展过程中人们对上述问题的反复思索,有关IT管理的问题,有可能成为人们进一步关注的话题,并不断探索新的解决方式。另外值得关注的问题是,十一五规划已经提出了“三网整合”(即电信网、广电网、互联网)的目标,一旦这种整合被提上议事日程,必将对电子政务建设产生重要影响。
第九,“以公众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将被更多的人所接受。
电子政务的“服务”说到底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对党政机构内部的组织、公务人员的服务;二是对社会公众、企事业单位以及其他各类组织提供的服务。可以设想的是,2006年,这种以公众为中心的电子政务理念将进一步深入人心,这种价值表现在电子政务的服务手段上,将更加丰富多彩:电话、手机、短信、信息亭、电视等多终端接入,将加入到电子政务为民服务的行列中来。
第十,支持电子政务发展的技术、标准和规范等,也将有新的突破。
2006年,无论是电子政务的信息安全、标准,还是电子政务的法律、环境,将受到进一步重视。其中。集成化的安全解决策略有可能取得突破性进展;在重视电子技术标准的同时,政务本身的标准,也将被提上重要日程;有关电子政务的法律环境将进一步改善,包括《电子政务法》、《信息公开条例》等立法的要求,更加紧迫。通过对这些问题的不断探索和努力,有可能为电子政务发展创造更好的支撑条件和良好的外部环境。
(作者:国家行政学院公共管理教研部教授、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博士生导师、国务院电子政务示范工程总体专家组成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