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信息化 |
松花江刚发生完污染事故,广东北江又报出镉污染。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各地环保局都开始紧张,纷纷要上污染事故应急响应系统。相比这些单位临时抱佛脚的办事方式,监测总站倒是比较有前瞻的思维,早在03年就开始建设应急系统。不过那个时候没有几个人知道如何建,摸索了一年多,我们才搞出一套。
综观这几年的环保信息化过程,从当年世行贷款的省级项目,到小日本赠了一笔款,给我们100多个城市建信息系统,再到现在各地开始有计划自主建一些信息系统,这个过程也算是中国电子政务发展的一个缩影。
信息化的问题其实是管理的问题,当年很少有几个系统能很好的用起来,从领导到科员没有几个对信息化感兴趣。这几年好很多,还应该感谢互联网的发展,至少让用户养成了使用电脑的习惯。新领导一般都要拿信息化为自己添一些政绩,搞好了可以吹吹牛,搞不好也无伤大雅。总体风险比较低。
以前环保都是老外给钱,现在国家也要动真格的了。03年总局要赶金字工程的风,也报了个金环工程,结果计委没批。现在发改委追着总局要他们报金环的方案。看来小胡和小温也意识到不能单纯追求GDP的增长,要平衡发展。
有了钱事情就好办些。环保信息化终究要为环保管理服务,管理要先解决人和制度的问题。环保要摆脱现在尴尬的局面,应该摆脱地方的约束,变成中立的部门,要先说清我们的环境到底怎么样,而不是沦为地方官员的政绩执行者。中立了,说话就能比较客观,比较有分量,公信力也有了。环保一直是吃排污费长大的,这个也应该改,不要紧盯排污费,应该国家直接拨款,多走国际合作。发动全民参与,才能把环保风暴刮到底。确实做几个实事,才能不被其他部委看低。
先扯这些,题目有点大,以后再补充。
后一篇:关于北江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