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一个文章:中国2006年电子政务发展展望(1)

(2005-12-28 10:33:43)
分类: 信息化

对中国电子政务来说,2005年无论如何都是值得关注的一年。这不仅表现在经过几年的建设和发展,2005年,就全国而言,各方面对于电子政务建设的认识更加理性,同时还表现出以下一些特征:一是以中央两办的34号文件为契机,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得到了各方面的普遍重视;二是电子政务建设中的条条块块对接,防止信息孤岛,成为多方关注的焦点,并不断探索解决的路径;三是电子政务建设中的投入产出越来越被重视,盲目建设的冲动欲望明显收敛;四是有越来越多的电子政务应用系统,面向社会和公众服务。

整体上说,尽管全国电子政务发展和建设并不平衡,东南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电子政务发展较快,中西部欠发达地区相对滞后一些。但无论东部还是中西部,都在积极、努力地推进这项工作,电子政务的发展势头良好。

2006
年,将是中国国民经济十一五规划实施的第一年,也是我国电子政务建设承上启下、继往开来的关键一年。明年全国的电子政务建设和发展走向如何,值得我们关注。

第一,十一五行政体制改革的启动,有可能成为电子政务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电子政务的行政环境将得到进一步改善。

2006年开始,行政体制改革将真正被提到重要议事日程,而国家体制改革策略的变化也会影响电子政务建设。电子政务的行政环境将得到进一步改善。与此相联系,政务公开、构建阳光式的政府将受到进一步重视,一些长期以来困扰电子政务进一步发展的管理障碍、体制障碍,在某些方面可能得到一些解决。

第二,针对重复建设,各地采取的应对策略,有可能越来越接近:这就是大集中的建设思路,将被越来越多的地区、部门、单位认同,并有望取得明显成效。

所谓大集中,就是注重电子政务的顶层设计,统一规划、统一网络、统一平台建设,走集约化、低成本的道路。可以设想,伴随着电子政务的发展,这种大集中的建设思路在未来将会受到更加广泛的重视,并有可能成为中国电子政务建设发展中,相对有效的建设思路和选择。

第三,重视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对于由于部门利益引起的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问题,将进一步受到关注。

过去若干年间,中国电子政务建设的经验和教训告诉我们,信息资源难以有效共享的最根本的障碍不在于技术、电子,而在于管理,也就是人们说熟悉的权力部门化部门利益化2006年,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共享,有望成为电子政务建设过程中最重要的指标之一;信息资源的共享问题也将得到更多的重视。这种重视,有可能随着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深化,从管理层面、体制层面得到明显改进,从而构建一个和谐的信息资源环境。这将对未来中国电子政务的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

第四,协同政务将继续引领电子政务建设的潮流。

协同政务代表着电子政务发展的趋势和潮流,也代表一个地区、部门电子政务发展的水平;同样,协同政务也是电子政务建设中难度最大、要求最高的一种电子政务应用与服务的实现形式。目前,我国一些电子政务建设比较快的地方已经开始了这方面的探索和应用,如有关电子政务的网上审批,就有各种各样的实现模式。可以设想,伴随者电子政务公共服务理念的提升,明年将有更多的、以协同政务为核心的网上串联、并联审批服务模式出现,并将继续引领电子政务建设的潮流。

第五,以中央政府门户网站的建成为契机,各地政府门户网站建设将朝着构建统一门户网站方向发展。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