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科学与文学艺术的关系

(2005-11-30 15:25:39)

 

              科学与文学艺术的关系

              ——在青岛海洋大学的演讲

 

                  邱华栋

 

科学技术与文学以及其他各种艺术的关系如何?在这次科学家和文学家对话会召开之前,我确实从来没有思考过这个问题。

接到这次对话会的邀请函的时候,我觉得让科学家和文学家对话,是不是有些“关公战秦琼”的意思?心想这一定又是王蒙老师的“鬼马”主意了。

于是,我在一瞬间的直觉判断上,我得到了我对这个问题的理解。

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的关系,可能是完全对立的。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完全是敌人,甚至是势不两立的劲敌。

你看,似乎现在科学技术正在以日新月异的技术革命,把人类引向万劫不复的深渊,一些似乎十分危险的技术,比如克隆人技术、基因技术,正在前所未有地改变人类固有的道德伦理观念,和人类对自然一贯的认识。科学技术还是邪恶的,各种可怕的技术,比如核技术、生物技术假如用来对付人类自己,那就是一场场巨大的灾难。科学技术是非人性的、不讲究人性,在科学技术所推崇的理性背后,实际上是对人性和人文精神的漠视与鄙视,科学技术就像是一头盲目但是野蛮的怪兽那样,不知道会把人类往哪个方向牵引。

而科学技术感兴趣冰冷的概念和冰冷的技术的,恰恰是文学艺术所需要回避的,是文学艺术的性质所对立的。

科学技术强调改变自然,因此不断地改变着我们人类的生存方式,改变着我们的生存环境,使世界呈现日新月异的变化。而文学所不断关注和揭示的人性问题,千百年来几乎没有什么变化。比如张艺谋的电影《十面埋伏》,说的是一个唐代的舞女和两个捕快的故事,和今天的一个妓女与两个警察的三角恋,本质上没有太大的区别。

科学技术总是冷冰冰的,文学总是热乎乎的,科学技术总是理性的,文学艺术经常都是非理性的,科学技术是讲规律的,文学艺术以打破各种规则为乐。科学技术是破坏乃至改变我们的人性的,文学却是最大限度地发现和再造人性。科学是可以测量的,而文学艺术完全是混沌的。科学技术是不关心个体生命的,甚至拿个体生命来做科学实验,而文学艺术,则是以个体生命在具体的社会和历史情景中的生存来作为书写的基础。科学技术不断地使人类的生活速度变快了,可是文学和其他艺术,则希望人类的生活节奏放得缓慢一些。科学技术,就像是潘多拉的盒子那样,在被打开了之后,正在通过各种技术革新,在一种对未来的期许和允诺中,把人类逐步引向不知不觉的快乐的自我灭亡。

科学技术也许最终导致的结果就是一种热寂状态,也就是熵的世界观——一种物质的无限繁殖,最终导致人类被物质淹没的寂灭的世界观。

——你看,在我的潜意识里面,一瞬间,我想了这么多,发掘出来了如此之多的对科学的偏见和成见,无知和仇恨。

 

那么,科学和文学以及各种艺术之间,是不是真的有着天然的隔阂、天然的彼此警惕、天然的鸿沟存在呢?等到我冷静地想了半个小时之后,我得到了以下的一些想法:

其实,科学技术的进步,同时也在不断地推动着文学和各种艺术的变化发展,可以说,每一项科学的发现,每一项科学的进步,间接地导致了文学艺术本身的巨大的变化。比如英国蒸汽机导致的工业革命之后,英国和欧洲的社会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随之英国的小说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出现了自然主义文学潮流。

一战和二战的军事技术的发展,使欧洲文明经受了毁灭般的考验,产生了存在主义、荒诞派等各种文学艺术思潮。二战之后,美国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改变了美国社会的面貌和美国人的生活方式,直接产生了美国所谓的后现代主义文学和艺术思潮的产生。出现了大量新的文学和艺术流派,比如波普艺术、如今的生物技术革命和信息技术,正在改变作家和艺术家的世界观,和看待世界的根本方式。

在刚刚听到欧阳自远院士对月球探索的描绘之后,我忽然想起来意大利作家卡尔唯诺的一部短篇小说集《宇宙奇趣》来,里面的短篇小说都是关于宇宙的奇思妙想,这样的作家,是不是文学家和科学家最好的一种结合?

科学把世界变成什么样,文学就开始改变描绘世界的视角和方式。我们假如到月亮上生活了,月球文学必将诞生。

而科学和文学,以及其他各种艺术,也有很多共同点,比如,科学技术的日益更新,也造就了文学以及艺术本身的巨大变化:有了高科技支持下的网络,也出现了网络文学和虚拟电子文本。有了手机和短信文学,有了各种光电子技术,也有了各种各样的传媒艺术、视像艺术和装置艺术。

可以说,有了科学的每一种巨大的改变人类行为的技术进步,同时就有着文学和其他各种艺术,在表现内容与表现形式上的巨大的变化。而科学讲灵感和灵机一动,文学也讲灵感和飞来神思。而且,科学有科学的美学,像那些在显微镜下展现出来的各种微小的生物和细菌,都呈现了无比美好的形态。

但是,我想强调的是,唯科学主义、以为科学的进步,能够解决人类的一切问题是荒唐的,可笑的,任何一种科学的进步,都有好坏两个方面,需要我们人文工作者,需要特别地不断地提醒的。

实际上,有没有人文关怀的科学技术,是科学和中国传统“科普”文化的重要区别:我们国家的“科普”有一个误区,就是总是给我们描述一种光明的未来,而真正有人文关怀的科学文化传播观念,则给满怀悲悯和忧虑地给我们描述一种可怕的甚至是悲观的未来,从而警醒我们不要滥用科学技术。你看大量的西方科幻作品,无论是小说还是电影,很少给我们只是描述一种光明的未来的。

有些艺术也分布在科学和人文艺术之间的地带,像建筑艺术,就是在科学和人文之间结合最好的一种艺术。建筑无时无刻是科学技术的,同时也是人文和美学的。

文学可以借助科学的手段进行研究,比如用一些数学模型来分析诗歌,会得出很多奇妙的结论。尤其是进入21世纪以来,科学每天都在发展,每天都在热热闹闹地改变着我们的生活,生活本身的样态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作为“人学”的文学,当然也要发生相应的改变。

所以,从些方面来考察,科学与文学以及艺术之间,有着巨大的鸿沟,同时也有着如此紧密的联系。

我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科学和文学以及艺术,都是人类文明的组成部分。犹如人类的左手和右手。科学和文学以及艺术,是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两个最强有力的手段。没有科学技术和没有文学艺术,世界就会变得同样冰冷死寂和没有活力,变得僵化和不可爱了。

今天这样一个对话研讨会,也说明了这一点,说明了我们两个方面的专家,文学家和科学家,需要进行更多的沟通了了解。而且,这样一个对话会,也是充满了这样一个潜在的期待,就是通过科学家和文学家的彼此的沟通和了解,达成某种共谋与共识,使科学技术讲人文精神,使文学和艺术具备科学的负责精神,从而一起营造科学和人文相结合的美好未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