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贤虽然是魔都上海的一个区,但在我的印象中它一直是一个有别于时尚魔都的另类的存在,历史上它就是上海的农村,桥都水乡,鱼米丰沃......就算是大上海城镇一体化进程发展迅猛之时,奉贤也依然以独特的诗意水乡游离在“大上海的城市圈”外,直到奉贤新城的兴起。
奉贤之所以独特,想来是与其拥有的深厚文化底蕴分不开的,毕竟这里是四、五千年前良渚文明的发源地,这里得到过儒家孔子的南方唯一弟子——言子的真传......沉淀千年的历史文化,让时尚魔都身边的奉贤成为最愿意在文化熏陶方面花大本钱:“九棵树(上海)未来艺术中心”、奉贤博物馆、以“上海之鱼”为代表的一座座艺术公园......众多知名建筑设计师在这里倾心留下了一系列的杰作。这一次,我专程再访奉贤就是一
座由中国工程院院士何镜堂先生主创设计的且刚刚建成开放便红透网络的建筑——言子书院。
上图来自网络
“言子书院”坐落于奉贤区九棵树(上海)未来艺术中心的西北面,若是从空中俯瞰通体洁白的它便掩映在一片于大都市非常罕见的茂密林地之中。
立于“言子书院”前那开阔的广场边缘,广场的中央塑立着一尊言子的汉白玉雕像,其叉手于袖中,端举于胸前,谦卑而不失庄重,尽显儒雅风范。
史料记载:言子,名偃,字子游,春秋未期思想家,吴国琴川人(今江苏常熟),他是“孔门七十二贤”中唯一南方弟子,擅长文学,曾任鲁国武城县令,阐扬孔子学说,使用礼乐教化士民,境内到处有弦歌之声,为孔子所称赞“吾门有偃,吾道其南”,人称“南方夫子”。
言子毕生致力于传学兴礼,在他倡导之下,处处可闻礼乐之音。他在鲁国任武城宰时,以礼乐为教,用弹琴、唱歌等形式,对民众进行儒家学说的宣传教育,使得原本民风朴野的武城市井繁华,一片祥和,史称“弦歌之治”。奉贤是言子晚年从北至南,传学之路的最后一站。
从广场开始,“言子书院”的建筑空间秩序都是依照言子的传学之路为南北向,广场的地面上,镶嵌着一块块镌刻着“言子书院”字样的青石,如同言子传学路上留下的一个个踏实的脚印......
言子雕像身后是一座白色大理石外立面的四方建筑,这是书院入口门廊,它被周围深绿色的林木所包围,秋末初冬的高爽的天气,令天空显得份外的纯净,格外的蓝,而在这一片湛蓝天空的映衬下,眼前的这片白色建筑显得更加的透亮(整座“言子书院”内的所有建筑都毫无例外地选择了一色的白色大理石材料做为外立面的主材,据说这是设计师为了彰显这位文化先贤圣洁的人文气质)。
广场与书院入口门廊之间有一方浅浅的水池,池底黢黑,风平水静之时,可以很好地反射出水面上的一切,天空、云朵、建筑......而此时,不时有微风拂过水面,漾起层层波纹,在明媚阳光的映照下,反射呈现的粼粼波光,恰好投射在书院入口门廊那白色的建筑表面之上,形成一条亮闪闪的光斑带......






一条言子之路直通书院入口门廊,而就在其正对的门廊的内墙之上映入眼帘的是由一整块白色大理石雕刻而成的“言”,由于其是镂空透雕,透过它隐约可见墙后则是另一方天地......
从入口门廊的两侧都可以绕到其后,门廊之后景致令我惊叹不已:这怕是我见过的最简洁,却又最具视觉冲击力的水景庭院了......
这处位于门廊与主厅建筑之间的庭院被命名为“见贤前庭”,庭院的主体是一汪巨大的长方形水池,水池的两边便是书院的东西侧墙,池水不深,深底依然选择铺设了黢黑的石材,令这方水景庭院演变成一面天然的“天空之镜”。
一片拱形桥面呈南北向纵跨于这一汪池水之上,桥面的一端连着门廊,而桥的另一端则是长方形的书院主厅(目前也是书院的接待大厅),主厅是长方形建筑,正面是大量木材包裹下的玻璃幕墙。
若是站在那片拱桥的南桥头处望向主厅方向,或是从那片拱桥的北桥头处望向入口门廊的方向,你便会立时感觉到眼前建筑以及周边配套的中正性、对称性,特别是正厅建筑因其映射于水中,顿时令其整体空间显得巨大的了许多,我们可以充分感受到设计师想在“见贤前庭”中利用院墙、前厅形成的围合令这一进院落中的建筑尽显端庄而圣洁的特色。
“见贤前庭”这一空间的存在,仿如让所有的参观者一下子走进了一幅由桥、水、厅等元素构成的现代画,设计感十足,特别是简约的建筑创作手法,令庭院的空间上产生大量留白与对景,整体感受恰如一幅传统的中国山水画。
前厅的左右皆设置有展示厅,展示了言子的生平资料和其推荐的儒家文化。
穿过前厅的走廊,便可以来到书院的后一进院落,这一进院落是由前小后大的两块相通的方形水池、水池中的建筑、水池中的植物景观以及四下围合的带外走廊的建筑组成,其被称为“思齐水院”,与门廊前与“见贤前庭”中的水景一样,池底甚至池边都使用了纯黑的石材铺就,白色的建筑主体,与黑色的景观水池,共同渲染出一幅水墨画卷,并将言子书院所包含的文化底蕴与诗意之境全部寄托于后院这处最富有中国山水意境之美的庭院水景之中......
“思齐水院”的内庭走廊,自然便将内庭四下的各个部分串联在一起,而内庭走廊无畏风雨,同时可遮光蔽日的特性,又可令来此参观、研修之人,随时都可以在廊下饱览水院内充满山水意境的园景,又可以随时在廊下听风观雨,更可以在廊下静观庭院内的光影变化......
“思齐水院”的前后水景的连接外,耸立着一座高大的白色立方体建筑物,其外立面仿佛是用一块块“石砖”横竖垒砌而成的花墙,其花墙内侧则是巨大的玻璃封就,形成一个透而不露的建筑立面,这座建筑便是后院空间的标志性建筑——贤人厅。

从东侧的门户进入贤人厅,只见大厅的西侧是同样由汉白玉雕塑而成的言子坐像,其身前的地面上则摆放着案几与蒲团,仿佛随时都会有学生来此席地而坐,听言子传道授业解惑,宛若再现古时儒学传学之氛围......

贤人厅中的内部装饰非常具有中国文化特色,大厅四下完全以长长的“木渎竹简”状的百叶木条所封闭,而大厅的天花上也是悬吊着短短的“木渎竹简”状的木条,日光从鳞次栉比的排列的众多木条间的缝隙中穿透下来,撒在厅内的塑像上,撒在厅内的书案前,撒在厅内的地板上,随着光线的强弱变化与角度变化,厅内的光影也随之发生不同的变化,令整座贤人厅中充溢着一种古朴而又神秘的氛围......
在纸张发明和流行之前,“木渎竹简”是中国先贤用来书写记载文字的主要材料,到目前为止,简牍依然是我国使用时间最长的文字载体。其记载了中国在魏晋之前大部分的政治、文化、史学和社会现象,并使得大量的历史资料得以留存,从而才得以让孔子、言子、孟子、老子等先贤的思想和春秋战国、秦汉文化传播至今。

倘若观察力较强,便会发觉书院前后的两座言子像的不同之外:位于入口礼仪广场的言子像整体风格抽象,轮廓及脸庞隐约模糊;位于后院贤人厅的言子坐像则是整体清晰,轮廓及形态充满神韵。这样的设置充分显示了设计者的良苦用心:初来书院,大多数人对言子不了解或略了解,自然对其形象也无法真切感受,但待其参观了言子的生平展览之后,自然对其具有相对清晰的了解,此时在贤人厅与言子像的再次相遇,自然便会感受到言子的面容清晰的贤人形象。
书院中“思齐水院”的后侧一角,还设立了面积不小的茶室和图书室,特别是茶室,其室内设计与装饰令茶室的整体环境尽显清新雅致,在这里点一壶茶,或坐在桌前,读一本书,或坐在窗边,听着古琴声,欣赏窗外的园景,心中自然会有一种脱离了现实世界,来到了某处世外桃源的感觉......
言子书院通过秩序井然的建筑空间,简洁而醒目的建筑外形,精致细腻的装饰细节,静谧优雅的江南水景,多样别致的书院氛围,共同造就了一座集先贤礼序,人文涵养,现代细节,江南韵味为一体的现代建筑精品,成为一座建在另类魔都——奉贤的文化新地标。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