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年前,李安以一部《卧虎藏龙》,点燃了西方人对东方武侠世界强烈的好奇心,而作为东方观众的我,虽然对电影改编的基础——发表在《今古传奇》杂志上的小说早就看了不知几遍,但对电影中那场竹梢之上的斗剑打戏依然拍案叫绝,不过,除了那场打戏,我对片中人物玉娇龙从一座横跨于山间的石桥之上纵身跃下的镜头,更是记忆犹新,尤其是那座山间石桥和其身后的楼阁我一直以为是电影后期制作而成的,直到数年之后,在一份旅游杂志上再一次看到桥与楼阁那熟悉的影像,我才知道那座山间石桥和楼阁在现实中竟然是真实的存在,它是位于河北井陉县境内的苍岩山上的桥楼殿。
上图来自网络
23年之后,为了一部武侠片中一个镜头,我终于来了河北苍岩山……
河北苍岩山为太行山支脉,海拔有1000余米,考虑到当天的行程安排与体力,我最
终选择了乘坐索道上山,步行下山的游览线路。
随着缆车高度的增加,从车内向外望去,方才于山脚下需要抬头仰视的草木繁茂的
奇峰已经处于脚下,苍岩山四周的地形地貌于缆车之上也可尽收眼底:远处是太行山独特的形如屏障的连绵山体,先前仰视的奇峰竟然只是远处高大山体的半山,索道所在的山峰与先前的奇峰对峙于山间峡谷的谷口,远远的能望见一座楼阁悬空跨于峡谷间的崖壁之间,那里应该就是我心心念念的桥楼殿了……



从山顶望向山谷中的桥楼殿,可见谷底的半山腰处,一桥飞架,与其平行的位置则是一座楼阁坐落在另一飞架于山谷之上的桥面之上,想来这桥楼殿之名当是由此而来吧……

虽然索道免去了爬山之苦,但是却大大增加了前往桥楼殿的距离:桥楼殿位于一个U形山谷的底部,要想从山顶的位置下到其所在的山谷中,必须先从U形山谷的一边走到平行的另一边,再从山顶沿山体上的台阶下去……好在这一路,风景优美,殿宇众多,处处可观奇,处处有典故……在苍岩山最高处,极目远眺,四周群峰环绕,层峦苍翠,太行美景真是令人赏心悦目……
从山顶的南阳公主庙前下山前往桥楼殿,下山的路完全是贴着山体而建,有些地方甚至是凿山穿洞,一路上真可谓是峰回路转,曲径通幽,若是反过来登山,那则是一步一层天……
至半山腰,山路转缓如履平地,前方的山路边呈现出一连串的殿宇建筑,这些建筑都属于福庆寺的系列建筑。
福庆寺原名“兴善寺”,相传为观音菩萨古老道场,本寺建于1400年前的隋代初期,据记载,隋朝隋炀帝的女儿南阳公主曾在此出家为尼,度过了62个春秋,成为苍岩山的开山始祖。


这些古代建筑几乎都建于巨大崖壁下的凹陷之处,巨大的岩体在建筑的上方形成了可为其遮蔽风雨的天然的屋檐……这些古代建筑,借山势的幽峭,以成殿宇的秘奇,这种天工与人力的浑然一体,着实令人赞叹不已……
此处的这一众的建筑中,尤以一殿一塔由不得令人路过时,多看上两眼。
这一殿门前挂着的匾额上书“烟霞山房”四字,本以为是山中修隐读书之地,却不想进得门来已是惊得目瞪口呆:大殿上虽供着佛祖,但两边作陪的却是十面阎罗,屋内的地面上则是塑有牛头马面,小鬼判官,更为甚者地面上还塑了地狱的场景,好不瘆人……原来,这“烟霞山房”原本就是座阎王殿,也真是“挂羊头卖狗肉”的经典了。
“三皇姑大殿”旁立有一座青砖砌筑而成的花塔,所谓花塔就是具有华丽的外表与繁复的花饰的塔,此塔为建于金代的大乘妙法莲花经塔。


继续前行,穿过梳妆楼旁的琉璃顶砖门,立足于此,先前从高处得见的桥楼殿与其所坐落的山谷便呈现在眼前,这个场景也曾在电影《卧虎藏龙》之中出现过,罗小虎就是在这个角度远远地望见了立于桥楼殿前玉娇龙的孤单身影……
上图来自网络
终于来到了桥楼殿前,可以近距离的欣赏与感受苍岩山一绝——“桥殿飞虹”的天下奇观了。
桥楼殿前是一座建于民国的石拱桥,横跨于两崖山间,电影中玉娇龙便是从这座桥上飞身跳下的……


上图来自网络
站在民国的石拱桥上,向北望,则是一条幽深的山谷,被两侧如同伸出的臂膀般的山峰紧紧地搂抱于怀中,其中西侧的山崖之上,先前所见之殿宇、栈道如同悬浮于半空之中,此景为苍岩诸景中的“绝巘回栏”。
站在民国的石拱桥上,向南望,隔空便是那座二层重檐歇山顶的楼阁,其屋面上都履以黄绿琉璃瓦,顶部正脊之上为黄绿相间的高浮雕龙琉璃大花塔。这座楼阁是福庆寺的主殿又称“大佛殿”,始建于唐代。
先绕着这座大殿前前后后,上上下下的细细打量,果然,这座楼阁之所以能悬空于山谷之上,原来其是筑阁于一座横跨于绝壁之上的单肩式拱桥之上,据专家考证此桥的形式与赵州桥的结构完全一致,建于隋朝。以一桥之力,承受桥上所筑楼阁之重,历经千年风雨而巍然不动,堪称古代建筑之奇啊……

桥楼殿下深达数十米的谷中便是一条登山步道,从高处望去,步道之上,人形已然微小,足以令人望而生畏。
桥楼殿中供奉的是东方三圣,分别是释迦摩尼佛、毗卢遮那佛与药师琉璃光佛,大佛两侧则是塑有十八罗汉,其后殿壁之上则有残存的清代彩绘的释迦及其弟子说法布道图,寺中的塑像均是井陉矿区民间艺人胡楼楼
1980 年的作品,肌体的逼真,各种表情的把握都恰到好处,使人物形神兼备,活灵活现,堪称现代泥塑的精品。

桥楼殿后是一座同样建于拱桥之上的天王殿,被称为“小桥楼殿“。

就在天王殿南侧谷底的山涧之上,建有一座土地庙般的建筑,这是灵官庙。灵官在民间被奉为护法尊神,用于守护宫院,驱邪镇魔,这个建筑并不稀奇,但是其上部山谷间嵌有一块巨石,仿佛随时都会滚落下来,将下方的灵官庙砸得稀烂,此石也是苍岩山一绝,被称为“避水珠”,实则是一展现能工巧匠之妙手设施,现场的景致,也确实这一设计的山石确实避免了山洪将灵官庙彻底冲毁。

灵官庙的下方便是上下苍岩山的石阶,若是从山下徒步登山,行至此处,便可见山体的夹缝间,一条数百级的石阶如同一道天梯直通谷底,而天梯的尽头正位于天王殿的桥拱之下,古人利用桥的券洞还设有一扇大门,正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险要之地。
天梯之陡峭,无论上下,行至险处都只得攀援着两侧的铁索,从上往下去,前行仍是穿过一处洞天,而从下往上来,则是处于悬崖绝壁之下,抬头仰望,只见青天一线,人立于其下,犹如坐井观天……

行走在这条天梯之上,在不同的位置,以不同的角度,可以看到一桥横空、二桥共跨,乃至三桥同框的“桥殿飞虹”般的奇妙景致。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