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春江畔不仅风景秀丽,坐落有不少极富艺术感的酒店和民宿,而且还私藏有非常小众的艺术秘境。
这次之所以选择住在建德的三江口,除了为体验一下一家名为“夕下青野”的网红民宿,最重要的便是这家民宿还会赠给自己的住客一人一张参观江南秘境“朔·自然艺术空间”的门票,而这座艺术馆曾经获评2018年美国建筑大师奖AMP最佳文化建筑奖。
这个AMP是国际上最具权威的世界级建筑奖项之一,旨在表彰全球最优秀、最具创意的室内、建筑和景观项目。一个国内县级市的项目能获得这样的一个大奖,当然令我充满了好奇。
江南秘境“朔·自然艺术空间”离民宿不远,与民宿一样,坐落于富春江畔的一片青草地上,是一座富有极简的设计风格的清水混凝土建筑,不知道为什么,这几年国内建筑界特别青睐这种建筑风格……
还未进艺术空间,目光便被其旁草地上的一片“蘑菇丛”所吸引,近前细看,才发现这丛“蘑菇”事实上是被一根根钢丝顶着着一块块的鹅卵石,这一众的鹅卵石密密麻麻地挨在一起,不仅由点联成了面,甚至还刻意设计成高高低低,让面形成了一种如同起伏的波浪的形态……
前往入口,需要穿过一条由两面对峙的高墙形成的狭长巷子,踏着亮暗分明的投射光影如同穿行于一条时空隧道之中的感觉……
正式进入艺术空间内部,我们首先置身于一片开阔的空间之中,空间的右手,紧靠墙边是一排通长的方格书架,空间的过道里摆放着一个个方形的图书陈列台,而空间的左手,则是由数层木制平台搭建而成的阶梯式的书架,人们可以坐在阶梯平台上随手取用位于阶梯座位之下的图书阅读,当然,这个阶梯平台也可以用于开办各类讲座时,听众们的座席。
这时我才注意到入口处的墙上有着上海三联书店的LOGO,原来这是将书店开进了艺术空间,不过,我个人认为这一类的实体书店,更多的是形象展示效果,毕竟很少会有读者会去一个需要买门票的书店买书……
阶梯平台的上方是一片宽敞而平坦的场地,场地的尽头是由六面高达数米的落地玻璃组成的幕墙,光透过这面巨大的玻璃幕墙投射于室内,提供了充足的自然采光,而人站在玻璃幕墙透过玻璃,可以望见建筑自身所带的一片弧形的水面,以及更远处的三江口湿地和富春江畔的绵延山水……
这片宽敞场地的一侧,一整面墙被打造成为一格格的书架,上面摆放着各类书籍,低处的书以书脊示人,高处的书则以封面示人;场地的另一侧有一架楼梯通往二层空间,这个二层平台,上面放置着供读者阅读所需的桌椅,周围的墙壁上也被打上了书柜,人们不仅可以在这样的空间里静心阅读,还能透过那面巨大的玻璃幕墙眺望外面的风景,在这样的环境中阅读,也可以算是人生的一种享受。
重新回到入口处的大厅,发现有一条狭长幽深的走廊一直通往建筑的最深处,后来走了一圈下来才发现,这条走廊其实是艺术空间一个三角形环廊的一边,它和另外两边共同围绕着建筑主体中心的一处三角形空间,透过这条长廊一边清水混凝土墙上开的一道狭长的缝隙,可以望见建筑主体中心的那处三角形的室外空间。这条长廊与另外两条共同构成三角形三边的长廊一起将空间内的各个展厅串联在一起,事实上三角形的每一条边都串联着一处展示空间。
长廊的起点处,左手边是一个方形的展示空间,虽然参观时没有展出,但是其巨大且空旷的空间,四周光洁的清水混凝土墙面,人身处其间,就是一个妥妥的冥想空间。
长廊的起点处,右手边则是“非遗艺术馆”的入口处。
从南宋时期开始,建德就有“隔江三千家,一抹烟霭间”的繁华写照。严州虾灯、龙狮巡游、渔民婚俗……这些于百姓生活及传统习俗中诞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历经千年岁月后传承至今。如今这些古老的非遗文化,以一种独特的光影艺术装置展的形式,再现在江南秘境“朔·自然艺术空间”的“非遗艺术馆”中。


展厅的入口,是一个卷筒形的金属装置,其外轮廓如同一股涌动翻滚的江流,人行其中,就如同被卷入了一波气势磅礴的潮涌之中,如果细细的去欣赏这组金属装置,会发现,其表面是由一条条细腻的金属条纹组成,这些条纹是取自江南传统的竹编技艺,这个卷筒又好似一只开了口又漏了底的竹编鱼篓。


透过翻涌的江水,里面空间的地面上竖立着一个水滴形的金属装饰,这个装饰不仅自身散发着金属的光泽,而且其通体表面都被以透雕的技法雕饰以花纹,装置的内部有光源可将水滴内外照得透亮,灯光点亮时,水滴装饰还会原地转动,在旋转的过程中,光将其表面的雕饰图案向四下投射,于地面上,墙面上,留下繁复美丽的剪影……金属的光泽与梦幻的光影更是交织缠绕,变幻莫测,恍若流淌着动人的渔歌小调……
这个金属装置,据说灵感来自于蛋雕技艺,造型结合江南的水元素,转换为水滴状,而装置表面的雕饰花纹,是以镂空的云纹和水纹,展现着富春江畔的民俗,如舞虾灯、打麻糍、木盆新娘......在旋转的灯光中,展示着当地渔民波光粼粼的水上生活。
在展厅两侧的墙壁上,蜿蜒流淌的富春江化作一条时间的长河,以农历24节气作为节点,演绎着建德人民一年四季的纯朴生活。
展厅的天花板上一直蔓延到尽头,是一片巨大的如飞龙,如祥云的白色镂空装饰物,这个装置是以当地非遗剪纸技艺的语言,将建德的古建筑和舞虾斗龙都藏于一幅流云水纹般的画卷之中……这片流云水纹,在吊顶灯光的投射下,光影重叠而斑驳,在地面上投下一片剪影,人身处其下仿佛可以聆听到一阵阵来自云深之处龙腾九霄的热闹……





从“非遗艺术馆”走出,便来到了环中央三角形空间的另外一条边(走廊),这条走廊朝着中央三角形空间的一面也采用了大面积的落地玻璃幕墙,透过幕墙可以清晰地看到中央三角形空间内部的情况,特别是光影在其中的变幻过程。
从玻璃幕墙上的门可以进入中央三角形空间。
这是一个三面都被面积巨大且高耸的清水混凝土墙面所围合,呈三角布局的空间地表,由高低错落的台阶组成,这些台阶事实上都有特定且规则的形状,主要是由一个个的三角形套叠构成的形状,台阶的最低处便是最中央的一个三角形,整个三角形空间的组合非常具有层次感和立体感,由于存在不同的光影面,看的时间久了,甚至会出现令人眼花缭乱的裸眼3D效果。
三角形组合图案以及倾斜的台阶和高大的清水混凝土墙面共同构成的景致都是拍摄人像的好背景,很有观赏性和艺术性。





事实上,若是想观看这个中央三角形空间的全景,要么使用无人机视角,若没有,我们可以从刚才有着巨大玻璃幕墙走廊上的楼梯上到楼顶,楼顶围绕着中央三角形空间也有一个呈三角形的环形外步道,在步道上除了可以立体的三角形栏杆为前景拍摄楼顶的照片,也可以趴在这个三角形栏杆的任何一个位置去俯拍下方中央三角形空间内的台阶与图案组合。



“
朔·自然艺术空间”,这个富春江畔的小众艺术秘境,虽然展品并不丰富,但是其自身极简风格的混凝土建筑和现代艺术装置却相得益彰,是一处不错的拍照打卡的艺术之地...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