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春山居图》是中国古代水墨山水画的巅峰之作,画卷之美皆源自现实中的富春江那“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旖旎风光。
曾经行舟富春江上,也曾经入住富春江畔的船屋,深深为富春江的景色所吸引,彼时就听闻开元集团即将推出一间堪称自然度假大作的富春方外溪西畈酒店,据说该酒店大隐于静谧的富春山水间,独享山水深处一方净土,需泛舟才能抵达,活脱脱成就一幅现实版的《富春山居图》……
果然,不久后这家传闻中的酒店便出现在江湖之上,只是一开业就异常的火爆,据说是天天一房难求,此次若不是上海疫情的缘故,我的探访计划恐怕还要延迟许久。
驾车至乾潭码头,酒店有专车来停车场将我们接到候船大厅。在大厅最里侧的一角,酒店拥有自己独立的候船室,门口的标志牌上那一叶小舟很是吸引人,不过,现实
中酒店还是选择了现代的游艇,要是酒店能选用上次在七里扬帆码头行舟富春江时所乘 的仿古木船,那就意境十足了……
即便仅仅是酒店的专业候船室,其内部的装饰也是十分的用心,葫芦形的吊灯,轻纱帷幔上面印着墨迹山水,人在其中就已然有了一种身处世外山水间的感受。
由于酒店采用的是预约入住登记方式,即使只有我们两位客人,酒店的游艇也会准时开船将我们送往酒店。
船行于江面之上,窗外绿水青山,风光无限。毕竟是第一次住酒店是坐船入住,再加上想想自己即将入住的便是藏于这世外桃源般的风景之中的酒店,心中还是禁不住多少有些小激动。
光顾得欣赏舱外的秀丽风光,也不知道行舟多久,当船速减慢时,船的侧方江岸上已然出现了一片绿油油的芳草地,草地之上,立着白色的方外字牌,草地后,在修竹与绿树的掩映之下隐约可见屋宇的灰色屋顶,酒店的码头到了。
在码头外回首眺望,只见富春江水流经此处,江面豁然开阔形如湖泊,而就在下游处,两山相峙成峡,江面又忽然收紧,江水穿峡而去,果然是一派独绝的山水佳地。
码头草坪上方才所见“方外”二字,此时在蓝天白云,青山绿水,萋萋芳草的映衬下份外醒目,这“方外”二字来源于曹植《七启》诗中“雍容暇豫,娱志方外”,眼前这遗世而独立的风光配得上这“方外”二个字……
码头处,有一四柱门亭,亭内立有一组青铜编钟,每当有客人抵达码头时,就会有专人为客人奏响欢迎乐。
酒店的大堂掩映在一片修竹林中,只见大门边的墙壁上镶嵌着一条金属框,框内是一条金属制成的富春山水图案,正对大门处是一小片意如枯山水的景观,一切都不显张扬,尽显雅意。
进入大堂,其内部是一个狭长的大厅,大厅的中央陈设着一个玻璃摆设,右手边是一张方台,若不是亲自在此办手续,根本看不出那就是酒店的前台,再加上墙上圆形的山水画屏以及两边的博古架,这里更象是一个展示区,这恐怕也是我见过最不象星级酒店前台的前台了。
狭长大厅的左手边是一个下沉式的空间,中间一条走道,两侧摆放着供客人休息的新中式靠椅与茶机,两侧的墙壁上各打造了一面书柜,里面摆放着各类书籍,书柜的下方也摆放着布艺软椅,方便客人随时可以坐下阅读。原来这也是大堂休息区的另一个功能——书吧,名为陌上,取自汉乐府的《陌上桑》。

下沉空间的走道中间,放置了一个方形地台,地台上的玻璃罩内则设置了一个人造火焰的景观,红色的火焰与室外的绿意相得益彰。
大厅的尽头,是由五扇高大的落地窗构成的幕墙,玻璃幕墙之下,临窗设置了一处高起的平台,上面摆放着一条长案和数把古典软垫靠椅,长案上的摆设非常的高雅,有长形龙纹木雕,有烛台,有挂笔架,最令人想不到的是,长案案面之上竟然还摆放着数卷竹简,立时令整座高台上充满了浓浓的古意。
巨大的玻璃幕墙外,是一片无边水池,池中锦鲤遨游,雏鸭戏水,池边古树修竹枝繁叶茂,视线透过树间竹间,便能望见富春江的一江碧水还有两岸青山……
酒店大堂的中式设计典雅大气,无论是坐在窗前地垫上读书品茶,还是依窗观景赏鱼,都显得禅意十足。
大堂所在的建筑内集中了除酒吧、健身房与泳池温泉外酒店的所有公区。



大堂旁有一个巨大的中庭,中间是被一圈玻璃围起的一个圆形空间,空间内是一片枯山水造景,可吧清晰地看到白砂之上用绿色的苔藓类植被塑造出一个月牙的形状,若是有无人机从空中俯拍下来,便是日月之形。
上图来自网络
餐厅便在这个巨大的圆形中庭之上的二楼,二楼的室外还有一个超大的露天平台,从上往下看,圆形建筑特别瞩目,而室内随处可见的方形门框则融景于镜,在一步一景,一圆一方之间,把中国人的“合”与“聚”做了巧妙展示。这也是方外秉承的“外合内聚”的设计思维。





酒店都是别墅式客房,所有的客房都散布在山林之中,
无论是春夏秋冬四季的景致都让人感到心旷神怡。
从大堂去我们的房间,可以乘坐接驳车,但我特意安排其将行李送去,而自己则空身沿着林间小径步行前往,这样,我可以更好地切身体会一下酒店的整体环境。
夏日时光,行走在光影斑驳的路上,两边不时可以看到一间间乌瓦白墙的造型简约的中式建筑,这些建筑的最大特色便是每一间都有一座不对称的人字形坡屋顶,以合为聚,旨在体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存。
随意走进这些建筑中,一条竹林幽幽的小径,便通过一扇扇或圆或方的门洞,将一片区域内的各间建筑疏密有致地串联在了一起,相互间似有关联,但每一间客房又都独具私密感。

酒店是由中国美术学院风景建筑设计研究总院操刀,他们曾担任安缦(AMAN)丽江大研的景观设计,无论是建筑还是景观,处处都体现着独到的新中式美学,颇具匠心。



我所住的是一幢名为"与丘"的独幢别墅,别墅内有数套客房,但由于上下错落布置,除了公共大客厅和大露台外,住客间并不交集。



客房内的设计也是新中式风格,简约却不失风雅,淡淡的窗纱外,隐隐的是婆娑的树影,拉开窗纱,外面便是一个为我独享的小露台,闲暇时光便可坐在此处中,喝杯茶,听着山林里风儿的呼啸声,鸟儿的鸣叫声,沐浴着斑驳的光影,静静地感受这短暂的归隐山林慢时光……
我最喜欢的还是客厅与浴室两外的窗景的设计,窗外便是掩隐于绿树竹林间的别人家的灰屋顶以及白色的院墙,再配上茂密的修竹,一扇窗便如同一幅天然的风景画般……
由于酒店的客房都是别墅,酒店的公区则只能另行择地而建,故而从客房去酒店的各个公区只能选择酒店的接驳车往来。当然,住在这样被青山绿水所包围的度假酒店里,闲来无事,如同散步般往来于各个区域,其实并不会觉得会有多累,反而是一种于久居城市所无法享受的一种别样感觉…..
前面说了,大堂所在的建筑内集中了除酒吧、健身房与泳池温泉外酒店的所有公区,而这三个公区也是度假酒店最不可或缺的功能区。据说方外有自己独特的温泉,没有私汤,只有公汤,而且客人使用温泉必须提前预约并有使用时间的限制,这一点虽然有些麻烦但是却显得很高级,很私密,很象日本的一些温泉酒店,这愈发激起我一探究竟的兴趣……
依照约定,接驳车将我们送到了酒店山林间的最高处,原来温泉汤池、无边泳池、酒吧都在酒店高处,果然有些“高雅”。
酒店的无边泳池在室外,一池湛蓝之水在四周苍翠松林的映衬下显得格外清澈,在这样的池子中游弋,在这样的氧吧中呼吸,耳畔听闻林海松涛,林间鸟鸣虫吟,头顶蓝天白云,沐浴山风日光,是何等的畅然......
酒店的汤池,男女分开,又有室内室外之分,露天的汤池嵌于山石绿植之中,四下竹篱环绕,甚是私密,汤池景致与许多日本著名的温泉无二,入得池中,顿感水质温软轻澈,泡在其中真是让人神清气爽,好不自在......


在方外,最惬意的事便是于晨昏时,在酒店的山林间或湖畔休闲漫步。


酒店除了登岸处旁的江边大草坪是一处绝佳的休闲漫步或小休憩之地外,最适合休闲的地方便是酒店自有的那一方湖水:平静的湖面如同明镜一般,倒映着四下的青山,如此一致的镜像甚至令人不分乾坤颠倒;
湖中水色葱绿,不知是四下山影之绿还是水中水草的绿,只是绿得沁人心肺;
湖中有一座古朴的亭阁,附近的水面之上一条竹筏无人自横,此情此景便仿佛是一幅古画一般......

曾经见过酒店的一张官宣图片,便是眼前这一湖一亭一筏于烟雨之中的景致,当时便是被这张图片所吸引,一定要来这家酒店感受一下。
上图来自网络

湖边有茶室,可以在此品茗、下棋、听琴、书画,窗外的风景,便是最好的陪伴......

“方寸之间,世俗之外”,得一山一水一茅舍而归隐山林一直是东方人最有情怀的梦想,现代人久居城市,不胜喧嚣,自然心烦气燥,唯有这般逃离城市,找一家如富春方外这样的酒店小住几日,也是舒缓情绪的最好选择......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