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福建鲤鱼溪:藏在大山之中的人鱼共存之地(福建古村镇系列)

(2023-02-05 13:42:12)
标签:

旅游

国内游

自驾游

古村

分类: 古镇系列
       中国文化中对鲤鱼有着特别的偏爱,乡村年画上年年有鱼(余)中的鱼画的是鲤鱼,更将鱼跃龙门中的鱼也定义为鲤鱼,将鲤鱼视为吉祥之物。
        因为鲤鱼的产区主要集中在黄河流域及其以北地区,所以一直以为鲤鱼文化也主要流行于北方地区。这一次初来闽北却听说在此处的大山深处,藏着一座与众不同的古老村落,村中有一条溪水,因溪中有很多鲤鱼而名为“鲤鱼溪”。这还不足为奇,奇的是那里的村民,为保护溪中鲤鱼,特订立村规民约:人在鱼在、誓死护鱼、不捕食、世代相传……甚至鱼死后还为其立鱼冢加以祭祀……据说,这一独特的鲤鱼文化流传至今已有八百多年的历史了……
                                 福建鲤鱼溪:藏在大山之中的人鱼共存之地(福建古村镇系列)

     “鲤鱼溪”位于福建宁德周宁县城以西五公里处的浦源村。
福建鲤鱼溪:藏在大山之中的人鱼共存之地(福建古村镇系列)

       北方还是隆冬时节,而这里却已经是繁华满枝头了。
       一条溪流从村中流淌而出,沿着溪边的小径逆流而上,很快便来到了村子的深处。
福建鲤鱼溪:藏在大山之中的人鱼共存之地(福建古村镇系列)

       这里的溪头上架着一座石拱桥,名为“真趣桥”,当地人则喜称其为“跃龙门”。这里是鲤鱼溪观赏“鲤鱼跃龙门”的最佳之地,据说每年的四至五月初,是鲤鱼逆水排卵繁殖的季节,站在此处桥上就可以欣赏到现实版的“鲤鱼跃龙门”的精彩情景……
                              福建鲤鱼溪:藏在大山之中的人鱼共存之地(福建古村镇系列)

       这里溪水的两侧已经以石块筑起了高高的驳岸,两侧的岸上各留有一条宽约两米的卵石小路,供人行走,而小路之外便是村中民居,多为二至三层的青瓦黄土墙的木构楼房,夹溪而建。
福建鲤鱼溪:藏在大山之中的人鱼共存之地(福建古村镇系列)

       沿溪的房子旁都有一条条幽深的小巷通往村子的深处,带着好奇心,顺着其中的一条小巷向内走去,想看一看村子的深处究竟是个什么样?
                              福建鲤鱼溪:藏在大山之中的人鱼共存之地(福建古村镇系列)

                                       福建鲤鱼溪:藏在大山之中的人鱼共存之地(福建古村镇系列)

                                       福建鲤鱼溪:藏在大山之中的人鱼共存之地(福建古村镇系列)

       穿过一条小巷,眼前就又出现一条稍显宽敞的巷子,巷子两边都是民居的外墙,皆是垒石为基,黄土为墙,无论是石块上还是墙面上已然都满布了青泥,想来建造的年头也是不短了,巷子的墙面上还有墙头之上则挂上了绸伞,打开的伞面上也都描画着一尾尾活灵活现的红鲤,人从伞下走过,仿佛就是行走于水族馆的玻璃观景廊中……
                             福建鲤鱼溪:藏在大山之中的人鱼共存之地(福建古村镇系列)

福建鲤鱼溪:藏在大山之中的人鱼共存之地(福建古村镇系列)
  
福建鲤鱼溪:藏在大山之中的人鱼共存之地(福建古村镇系列)

福建鲤鱼溪:藏在大山之中的人鱼共存之地(福建古村镇系列)

                               福建鲤鱼溪:藏在大山之中的人鱼共存之地(福建古村镇系列)
                         
       沿溪的房子上也都挂满了红灯笼、中国结,还有红红的绸带,过年的时候显得非常的喜庆,仔细看去,才发现这些红红的挂饰间竟然有不少是一条条的鲤鱼,甚至连门窗上的红色剪纸图案中也多是有着鱼的图形……这样的装饰,在鲤鱼溪还真是应景。
                             福建鲤鱼溪:藏在大山之中的人鱼共存之地(福建古村镇系列)
                   
       村中这段有驳岸的溪流长里许、宽丈余、水深约半米,溪流之上,两岸间,间隔架有木板或石板的桥梁方便居住在两岸的村民往来,石砌的驳岸上,也会间隔筑有台阶与临水的埠头,以便村民于溪中挑水,洗菜,捣衣,这样的景致倒是颇具几分江南水乡的韵味……
                           福建鲤鱼溪:藏在大山之中的人鱼共存之地(福建古村镇系列)

福建鲤鱼溪:藏在大山之中的人鱼共存之地(福建古村镇系列)

                                  福建鲤鱼溪:藏在大山之中的人鱼共存之地(福建古村镇系列)

       沿着溪岸上的卵石路,行里许,便来到了村子的核心区。
福建鲤鱼溪:藏在大山之中的人鱼共存之地(福建古村镇系列)

        溪水在此向两边漫去,形成了两处大大的水塘,左手边的水塘,就象是一处天然的鱼塘,水质清澈,可以清晰地望见水面之下或游动或簇聚着一尾尾红色的鱼影,不少带着孩子的游人便坐在塘边赏鱼、喂鱼……这里的鲤鱼显然是不怕人的,鲤鱼闻人声而来,见人影而聚,孩子向水中丢下一把鱼食,立时便激起鱼儿在水上水下的扑腾,见此情景,孩子自然是笑声不绝,又不住的将鱼食向水中丢去,水中自是闹腾不绝,如此人鱼同乐,便当是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最有力见证了吧。
福建鲤鱼溪:藏在大山之中的人鱼共存之地(福建古村镇系列)

福建鲤鱼溪:藏在大山之中的人鱼共存之地(福建古村镇系列)

       右手边的水塘,则是被打造成了一处水景,不仅建有曲径,还建有亭、桥,池中更是塑有救助过村中郑氏先祖的鲤鱼仙姑的雕像,相传这仙姑正是鲤鱼的化身,郑氏后人因而对鲤鱼敬若神鱼,不捕不食,倍加珍爱。每逢重要节日,人们会为死去的鲤鱼举行隆重的鱼祭仪式,日积月累形成了一座鱼塚。据说,这种奇特的文化现象有800多年的历史,是浦源村村民世世代代保护鲤鱼溪形成的“人鱼同乐”文化。
福建鲤鱼溪:藏在大山之中的人鱼共存之地(福建古村镇系列)

福建鲤鱼溪:藏在大山之中的人鱼共存之地(福建古村镇系列)

       两处水塘间的堤岸上筑有一座白墙黑瓦,飞檐翘角的建筑,这座建筑的造型非常的独特,前窄后宽,长长的身形如同一条乘风破浪向前航行的古船,船头朝向村内,是一艘回航的船。
                                福建鲤鱼溪:藏在大山之中的人鱼共存之地(福建古村镇系列)

       一扇黑漆大门正开在建筑船头位的狭窄之处,门前左右置有四对旗杆石,此物的存在意味着不是官宦之家便是祠堂,果然,黑漆门的门楣上有一青石匾额书有“郑氏宗祠”四个金字。
福建鲤鱼溪:藏在大山之中的人鱼共存之地(福建古村镇系列)

       鲤鱼溪的郑氏源自河南荥阳,为中华望族之一。其先祖可以上溯到二千多年前春秋战国时期,郑桓公为谱系始祖。相传南宋末年,郑氏祖肇基于九曲溪畔,其时在树下小憩,梦乘巨舟从者甚众的佳兆,于是命子孙建船形祠于此。 
福建鲤鱼溪:藏在大山之中的人鱼共存之地(福建古村镇系列)

       如今宗祠的门开在侧边。进入宗祠后,发现整座宗祠由门厅、戏台、次厅、主厅等组成,前后一共有五进,包括四个天井、左右共八个厢廊,且由于地形的原因,显得整座宗祠进深特别的深。
福建鲤鱼溪:藏在大山之中的人鱼共存之地(福建古村镇系列)

       眼前的这座郑氏宗祠着实令我们这些外人印象深刻:首先是宗祠之内柱子林立,且每一根柱子之上都挂有一幅楹联,其次是宗祠内的梁架之上悬挂着的,大大小小,各个时期的匾额众多,无论是楹联,还是匾额,不仅书法精美,内容也皆是溢美之词,最后是宗祠内的每一进厅内都放置有郑氏历代的龙头祖牌,据说共有107尊,这些祖牌雕凿精巧,其底座多为龙凤花叶图案,花纹细致美丽,工艺精巧,剔透玲珑,没有任何重复雷同,顶部则为镂空的龙头雕饰。
福建鲤鱼溪:藏在大山之中的人鱼共存之地(福建古村镇系列)

福建鲤鱼溪:藏在大山之中的人鱼共存之地(福建古村镇系列)

福建鲤鱼溪:藏在大山之中的人鱼共存之地(福建古村镇系列)

       地方上一族之宗祠,竟然有如此数量之众的牌匾、楹联以及祖牌,且雕饰精美,艺术价值之高,保存之完好,走遍国内也是极为少见的。
福建鲤鱼溪:藏在大山之中的人鱼共存之地(福建古村镇系列)

福建鲤鱼溪:藏在大山之中的人鱼共存之地(福建古村镇系列)

       出宗祠时,发现其白色的影壁上有一团大大的墨字,这显然是一笔写成的墨字究竟是个什么字?看了半天也没认出,唯有看了旁边的介绍才恍然大悟,原来这乃是一笔写成的“寿比南山”。
                          福建鲤鱼溪:藏在大山之中的人鱼共存之地(福建古村镇系列)

      在郑氏宗祠东侧,有一座身形短小的木制廊桥横跨于鲤鱼溪下游的“水口”之上。进入桥廊内,发现原来供奉着送子观音,故而此廊桥又被称为“观音廊桥”。
福建鲤鱼溪:藏在大山之中的人鱼共存之地(福建古村镇系列)

      乡间供奉观音菩萨并不稀奇,只是这座廊桥之内除了供奉了送子观音,还有旁边的土地公公外,再旁边的这位着实有点眼熟,定睛看去,我勒个去,这不是手举金箍棒的齐天大圣孙悟空吗?村民为何会在此供奉齐天大圣的神像?
福建鲤鱼溪:藏在大山之中的人鱼共存之地(福建古村镇系列)

                                福建鲤鱼溪:藏在大山之中的人鱼共存之地(福建古村镇系列)

       不仅在廊桥之中,发现了供奉的齐天大圣神像,而就在廊桥旁,池塘边的一座白色院墙内的林公宫中,我甚至发现了殿中四下的墙壁间竟然也彩绘着一幅幅的《西游记》中关于美猴王的故事。清代,林公被封为忠平王,民间奉其为降妖镇魔之神,或许正是林公与齐天大圣都是降妖镇魔,同时或许是这些《西游记》彩绘的缘故,这座林公宫,竟然也被当地人称为“猴庙”。
福建鲤鱼溪:藏在大山之中的人鱼共存之地(福建古村镇系列)

福建鲤鱼溪:藏在大山之中的人鱼共存之地(福建古村镇系列)

福建鲤鱼溪:藏在大山之中的人鱼共存之地(福建古村镇系列)

       其实,是我少见多怪了,原来在福建各地,特别是闽北、闽东的山区都广泛流行齐天大圣信俗,原本只是当地人忌惮山中猴患,后来随着《西游记》影响的扩大,齐天大圣庙逐渐成为了孙悟空的专属神庙。
福建鲤鱼溪:藏在大山之中的人鱼共存之地(福建古村镇系列)

福建鲤鱼溪:藏在大山之中的人鱼共存之地(福建古村镇系列)

       林公宫后土丘之上的两棵参天古树之下便是全国唯一的一座鲤鱼之墓。郑氏祖先于宋代迁徙与此,就在溪中放养了五颜六色的鲤鱼,村里老少皆爱鲤鱼,谁也不敢捕捉,时至今天郑氏子孙仍不食鲤鱼,也不允许外人来这里钓鱼、偷鱼。若遇鲤鱼死了,都说这尾鲤鱼上天了。村里人就会将它送到鱼冢,行特别的一套祭葬礼俗之后将其下葬于墓中……
福建鲤鱼溪:藏在大山之中的人鱼共存之地(福建古村镇系列)

       若不是亲临于此,又怎能知晓这处藏在大山之中的人鱼共存之地呢……
福建鲤鱼溪:藏在大山之中的人鱼共存之地(福建古村镇系列)

福建鲤鱼溪:藏在大山之中的人鱼共存之地(福建古村镇系列)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