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石青团龙缎妆金龙袍料
清中期十二章纹缂丝龙袍衣料,其在衣领、双肩等各部以缂织了象征皇权的十二章纹,五爪金龙九条,如意云,蝙蝠等图案,极尽富贵奢华
此为典型清代晚期满族宫廷女子八团袍服,以大红缎地为绣地,圆领,大襟,右祍,一字型纽扣,马蹄袖宽大,左右开裾,下摆饰海水江崖纹,整件袍服在前胸、后背、双肩和前后下幅共绣有8个团花,团花中心为花瓶,瓶中盛有蓝、红二色牡丹花,外缘饰以方胜、金银锭、葫芦等杂宝及四季花卉等吉祥图案,具有极其浓郁的宫廷色彩。
清代
大红缎地彩绣化蝶纹氅衣
氅衣为清代满族宫廷女子外穿的直身式便服,圆领,大襟右衽,袖平直,两侧开衩至腋下,以大红缎为绣地,以各种针法,以各色丝线绣出牡丹、蝴蝶等花蝶纹。
五子登科纹刺绣门帘
此门帘面料为大红素缎,以各色丝线绣出三组图案:上部为“五子登科”纹样,五个手拿宝物的男童嬉戏于百花园中,中间为立于湖石上的孔雀,并配以象征富贵的牡丹,象征高洁的玉兰等四季花卉,下部为各色花卉。
二层展厅中,还有清末民国初期的旗袍、烟袋、鞋袋等日常生活用品。
15世纪欧洲大航海时代打通了丝绸由中国直接传入欧美的通道。
17-18世纪,随着东西方贸易愈渐频繁,在欧洲掀起了一股中国风,带有浓郁东方风情的中国丝织品深受欧洲贵族青睐。二层展厅里呈现了清代通过海上丝绸之路销往欧洲的丝绸产品,这一把白缎地彩绣人物伞堪称那一时期的精品。
这把阳伞为19世纪60-70年代所制,用料极其奢侈,以象牙为伞柄,五色网格丝线流苏为边饰,白缎地刺绣为伞面。伞骨将伞面分割成8块,每块自成画面,从中可以看到中国传统的吉祥图案、亭台楼阁、戏曲和神话故事等。伞顶装饰有象牙人物圆雕,是高鼻梁、白皮肤的西洋女子形象。这种中西合璧、个性鲜明的设计图案正是当时中国外销欧洲商品最明显的特征之一。
从这把伞的伞面以蓝、黄、红等饱和色彩为主色调,且绣面布局繁而不乱来看,其可以说是清代广绣技艺的集大成者,同时,此伞也应是从广州出口欧洲的广绣作品。
中国丝绸博物馆除了这座圆形的“丝路馆”外,还有“蚕桑馆”、“织造馆”、“时装馆”散布在如园林般的馆区四下。
“蚕桑馆”中展示了中国蚕桑丝织技艺的丰富内涵,包括蚕桑、民俗、制丝、印染、刺绣、织造等方面,而在“织造馆”中,我们可以看到不同时代,不同地域的织机的实物复原品,其中不可错过的是巨大的云锦织机,及《国家宝藏》中展示的复原汉代提花机,甚至还能在现场观摩工作人员操作这些古老而传统的设备进行纺织过程的演示,其实,有一些小型的织机,在云、贵、川的不少少数民族地区,依然还在使用中,从土布到织锦都是用这样的机械手工织造出来的,有些织机,年代久远,完全就是一种“活文物”……
整个中国丝绸博物馆中,展品最时尚、装修最现代、建筑最新颖的展馆非“时装馆”莫属。
时装馆门厅上空的那一组大型灯饰就非常富有内涵与意境:灯的外形是一只只美丽的蝴蝶,那灯面上的白色圆形装饰,便象征着一只只蚕茧,那丝网状的灯面,则是代表蚕宝宝吐出的蚕丝,那一只只蝴蝶自然是意味着破茧成蝶的那一刻……


时装馆的二楼在我参观时的展出是一场名为“视界”的全球旗袍邀请展。旗袍是中华女性的经典服饰,糅合了东西方美学的精粹,这次展示征集到来自韩国、不丹、越南、巴基斯坦等13个亚运会参赛国家和地区共37位设计师的44件优秀旗袍作品,他们以旗袍为载体,促进亚洲文化的交流与融合,展现亚洲多元且绚烂的东方文化意蕴。
与此同时,二楼还布置了一个名为“更衣记”的中国时装艺术展(1920s—2010s)展现了20世纪20年代起,文明新装的流行,旗袍的逐渐形成和成熟,西装与西式裙装的引入与中西搭配的穿着。特别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山装、青年装、军装等的流行,以及1978年改革开放后,喇叭裤、蝙蝠衫等一些国际流行元素的本土化,有些展品时代是我们亲身经历的,有些展品也是我们都穿着过的,看着这样的展示,代入感特别强烈……
与一般的参观者有些区别,我特别关注“时装馆”及其附属建设的设计,因为这是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对中国丝绸博物馆进行老馆改造的重中之重。
时装馆的内部墙壁采用的是清水混凝土,这是近年来,中国的建筑师非常喜欢用的现代建筑表现手法。
方正的场馆在一楼与二楼朝向室外园林庭院的两面,设计师都采用了大面积的落地玻璃窗,而且玻璃窗间又都用了一种青瓷色的玻璃隔断,这让人们从室内向外眺望时庭院里的绿意盎然的园林景观,就象一面面古代的屏风画一般展现在人们的面前……
在落地玻璃窗与混凝土内墙之间,形成了一条L形长廊,馆方在长廊中摆放了不少白色的时尚而轻便的桌椅供人们休息小坐,在这里,无论是喝上一杯饮料,还是放眼欣赏窗外的风光都是一件十分惬意的事情……
玻璃长廊也是拍摄人像的极佳的场景,没模特,我只能发两张空镜示意一下吧。
在时装馆二楼玻璃长廊的两端各有一扇门通往室外,一扇门外的水泥步道可以通往屋顶平台,那里可以眺望环视博物馆所在区域的全部的风景,而另一扇门外则是一条白色的曲线状外廊,一直通到一楼的馆内的欧式小庭院,这条看似可有可无的曲线外廊却给整个外形四方的时装馆平添了一份灵动,这绝对是为建筑寻找到的实用功能之外的一种独特的意义,这一线条柔顺的长廊,俨然也是一条飘逸的丝带,与丝路馆中的旋转楼梯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穿过具有中国园林经典特色的月亮门,便来到园区中心湖的水边,在这里于湖面上之发现又一条形如丝带的小径穿湖而过,直到我来到湖对岸,在返身望向时装馆时,我立刻意识到我错过了什么,同时,我也为设计师的奇思妙想而拍案叫绝:方才走出时装馆的月亮门后的那个临水的扇形空间是有功能的,从面向时装馆的方向望去,那就是一个小型的舞台,而湖水之中那条丝带状小径便是连接舞台供模特走秀的T台,如果能在这里走一场秀,真可谓是天人合一……
上图来自网络
上图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