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山西后土祠:皇天在上后土在下,华夏根祖之地

(2022-09-05 19:49:01)
标签:

国内游

建筑

旅游

分类: 国内游系列
     “皇天后土”这个词,很中国,很传统,在古装影视剧中,但凡有兄弟结拜、发誓诅咒的情景,听到这个词的概率尤其大, 似乎在古人的眼中“皇天后土”是主持正义的神仙,他们可以见证世间的一切善恶。
    “皇天后土”究竟是什么样的神仙呢?
       古人崇敬天地,认为“父天而母地”,于是为其赋名曰“皇天后土”。皇天就是我们熟知的玉皇大帝,后土俗称“后土娘娘”、“地母娘娘”,是土地之神。
       华夏文明是农耕文明,在民间,“后土娘娘”是普通百姓心目中的农田庄稼丰收的保护神,也是掌管生儿育女的生育之神,倍受崇敬,从而民间广立后土祠;对于帝王而言,土地为社稷之本,决定着国家的兴衰存亡,故历代帝王都会以祭祀大地之神为国家社稷之大事。为此历代帝王也会设坛祭后土,比如北京的地坛。
       华夏大地上最古老、最具规格的祭祀后土的祠庙则是座落在黄河与汾河交汇处,黄河东岸的山西省万荣县的后土祠,其被国内学者誉为“国家祭祀大地之神唯一可考的肇始之地”,因为据史记,自轩辕黄帝在那里“扫地为坛祭后土”至宋真宗皇帝,先后有8位皇帝24次在那里祭祀,其中汉武帝更是8次巡幸河东,7次到那里祭祀,并留下了千古绝唱《秋风辞》。
       今天万荣的这座后土祠系清同治年间,洪水之灾后,集所存木石迁于现址重建。
山西后土祠:皇天在上后土在下,华夏根祖之地

       远远地便能望见位于一处地势较高的山塬之上的后土祠的山门。山门是一面阔三间,歇山形顶的楼阁式建筑,两侧还各有一座歇山顶的便门。整座山门建筑气势高大雄伟,造型古朴典雅,门顶悬蓝底金字匾额,上书 “后土祠”三个大字。
山西后土祠:皇天在上后土在下,华夏根祖之地

       后土祠中间入口大门紧闭,据说只有在祭祀大典时才会打开此门。
山西后土祠:皇天在上后土在下,华夏根祖之地

       从偏门进入,山门之后是一片开阔之地,回首之时才发现山门的玄机,原来后土祠的山门是一座重檐歇山顶的过街戏台,每逢演出时,便在山门的过道上搭上木板,台上唱戏,台下过人。那戏台两侧的柱联:“游哉,优哉,头上生旦净丑;演也,艳也,脚下士农工商。”,真是用最写实的文字,道尽了人间真谛……  
山西后土祠:皇天在上后土在下,华夏根祖之地

山西后土祠:皇天在上后土在下,华夏根祖之地

       与山门戏台相对的开阔地尽头,是一座殿宇式的建筑,只是有些奇怪,建筑的中间竟然是中空的,形成了一个可供人穿行的通道。
山西后土祠:皇天在上后土在下,华夏根祖之地

       随着人流穿过那个殿宇,再回首,赫然发现,这座殿宇式的建筑竟然也是戏台,而且还是同一建筑之下左右各有一座戏台,若是中间的通道上方同样铺上木板,那两座戏台便自然连为一体。
山西后土祠:皇天在上后土在下,华夏根祖之地

       同一个场地之内同时设置三座戏台,而且还是呈品字格局,走遍全国这也是独一份。山西人民这是有多爱搭台听戏啊......
山西后土祠:皇天在上后土在下,华夏根祖之地

       面对戏台,左手边的这座戏台名为“春雪台”,台口石柱上有一副楹联: “前缓声,后缓声,善哉歌也;大垂手,小垂手,轩乎舞之”,台内木柱上则另一副楹联:“金榜题名功成名就虚富贵;洞房花烛男婚女配假姻缘。”
山西后土祠:皇天在上后土在下,华夏根祖之地

       右手边的这座戏台则名为“歌舞楼”,台口石柱上也是一副楹联: “空即色,色即空,我闻如是;画中人,人中画,于意云何?” ,台内的木柱之上同样也有一幅楹联:“世事总归空,何必以空为实事;人情都是戏,不妨将戏做真情”。
山西后土祠:皇天在上后土在下,华夏根祖之地

山西后土祠:皇天在上后土在下,华夏根祖之地

  
       这四副楹联皆具有深刻的教化之意,可是,当台上的锣鼓点子响起,戏子登台舞袖之时,台下自顾仰脖观望,忘情喝彩之人又有几个能细细品味着联中意味呢?
山西后土祠:皇天在上后土在下,华夏根祖之地

山西后土祠:皇天在上后土在下,华夏根祖之地

      戏台之前又是一片更为开阔的场地,场地之上高耸着两棵古柏,透过古柏间的空隙,可见场地尽头的高台之上是一座面阔五间的单檐硬山顶殿宇,其屋面之上的琉璃鲜亮,而屋脊之上的那被一对驮瓶狮象拱卫的三层楼阁状宝刹顶部高耸的三层三股戟格外的醒目,象征着吉星高照、连升三级……
山西后土祠:皇天在上后土在下,华夏根祖之地

山西后土祠:皇天在上后土在下,华夏根祖之地

山西后土祠:皇天在上后土在下,华夏根祖之地

       事实上,被献殿遮挡的正殿上的琉璃色彩更加艳丽,内容更为精彩丰富:其殿脊两端,鸱吻直竖,无吻尾形式,酱黑色小龙盘踞上部,缩首撑足,与众不同;脊中众多雕饰,以童子较有趣味,众童子面目清秀端庄,肌肉丰盈圆润,或怀抱如意、或手扶花篮,天真活泼,逗人喜爱,而脊上武士跃马飞驰,武士瘦小,马形肥壮,非常的生动……
山西后土祠:皇天在上后土在下,华夏根祖之地

山西后土祠:皇天在上后土在下,华夏根祖之地

       登上高台,这才发现高台的面积巨大,其上除了坐落有方才远处得见的那座殿宇外,其后方还有一座面宽五间,进深六椽,单檐悬山顶的殿宇,前后两座殿宇间更有一享亭相联。
山西后土祠:皇天在上后土在下,华夏根祖之地

山西后土祠:皇天在上后土在下,华夏根祖之地

       这组建筑是后土祠的主要建筑群:献殿、享亭与正殿。享亭中悬有一匾,上书“崇义乾坤”四个大字,正殿中央供奉着后土圣母像,两侧是她的化身——送子娘娘和送药娘娘。传闻人类需要繁衍,圣母便化为送子娘娘,助人生儿育女;人吃五谷免不了生病,圣母便化为送药娘娘,帮人解除病痛。
山西后土祠:皇天在上后土在下,华夏根祖之地

山西后土祠:皇天在上后土在下,华夏根祖之地

       后土祠的献殿与正殿虽建于清后期,作为主体建筑,无论用材还是工艺都是最考究的,故其看点也蛮多,尤其是砖雕、木雕与石雕,被称为后土祠的“三绝”。
山西后土祠:皇天在上后土在下,华夏根祖之地

       这里的木雕恐怕是最抢眼的,无论是献殿、还是享亭与正殿的柱间、檐下密布各种精美的木雕。
山西后土祠:皇天在上后土在下,华夏根祖之地

山西后土祠:皇天在上后土在下,华夏根祖之地

       木雕的看点首先在檐柱柱头之上,正殿所有的柱头两侧都有以透雕手法雕满人物或花草的雀替,而献殿的柱头之上则有曲茎托起的花卉,花形好像是两朵对称的向日葵,这样的造型国内古建筑中并不多见,第一眼望去反而象极了古希腊建筑上的经典的爱奥尼柱柱头。
山西后土祠:皇天在上后土在下,华夏根祖之地

       木雕的重头戏全都集中在正殿檐下的挂落板上,特别是正殿阑额下的一组挂落层次繁复,雕工精细,形式丰富:这组木雕是用整根核桃木雕刻而成,采用四层镂空透雕手法,仅次于故宫的五层镂空透雕。雕刻者多以盘曲的植物枝藤组成大面,在枝藤上雕出繁花瑞果和人物、动物,也间或以密集单一的小花饰作底,上面雕出枝干,花茎作为主干,再以花朵、动物散布其上,细细看去,木雕所刻画的物体形象均极富立体感、层次感,栩栩如生,活灵活现……
山西后土祠:皇天在上后土在下,华夏根祖之地

山西后土祠:皇天在上后土在下,华夏根祖之地

山西后土祠:皇天在上后土在下,华夏根祖之地

       其中一组五个嬉戏的孩童,有着“五子登科”之意,最是引人致胜。
山西后土祠:皇天在上后土在下,华夏根祖之地

山西后土祠:皇天在上后土在下,华夏根祖之地

       不少木雕与木构之上还留存有昔时所施的彩绘,令这些木作更显华丽之相。
山西后土祠:皇天在上后土在下,华夏根祖之地

       石雕的精华则是集中在献殿之中,只是要欣赏它们,得与抬头欣赏木雕相反,需低头甚至俯身才能得见,因为这些石雕都集中在献殿的柱础之上。
山西后土祠:皇天在上后土在下,华夏根祖之地

       献殿中立有二十四根柱子,代表二十四节气,每根柱子下面都有一个柱础。
山西后土祠:皇天在上后土在下,华夏根祖之地

      一般柱础都会做成覆盆式或鼓形,上面会雕刻些莲瓣、花草纹等装饰,但后土祠献殿中的柱础却独具特色:首先其下部是一个方形的须弥座形式,须弥座之上再放置一个雕有禽鸟与花卉图案的鼓形柱础。
山西后土祠:皇天在上后土在下,华夏根祖之地

山西后土祠:皇天在上后土在下,华夏根祖之地

      最出彩的便是这些须弥座束腰处四角雕刻有狮子的形象,每一个石座上面的狮子形象丰富,有立狮、有卧狮、还有奔跑中的狮子,这些狮子不仅身姿不同,就连表情也有所不同,有凶猛的,有温驯的,还有严肃的,最有趣的便是子母狮,仔细看,大狮子背上还有小狮子,它们互相撕咬,好像母狮在与幼崽嬉戏玩耍……
山西后土祠:皇天在上后土在下,华夏根祖之地

山西后土祠:皇天在上后土在下,华夏根祖之地

       献殿内柱础上的雕刻反映了后土祠的石雕艺术,正殿两侧的八字影壁墙则代表了后土祠砖雕特色,特别是东侧的那一面墙上雕刻着一条巨大的升龙,但见其张牙舞爪,怒目圆睁。龙遍体雕有鳞片,身体回转升腾。下方是翻涌的水波,水波中裹挟着一条鲤鱼。不知这幅砖雕是否有鲤鱼跳龙门的含义,毕竟万荣离龙门不远。
                                山西后土祠:皇天在上后土在下,华夏根祖之地
                                        
       后土祠中除了砖雕、木雕与石雕外,还留存有数处珍贵的碑刻,其中祠内献殿东墙上现存有一幅《蒲州荣河县创立承天效法厚德光大后土皇地祇庙像图石》,如其所示,宋金时期的后土祠为一完整的大型祠庙建筑群。祠北临汾河,西靠黄河。沿中轴线分别为棋星门、太宁庙、承天门、延禧门、坤柔之门、两方台、坤柔之殿、寝殿、配天及旧轩辕扫地坛,四角有角楼。这幅石刻图可以让我们一目了然后土祠昔时的辉煌盛况。

                                  山西后土祠:皇天在上后土在下,华夏根祖之地

       在后土祠主殿后的东侧有一碑亭,内藏《汾阴二圣配飨之铭》碑(即《萧墙碑》),碑文是宋真宗于大中祥符四年亲祭后土时亲自所书。宋真宗赵恒,是宋朝的第三位皇帝,他在位时候的北宋,和辽国达成了澶渊之盟,让北宋进入了“咸平之治”,他的书法结构紧凑,端庄谨严,自有一派雍容的皇家气象……
                              山西后土祠:皇天在上后土在下,华夏根祖之地

                                       山西后土祠:皇天在上后土在下,华夏根祖之地

       后土祠主殿的后方,也是今天后土祠地界范围上的最北端,又是一片宽广的平台,其上便一座造型辉宏典雅,挺拔秀美的三层楼阁,巍然矗立,这便是中国古代楼阁建筑的佳作之一:秋风楼。
山西后土祠:皇天在上后土在下,华夏根祖之地

      此楼因藏有汉武帝的《秋风辞》碑刻而得名。
山西后土祠:皇天在上后土在下,华夏根祖之地

山西后土祠:皇天在上后土在下,华夏根祖之地

山西后土祠:皇天在上后土在下,华夏根祖之地

      秋风楼下部筑有高大的台基,共有三层,楼高约33米,面阔和进深各五间,四周设回廊,楼顶为十字歇山顶。一、二层四面各出抱厦一间,这样的建筑构造令楼身建筑立面显得格外的立体而丰富,无论是从哪个角度望去,都显得格外的壮观……
山西后土祠:皇天在上后土在下,华夏根祖之地

       秋风楼共有36个挑角,据说是象征隋末瓦岗寨36兄弟,每个挑角上都装有彩色琉璃武将形象,共108个,据说是象征梁山一百单八将,而每个挑角之下都有一根精雕吊柱,共28根,据传是代表汉武帝的云台28将;虽然这种说法,大概率是民间的牵强附会,但此楼能以征战匈奴统一西域,开创中兴盛世比肩秦始皇的汉武帝亲自作下的《秋风辞》为名,也足以名垂青史了……
山西后土祠:皇天在上后土在下,华夏根祖之地

       绕到秋风楼的侧面,这才发现,此楼的台基是骑建于一条东西走向的通道之上,这便是传说中的“张仪古道”,曾经是魏国与秦国之间的交通要道,据说,战国时期出生于万荣的张仪就是经此道前往黄河西岸入秦,后得遇明主,出将拜相。最终,辅佐秦国崛起,为秦始皇统一六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山西后土祠:皇天在上后土在下,华夏根祖之地

                               山西后土祠:皇天在上后土在下,华夏根祖之地
                              
      从古道下穿过时,可在古道的门洞上见到,其东西两侧各有一面砖雕,上面书写着“瞻鲁”“望秦”。
       站在高岗之上,纵目远眺,天地间便是那黄土高坡,回望身后,后土祠和秋风楼历经风雨与岁月变迁,依然巍然屹立在黄河岸畔,守望着黄河两岸的这片后土,守望着华夏之根本……
山西后土祠:皇天在上后土在下,华夏根祖之地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