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识木心先生,竟然是从刘胡轶于2015年1月16日在综艺节目《中国好歌曲第二季》上首次演唱的歌曲《从前慢》的歌词中,“记得早先少年时,大家诚诚恳恳,说一句,是一句。
清早上火车站, 长街黑暗无行人, 卖豆浆的小店冒着热气, 从前的日色变得慢, 车、 马、 邮件都慢
,一生只够爱一个人……”沉静、质朴的歌词,很有画面感。当下的人心因为工作和生活的快节奏而浮躁,这首歌一下子便打动人的内心,引起人们的共鸣,而歌词的作者便是木心先生。
以上图片来自网络
木心先生(1927-2011),乌镇人,自幼酷爱绘画、文学,习练钢琴和谱曲。12岁写诗,16岁便在当地报刊发表散文。后来,他不仅成为一名知名的抽象画家,也成为一位神奇的学者、作家、诗人、哲学家、音乐家。虽然遭受过苦难,但都无法妨碍他对生活的热爱,对家乡乌镇的热爱……
以上图片来自网络
在他去世后,他的家乡乌镇则聘请了建筑大师贝聿铭的弟子,美国 OLI
建筑设计事务所的合伙人冈本博与林兵设计督造,耗时四年建成了一座用于纪念木心的美术馆,而馆内的设计和布置则是由法国博物馆景观设计专家法比安主持,也花了整整一年半的时间才设计完成。木心先生唯一的弟子画家陈丹青则致力于整理其遗作、手稿并陈列于馆中,并出任馆长。
2022年的1月,疫情当中,我在时隔13年(2009年11月第一次来乌镇)之后,我再次自驾来到乌镇西栅,只是这一次是专门为木心先生和他的美术馆而来……
木心美术馆位于乌镇西栅景区入口内,若不进景区就无法单独参观美术馆,这恐怕是很多木心的读者非常遗憾的一件事。
从景区入口沿着水边的木栈道前行,过乌镇戏剧节的地标性建筑——乌镇大剧院,便可远远地望见,在剧院旁的一片小水面上,一个由数个方盒状的建筑群仿佛漂浮在水面之上,与水中的倒影相随相伴……那便是木心美术馆。
进入木心美术馆,唯一的通路便是那条与之相连的栈桥。
当沿着栈桥来到美术馆的近前,此时可以清晰地看见建筑表面那一道道清水混凝土构成的条纹,那纹路似木纹、如水痕,俨然就是岁月的痕迹……透着一种简约的美。
入口仿佛被压在几个错落的巨大的混凝土块下,有点压抑,但不曾想,穿过入口巨大的落地玻璃,那略显沉重的混凝土块的内部不仅是一个巨大的挑空空间,还有一个下沉式的空间,这里是美术馆的接待区和大型展品的临时展示区,内部高大的墙面上依然是富有立体感的凹凸纹路,上面挂着巨型的当季展的海报,还有集合着木心照片,签名与其一句名言的招贴。
返身望去,透过巨大的落地玻璃,可以见到外面的水面和隔水相望的乌镇西栅景区,那是木心念念不忘的家乡……美术馆的位置是木心自己亲自挑选的,这是木心选择的归宿。
一层大厅的左手便是美术馆序厅的入口。
进入序厅,展厅中的光线很幽暗,所有的装饰是不同的灰色系色调。迎面便是一片落地窗映入眼帘,窗前被一帘百叶窗所遮蔽,光线只能透过百叶的缝隙丝丝地透入室内,而从室内向外望去,隐隐可见窗处的水面与茂密的植物,眼前的落地窗此时俨然是一幅画卷。
展厅的地面上放置着九个低矮的展示柜,这是九台LED播放台,循环播放着三组不同的木心影像,看来幽暗的光线是特意为它们准备的。
展厅的一处墙角,特意模拟了木心客厅的场景,墙壁上是一幅木心的巨幅照片,一个穿衣打扮都很酷,很有范的老头……
一层的展厅中,集中展示了木心的不少画作,主要是书法、彩墨肖像、中型风景画,以及旅美初期的人体素描和石版画抽象系列。由于历史的原因,木心的绘画作品十分稀少,现如今大多数被收藏在耶鲁大学美术馆内,除此之外,木心作品还被大英博物馆、美国哈佛大学博物馆收藏,为此,木心还成为20世纪第一位作品被大英博物馆收藏的中国画家。
展厅中的灯光照顾到了每一个外来人,一画一灯,不炫不隐,正如木心先生性格一样,不骄不躁。空间亮暗分明,每一幅画作都是一处单独私密空间,参观者可以通过画作去感受木心的生平。
行走在木心美术馆中,除了欣赏木心先生的作品,我也格外关注美术馆的建筑设计,毕竟这座美术馆是由建筑大师贝聿铭的弟子,纽约OLI事务所的冈本博、林兵设计督造。
木心美术馆的内部空间,连地下一共有三层,所以,在馆内的参观并非是在一个平面上于不同的展厅间转折穿行。







我发现,在整座美术馆的建筑空间中,建筑师特意设计了数个不同形式的阶梯、坡道、螺旋楼梯于不同的部位,将上下层的空间连接在了一起,这样的设计,令游客不用刻板的沿着所在楼层的固定参观线路游览,而是可以通过这些上下空间的连接随心所欲地自由上下游览,让参观者在有限的空间中感受丰富的空间变化,即使游览途径绕回相同的地方也会产生不同的空间感受,虽然实际参观中不免有些混乱,甚至会遗漏某些参观内容,但是不会因为展品的单一,昏暗光线的单调而觉得整个参观过程疲累无聊,相反,反而会觉得趣味横生……
因为保护展品的需要,在展厅中通常光线都比较暗,甚至是有些黑暗,虽然这样的光线能让参观者仿佛进入木心复杂的内心世界一般,于黑暗静谧之中探寻那一份共鸣……
不过,在这种光线下长时间的参观必然会令参观者产生不适的感觉,故而木心美术馆的建筑师十分善于利用自然光,特别是在展厅外的由一个展厅到另一个展厅之间的公共空间中,利用百叶透光,是最主要的手法。

建筑师设计开窗的位置也十分讲究,基本上都是从室内望出去的角度,而不会有反向的视觉窥探,而且选择窗外的景观也是非常丰富,比如前面一层的序厅中,那一大面的五扇落
地玻璃窗,窗外则而对的是绿色的丛林;一层过道旁的落地玻璃窗,窗外则是水景与丛林,这些都是建筑周围相对私密且安静的区域。
最令我印象深刻的二层的一个阶梯式的休息厅,其正前方同样是众多方形玻璃窗格组成的一面巨大的玻璃幕墙,而外面,则是静谧的湖水以及隔湖相望的乌镇大剧院的身影……参观者不仅可以在这里,于观展的间隙,放松一下自己的腿脚与眼睛,还能欣赏到江南水乡的如画美景,只是在那里依然是外界的纷纷扰扰仿佛与这个建筑内部的世界绝然无关……
整座美术馆中有两处区域,如今已经成为参观者必打卡的地方:

一处是位于美术馆地下一层的咖啡馆,咖啡馆外是一座空间巨大的四方内庭,高大的灰色清水混凝土四壁围绕着一方水面,天气好时,这个如同深井般的内庭会显现光影的变化以及水面上倒映着头顶的蓝天白云,而我去的那天恰好是雨天,从高处落下的雨滴,坠落于水面之上,漾起一圈圈涟漪,而那此起彼伏的水滴声,在这个如同深井般的内庭中回荡,又恰如珠落玉盘一般……
另一处是美术馆北端尽头的一间阶梯式图书馆,图书馆需要从高处脱鞋进入,进入后,室内的主体是一个巨大由高就低的阶梯,而阶梯上则错落有致摆放着皮质的坐垫,为来此的参观者提供歇脚和阅读的便利。
图书馆内的一面墙被装饰成为一个覆盖整面墙的格子书架,内嵌了62位世界文豪的肖像,而书架上的藏书多为木心先生的书籍和古今中外的文学典籍。
阶梯图书馆的尽头是一面至上而下贯穿整个空间的长格玻璃窗,窗外是一座简约的室外花园(曾经室外的空间是一片白沙黑石的枯山水),而窗内的平地上摆放着一架三角钢琴。木心早年习练钢琴,当过音乐老师,其后的文学与绘画生涯中,依然热衷于谱曲,他曾说音乐是他的“命”,他还曾写到:身上的文学家与画家,合谋将音乐家谋杀了……
当有人弹响那架钢琴之时,眼前的这座阶梯图书馆,瞬间就会变身成为一座阶梯式的音乐厅……
在木心的艺术盒子里回响着木心的音乐......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