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高迪的最后一站,我特意留给了那座神奇的“竣工无期”圣家族大教堂。
圣家族大教堂不仅是高迪未能完成的神作,更是他留给巴塞罗那最独特的面孔,所有来巴塞罗那的人,一眼便能从它那高耸而林立的尖塔群辨识出它;所有来巴塞罗那的人,一定会选择亲眼去看看这座神奇的建筑。
尽管我已经在奎尔公园所在的厄尔卡梅尔山上,远眺望见过圣家族大教堂在城市的天际线上的雄伟身影,但当我真的来到它的身前时,在绿树丛间仰望它那高耸入云的代表耶稣和他的12信徒的钟楼和旁边好象永远都不会消失的塔吊时,心里依然是抑制不住的激动。
高迪将教堂入口处的立面分别以隐喻的手法设计成象征耶稣一生的三个阶段:诞生、受难与复活,并将教堂原有的方塔改为圆塔并且增加到18个,由此高迪通过隐喻和装饰把教堂的纪念性推到顶峰。
如今,进入教堂内部参观的主入口位于教堂西南侧的耶稣受难立面之下。
“受难立面”朝西面对着夕阳的方向,以此象征着基督的死亡,高迪为了表现受难的痛苦,设计中使用了大量有棱有角的非常刺眼的状如骨骼的直线条,而建筑使用的材料也全部采用石材的天然裸露,以此来纪念耶稣被钉在十字架上时所遭受的苦难,同时也凸显人们的罪孽。
这个立面是整座教堂立体化最为突出的立面:高迪设计了一个由六根倾斜的大柱子支撑着一个外悬的宏大而呈现金字塔状的天棚,天棚不仅起到了为下方的入口遮风避雨的效果,同时又起到支撑上部建筑和进行建筑立面分区的效果。
这个立面的视觉效果,由于金字塔天棚上那由十八根白骨状支撑的存在而完美地实现了高迪希望这个立面能给人们带来森森的恐惧感。
立面最上部为四座尖塔,分别献给了耶稣的四位使徒,其中两座尖塔之间还设计了一座桥梁,其上的基督铜像代表着耶稣升天…..两座尖塔间的这种桥梁连接不禁让我想到了马来西亚的双子塔,估计它的设计师或许也是受了高迪的启发。
受难立面上的雕塑是1987年,以Josep Maria
Subirachs为首的雕塑家团队开始着手雕刻并最终完成了立面上的各种场景和细节的,而那时已经距离高迪完成设计超过100年了。
这个雕塑团队充分领悟了高迪的设计初衷,通过大胆创新,塑造了众多引人注目的雕塑场景和人物,雕刻在立面上的场景可分为三层,以S形的形式上升,再现了十字架的站位(基督之路)。最低层描绘了耶稣受难前最后一夜的场景,包括最后的晚餐、犹大之吻、戴荆棘冠和犹太工会审判耶稣。中层描绘了基督的髑髅地,包括三个玛利亚、圣朗基努斯、圣维罗尼卡和维罗尼卡面纱上空心的基督脸幻象。在第三层,也是最后一层,可以看到基督的死亡、埋葬和复活。
立面上所有的人物都是有棱有角,这些棱角所形成的阴影与刺眼的阳光形成对比极强的立体效果和光影效果,来进一步表现出基督牺牲的严酷和人们恐惧与悲伤的情绪。
双开的大门之上,是一面青铜刻字的墙面,是圣经中的文字,这些粗糙的刻字中一些重要的圣言被刻意抛光打磨,格外醒目……
这样的立面足以让参观者驻足观望许久,对参观者的心灵来说无疑震撼极为强烈。
从进入教堂内部的那一刻,我便已经痴狂:这哪里是一座庄严肃穆的教堂,分明就是一个五彩缤纷的万花筒,一个每一个人都曾在梦中梦见过的奇幻森林……
教堂中殿里那一排排的圆柱绝对是人类建筑史上独一无二的设计,本身就十分高挑的柱子在接近顶端时,竟然象树木一般分出了枝桠,形成一簇簇纤细的分支,支撑着教堂那巨大而造型繁复的拱顶,而这些拱顶的中央则设置了一个个圆形的孔穴,被用来安置灯具,而在拱顶的边缘则被设计成了一排排了锯齿状,这样的拱顶如同大树的树冠,而这些锯齿则如同片片树叶……
中殿中这样的柱子数目实在是太多了,林立圆柱、交错的枝叉令整座教堂的内部空间如同原始森林般的壮观…..
如果你与我一样已经看过高迪设计的大部分,那你一定相信设计师高迪是一个自然主义者,他的设计灵感绝大部分应该是来自于其对大自然的认知与模仿。
与欧洲绝大多数哥特式教堂一样,圣家族大教堂也有大量的彩色玻璃花窗,只是设计师高迪在这方面的运用更加大胆,不仅花窗的形状千奇百怪,数量巨大,为花窗提供彩色玻璃的现代设计师琼.维拉.格劳在秉承高迪原先的设计理念的基础上,创新地运用色彩更为艳丽、浓郁的玻璃拼出更为抽象的图案,当这些玻璃被安装在教堂的立面之上,外面的光线透过这些彩色的玻璃,在室内散射着梦幻般彩色的光芒,同时随着时间的变化、光线投射角度的变化,更令这些光线在整座建筑的各个角落弥漫着……在教堂里,无论何时、也无论你身处何处,你都能发现不同的光彩,如果你在教堂中呆的时间够久,你自然还能发现那光彩的无穷变化,在教堂中的人仿佛身隐于一个巨大的万花筒中……
教堂拱顶的十字交叉以及教堂一角的半圆后殿的祭坛还保持着哥特式教堂的风格,也正是因为它们的存在,我们才会意识到眼前的这座建筑的本意是献给上帝的一座教堂。
从教堂东北侧的入口走出,返身回望教堂,呈现在眼前的便是由高迪亲自督建完成的“诞生立面”,立面的下部也是三座大门,立面的顶部同样高耸着四座献给耶稣使徒的尖塔,而立面的其余部分均被被各类雕塑通体覆盖。这个立面不仅充分体现了高迪自己的设计理念,而且是整座教堂中雕塑最为丰富、最为精美的部分。
“诞生立面”以基督的诞生为题,墙上的雕塑展现了由童贞玛利亚怀胎到基督长成的一系列故事:
左侧的“希望之门”上的雕塑,最上方的一个三角形龛中的故事是是一位神父正在主持约瑟夫和玛利亚的婚礼,其下的左侧雕塑则描述的是圣家族逃往埃及的故事,右侧群雕则展示了圣家族逃往埃及的原因,统治者大希律王下令杀死伯利恒及其周边地区所有两岁以下的婴儿的场面;中央雕塑刻画的是小耶稣手拿一只受伤的鸽子给约瑟夫看的情景,两旁站立观看的分别是耶稣的外祖父母圣约阿希姆和圣安妮。
中间的“慈善之门”,门上雕塑的顶端是一棵顶着圣三位一体标志的长青柏树,树上落满了白色的鸽子,其下的三角形龛中描绘的是圣母加冕的故事,圣母玛利亚在蒙召升天后虔诚地接受已升入天国的基督将象征天国皇后的皇冠戴在自己头上,左边拄着拐杖的是约瑟夫;其下方的雕塑描述的是大天使加百利来到玛利亚身前向她宣告她将受圣灵感孕的情景;而其下在一颗很大的伯利恒之星下面,有九个天使在吟唱赞美诗,向世人宣告弥赛亚的诞生,其周围还有六个天使手持不同的乐器进行伴奏;在“慈善之门”的中央门柱上则雕塑着圣母玛利亚正把小耶稣从摇篮中抱起,身后的约瑟夫则小心地呵护着他们的情景,这是圣家族一家幸福的时光……
在“诞生立面”中,高迪运用了大量的动植物自然元素,
同时与“受难立面”大量采用裸露的建筑材料本色不同,在“诞生立面”上呈现了许多鲜艳的色彩,表现了浓烈的生命活力……
这样的立面同样足以让参观者驻足观望许久,面对其上的雕塑,我们仿佛就是在阅读《圣经》故事的章节,细细品味,你自然可以体会到设计师高迪那虔诚的灵魂……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