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说走就走,飞越南极之穿越南极圈,体验南半球的极昼(上)

(2018-01-20 21:17:54)
标签:

海外游

旅游

分类: 南极系列
       今天是南极海上航行的第3天,早早便醒了过来,因为心中有件大事,生怕错过。
       这件大事就是根据船方的通知:我们今天要实现此次南极之行中最重要的一个目的----穿越南极圈。
       在地球之上有5个极为重要的纬度圈:赤道、南北回归线和南北极圈,它们共同划分了地球上的五大温度带。
       一般的南极游是不会到达南纬66度33分纬线的南极圈的,而我们此次南极之行的终极目标就是要穿越南极圈,从而到达真正的南极大陆,甚至有机会在南极大陆的某一处成功登陆。
说走就走,飞越南极之穿越南极圈,体验南半球的极昼(上)
说走就走,飞越南极之穿越南极圈,体验南半球的极昼(上)

       或许是纬度越来越高,我们开始得以见到看到了一幅南极特有的美景:越来越多的桌形冰山。
说走就走,飞越南极之穿越南极圈,体验南半球的极昼(上)
说走就走,飞越南极之穿越南极圈,体验南半球的极昼(上)
说走就走,飞越南极之穿越南极圈,体验南半球的极昼(上)
        桌形冰山通常都是从冰架或冰川边缘断裂下来的新冰山,尚未经过海水的经年冲刷而发生翻转,所以其顶部象桌面一样非常平坦而得名。
说走就走,飞越南极之穿越南极圈,体验南半球的极昼(上)
说走就走,飞越南极之穿越南极圈,体验南半球的极昼(上)
       可不要小看了这些外表四四方方的像一块大冰砖般的桌形冰山,其体积事实上非常巨大:露出海面的部分高约几十米,但通常其水下部分会有将近数百米,是一个超出一般人想象的庞然大物。
说走就走,飞越南极之穿越南极圈,体验南半球的极昼(上)

说走就走,飞越南极之穿越南极圈,体验南半球的极昼(上)
说走就走,飞越南极之穿越南极圈,体验南半球的极昼(上)
说走就走,飞越南极之穿越南极圈,体验南半球的极昼(上)
       越接近南极圈,海面上的大大小小的浮冰就越来越多,这些浮冰形状各异,有的象奔跑的兔子,有的象俯卧的雄狮,还有的象一条在水面上翻腾出水的鲸鱼……我们的船长驾驶着“海洋诺娃”号小心翼翼地在浮冰中穿行,可以感觉得到,船速也比方才于见到桌状冰山的海域时慢了许多,当然,这也给了我们更多时间细细地欣赏海中的这些浮冰,那一刻,我们仿佛进入了海上冰雕展示区一般……
说走就走,飞越南极之穿越南极圈,体验南半球的极昼(上)
说走就走,飞越南极之穿越南极圈,体验南半球的极昼(上)
说走就走,飞越南极之穿越南极圈,体验南半球的极昼(上)
说走就走,飞越南极之穿越南极圈,体验南半球的极昼(上)

说走就走,飞越南极之穿越南极圈,体验南半球的极昼(上)
说走就走,飞越南极之穿越南极圈,体验南半球的极昼(上)
说走就走,飞越南极之穿越南极圈,体验南半球的极昼(上)
说走就走,飞越南极之穿越南极圈,体验南半球的极昼(上)
       随着航海GPS上的纬度数越来越接近南纬66度33分,天上的云层也越来越厚,海面上的风也越来越大,但这丝毫没有影响到我们所有人的兴致,大家都聚到船头,等待那神奇一刻的到来……
说走就走,飞越南极之穿越南极圈,体验南半球的极昼(上)
说走就走,飞越南极之穿越南极圈,体验南半球的极昼(上)


说走就走,飞越南极之穿越南极圈,体验南半球的极昼(上)
       2017年1月4日上午9点25分,船长拉响了汽笛,高亢的汽笛声回荡在空灵的冰海上空,所有的人都兴奋地爆发出欢呼声,因为汽笛响起的那一刻,我们一船人成功地穿越了南极圈!
说走就走,飞越南极之穿越南极圈,体验南半球的极昼(上)
       这一刻,船上的游客、探险队员们、船员,大家不分国籍、不分年龄,不分性别,或握手、或拥抱相互祝贺完成了人生中最值得纪念的一刻……
说走就走,飞越南极之穿越南极圈,体验南半球的极昼(上)

       1773年的1月17日,库克成功跨越了南纬66°33′,这是人类首次进入南极圈。
说走就走,飞越南极之穿越南极圈,体验南半球的极昼(上)
       其实,穿越南极圈更多的是具有象征意义,如果不是GPS显示的纬度坐标,没有人会想到自己已经置身南极圈内,我记录下GPS上那一刻船行所处的位置,与所有人一样兴奋地与穿越南极圈的标志旗合影留念。
说走就走,飞越南极之穿越南极圈,体验南半球的极昼(上)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