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大明遗风:天龙屯堡(贵州古村镇系列)

(2017-09-24 18:10:03)
标签:

旅游

汽车

自驾游

国内游

分类: 古镇系列
      9年前,第二次入黔时,曾经到访过贵州安顺地区的天龙镇,第一次知道了这里的村落叫屯堡,第一次看到当地的妇女穿着的从明代地一直延续至今的独特传统服饰----凤阳汉装,第一次知道这些“屯堡人”是大明子民的后裔,第一次听这些“屯堡人”称自己是“南京人”。     
      9年后,第五次入黔,我特意再一次前往天龙屯堡,去看看那里的人们是否仍然生活在大明的遗风之中,当然,最重要的是我想补上两课:看地戏、登天台山。
      从9 年来未曾改变的门楼下穿过,便进入天龙屯堡。
大明遗风:天龙屯堡(贵州古村镇系列)
      在石板铺就的街巷上,转过一个弯,一座凉亭茶坊便呈现在眼前,驿内老式的灶具、几条长凳、粗制的陶碗,还有那高挂的五谷格处引人注目。
大明遗风:天龙屯堡(贵州古村镇系列)

      一条溪沟贯穿了整座屯堡,溪水之上的小桥座座和那桥下的潺潺流水,无形之中,总是能看出些江南小桥流水人家的灵动韵味;沿溪多为商户人家,而桥头溪边则是当地的老人和孩子们闲聊玩耍的好地方。
大明遗风:天龙屯堡(贵州古村镇系列)
大明遗风:天龙屯堡(贵州古村镇系列)
大明遗风:天龙屯堡(贵州古村镇系列)
大明遗风:天龙屯堡(贵州古村镇系列)
大明遗风:天龙屯堡(贵州古村镇系列)

      一条石板主街与溪水平行,同样贯穿整座屯堡。主街的两边,目力所及之处,都是石头垒就的墙壁和屋宇,若是从高处望去,四下全是鳞状石板瓦铺就的屋顶和错落的天井,眼前的景致,由不得你不感叹屯堡的建筑真的把石头的功效发挥到了极致。
大明遗风:天龙屯堡(贵州古村镇系列)
大明遗风:天龙屯堡(贵州古村镇系列)

大明遗风:天龙屯堡(贵州古村镇系列)
大明遗风:天龙屯堡(贵州古村镇系列)
大明遗风:天龙屯堡(贵州古村镇系列)
大明遗风:天龙屯堡(贵州古村镇系列)
大明遗风:天龙屯堡(贵州古村镇系列)
大明遗风:天龙屯堡(贵州古村镇系列)
大明遗风:天龙屯堡(贵州古村镇系列)

       屯堡的民居大部分都是三合院和四合院,宅院相通,房屋高大,门楣矮小,易守难攻,且后院相通,可以串联作战; 屯堡的街巷众多,几乎都是狭长的,纵横交错,最窄的巷道仅仅只能两人并行,巷子的两头都有门,如果有敌人进入巷子,那就插翅难逃了,这其中最著名的建筑便是那“九道坎”了。
大明遗风:天龙屯堡(贵州古村镇系列)
大明遗风:天龙屯堡(贵州古村镇系列)
大明遗风:天龙屯堡(贵州古村镇系列)
大明遗风:天龙屯堡(贵州古村镇系列)

大明遗风:天龙屯堡(贵州古村镇系列)
大明遗风:天龙屯堡(贵州古村镇系列)

大明遗风:天龙屯堡(贵州古村镇系列)
       从进入屯堡的那一刻起,我就不停地四下张望着,搜寻着9年前第一次见识的“凤阳汉装”的踪影,毕竟9年了,传统的东西、古老的东西,我们一年年的失去得太多。
大明遗风:天龙屯堡(贵州古村镇系列)
       忽然间,我的眼睛一亮,就在一座石头院的门前,两位穿着淡蓝色的长袍大袖,袖口、衣襟处镶嵌着美丽花边“汉装”,腰间系着腰带围裙,头缠白帕,梳着圆发髻的老年妇女笑盈盈地站在那里。
    “凤阳汉装”还活着!那一刻,我的心中无比欣慰。
大明遗风:天龙屯堡(贵州古村镇系列)

      屯堡特有的服饰--凤阳汉装,是一直延续至今的明代江南汉族妇女服饰的缩影,她们的衣服均为右衽斜襟长袍大袖,长过膝盖半尺,袖子略短,袖口宽大,布料色泽主要以青、绿、蓝色为主。斜襟及袖口处用不同颜色的布条绣花边装饰。裤子一般用青、蓝色的布缝制。腰间系有丝头腰带,腰带宽有两寸,长一丈,腰带是用真丝线紧密编织而成。头围白帕,长发挽髻套上马尾编织的发网,插上银质和玉石发簪,腕戴银手镯,耳吊银质玉石耳坠,脚穿尖头平底绣花布鞋。
       600多年前的大明什么样,我们只能在史书中读到,但在屯堡,我们却能从这里的妇女们身上的服饰中体味到鲜活的大明遗风,真是不可思议!
大明遗风:天龙屯堡(贵州古村镇系列)
大明遗风:天龙屯堡(贵州古村镇系列)

      行走于屯堡间,在三教寺旁瞥见一位同样穿着凤阳汉装的老婆婆,正带着老花镜,认真地剪着手中的活儿,那专注的神情,让我记住了她那挽着圆髻插着银链包着白帕的慈祥容颜。
大明遗风:天龙屯堡(贵州古村镇系列)
大明遗风:天龙屯堡(贵州古村镇系列)

      天龙屯堡的三教寺始建与明代,是同时供奉儒家、道教、佛教祖师的地方,寺中的龙凤平安灯很有古意和韵味,这盏平安灯已经有100多年的历史,整个灯束上下分9层,寓意着久久平安,同时9层灯每层都供奉有佛像,每一层灯还有的错落相间的龙头、凤头,点灯时,男士点龙层,女士点凤层。每逢节庆到三教寺点灯祈福早已是屯堡人的习俗,我去时正值重要的祈福仪式,在寺中两位“老孃孃”(屯堡人对女性长者的称谓)的指点下, 我也用燃着的小木柴点亮了碗中的“平安灯”。
大明遗风:天龙屯堡(贵州古村镇系列)
大明遗风:天龙屯堡(贵州古村镇系列)
大明遗风:天龙屯堡(贵州古村镇系列)
      天龙屯堡昔时是大明军屯,而屯堡人则是大明军屯人的的后裔,而当年军中娱乐的军傩则演变成如今的“地戏”。
大明遗风:天龙屯堡(贵州古村镇系列)

      天龙屯堡的“地戏”源于明代,俗称跳神,演出的都是男人,带着木头做的面具,以《封神演义》、《大破铁阳》、《东周列国志》、《楚汉相争》、《三国演义》、《大反山东》、《四马投唐》、《罗通扫北》、《二下偏关》、《八虎闯幽州》、《五虎平南》、《五虎平西》、《岳雷扫北》、《杨家将》等古代战争题材的剧目为主。            600多年,斗转星移,沧桑变换,但在屯堡人的心中,唯有这“地戏”是永远割舍不掉的情结。对于屯堡人来说,没有地戏,就象是失去了自己的魂魄。
大明遗风:天龙屯堡(贵州古村镇系列)

       如今,地戏每天都会在屯堡中心的演武堂中上演:这是一个有着宽敞天井的院落,入口正面的廊下便是演出的舞台,舞台的正中悬挂着一个近两米高的硕大木雕面具,舞台的两侧则摆放着十八般兵刃;天井两侧的廊下悬挂着各色的雕刻精美的傩戏面具,任意一个不仅是戏剧中的人物,更是充满艺术感的工艺品和收藏品。
大明遗风:天龙屯堡(贵州古村镇系列)
大明遗风:天龙屯堡(贵州古村镇系列)
大明遗风:天龙屯堡(贵州古村镇系列)
大明遗风:天龙屯堡(贵州古村镇系列)


       随着锣鼓点子响起,身上穿着战裙,头顶插着长长雉尾,脸上罩着黑纱,脑门上斜顶着人物面具,手中持着各式兵器在舞台之上捉对厮杀开来,没有昆曲委婉回肠,没有秦腔的高昂激越,但个中的原始、粗犷的韵味,却真切切又是600年前的味道……
大明遗风:天龙屯堡(贵州古村镇系列)
大明遗风:天龙屯堡(贵州古村镇系列)
大明遗风:天龙屯堡(贵州古村镇系列)
大明遗风:天龙屯堡(贵州古村镇系列)
大明遗风:天龙屯堡(贵州古村镇系列)
大明遗风:天龙屯堡(贵州古村镇系列)
       在天龙屯堡数公里外,有一座天台山,一座石灰岩质的玲珑小山,却被人们称“黔南第一山”,此山之所以能有如此胜名,全因那座位于山巅之上的始建于明万历年间的伍龙寺。
大明遗风:天龙屯堡(贵州古村镇系列)
      天龙屯堡四周的田园中都是喀斯特地貌的峰岭,这天台山下林木茂盛,更有古树参天,经门额上镌有“黔南第一山”的第一道山门拾阶而上,便来到第二道的石砌牌楼山门,劵洞门上的竖匾刻“天台山”三字,其下刻横批“天中之天”,门内有财神庙一座,终年香火旺盛。
大明遗风:天龙屯堡(贵州古村镇系列)

       立于二道山门处,便可望见石阶通往的高处,悬崖陡壁间隐约有石壁高墙,上到石墙脚下的平台处,探身下望,发现此处仍是独石成峰,其势陡峭;抬头仰视,则见厚石横砌的高墙与山崖浑然一体,其上建筑形如古堡。
大明遗风:天龙屯堡(贵州古村镇系列)

      石墙上开有劵洞门,门洞深,与山石连为一体,门楣上有“八仙”浮雕,其下刻楷书“印中禅院”四字。门旁的石刻对联上联为:“云从天出天然石峰天生就。”下联:“月照台前台中胜景台上观。”
大明遗风:天龙屯堡(贵州古村镇系列)
 
       伍龙寺虽说是一座庙宇,但外观上俨然是一座石头建筑的城堡,而且它确实也是一座军事功能和宗教功能合为一体的建筑群,建筑师们把各单体建筑利用地形的错落有致,巧妙应用于立体建筑的空间中,或架空或悬挑或叠缩或拼联,以有限的平面获取最大的空间,营造了大佛殿、玉皇阁、祖师殿、经堂、吟风亭、望月台、回廊等大大小小 数十余间房屋,成就了屯堡古寺庙建筑中保存最完整的明清建筑群。
大明遗风:天龙屯堡(贵州古村镇系列)
大明遗风:天龙屯堡(贵州古村镇系列)
       沿建筑群两侧的天梯,登上最高处的“望月台”,极目远眺,只见四周山峦起伏于烟雨之中,却依然有“一览众山小”的感觉。
大明遗风:天龙屯堡(贵州古村镇系列)
大明遗风:天龙屯堡(贵州古村镇系列)

大明遗风:天龙屯堡(贵州古村镇系列)

       9年间,二度造访天龙屯堡, 依然能在那里感受到浓浓的大明遗风,实是难得。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