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城的库车饭店小住一夜,第二天一早,用过早餐之后,便按着艾克拜尔的指点,驾车出城,去寻找神秘的苏巴什故城,传说中唐僧讲经的地方。
由于走错了路,我竟然误打误撞,来到了盐水沟沟口的克孜尔尕哈烽燧遗址,这里有着一座整个丝绸之路上保存最完好的汉代峰火台。

荒凉的盐水沟中那涓涓细流如同大地母亲干瘪的血管,但多少那也是生命的象征;盐水沟旁的冲积台地上,那座汉代的烽火台在平坦的戈壁滩上孤独地耸立了两千年,在朝阳的映照下,微微泛出些许的红色。

烽火,也叫烽燧,是古代军情报警的一种措施,即敌人白天侵犯时就燃烟(烽),夜间来犯就点火(燧)以可见的烟气和光亮向各方报警。
这座汉代的烽火台旁还有驿站的遗迹。由此想来,当年,这座峰火台不仅仅是用来战时传递军情,平时,就如同茫茫戈壁上的灯标,为往来的人们和驼队指引方向。
克孜尔尕哈在古突厥语中是“红色哨卡”的意思,或许正是我眼前所见的景象,让来往于戈壁上的天涯孤客和商队们这样称呼它。
苏巴什故城实际上叫“苏巴什佛寺”,又名“昭怙悝大寺”,玄奘在《大唐西域记•屈支》中对此寺曾作过如下记载:“荒城北四十余里,接山阿隔一河水,有二伽蓝,同名昭怙厘,而东西相称……”
如今,一条波涛汹涌的库车河,将苏巴什佛寺遗址从中分割为东西两个部分,故有东、西寺之称。
苏巴什西寺,现为苏巴什佛寺遗址的主要部分供对外开放。遗址内建筑遗迹残存较多,如今仍然可以通过四下残存的墙体,依稀分辨出当年寺院的占地与规模是多么的恢弘,而遗址中尚可见到的高大的佛殿残墙,通过其高度与厚度也足以推测出当年佛殿的高大与雄伟。在佛殿西侧的一处高地上,残存有西寺中最壮观的一处建筑--佛塔。这座佛塔现残高约13.2米,塔基呈方形,塔基南有斜坡通道可直达佛塔的二层平台,从这里四下眺望,可见大片残垣、断壁在朝阳下显现出一种无比苍凉的美。
遥想当年,不知在此讲经的玄奘是否曾登临此处眺望故城的全貌,彼时其眼中的苏巴什佛寺,那是一个什么样的宏伟与繁华的景象啊……
盘桓库车一日,尽览克孜尔千佛洞、克孜尔尕烽火台、苏巴什故城遗址,一日之短,任时光缓缓流过,触碰的却是龟兹的千年……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