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柴文的地盘
柴文的地盘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52,435
  • 关注人气:1,774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繁华依稀的八省码头:河口镇(江西古村镇系列)

(2015-08-30 19:09:23)
标签:

佛学

旅游

自驾游

国内游

汽车

分类: 古镇系列

 我们最后的行程目标是铅山县的河口镇,万里茶路上武夷之北的最重要的一个茶运码头。

繁华依稀的八省码头:河口镇(江西古村镇系列)
      当年信江、鄱阳湖、长江、汉水、唐白河、唐河等,这些航运发达的黄金水道构成了万里茶路中的水道;于是江西铅山的河口镇、湖北的汉口镇、樊城、河南南阳的赊店镇,均成为万里茶路上的繁华巨镇。

繁华依稀的八省码头:河口镇(江西古村镇系列)
      在江西境内,河口镇更是与景德镇、吴城镇、樟树镇并称为江西四大古镇,因其位于铅山河与信江的交汇处,水路交通占尽了优势,曾经与闽、浙、皖、湘、鄂、苏、粤、川等省及海外的一些地方有着十分密切的商业往来,故素有“八省码头”之称。

  河口与下梅一样,也是得势于水,兴于茶。

  河口镇所在的铅山县地处武夷山的北坡,自古也有着悠久的产茶历史,当地出产的名茶“河红”是用产于武夷山北坡的毛茶精制而成的,有“每年约出百万石”的记载。

《中国茶乡之行》的作者R•Fortune在其书中这样写道:”河口是一个繁荣的大市镇,茶行林立,全国各地茶商云集于此。”每年的春天,武夷山的茶叶代理商也是到河口来迎接晋商,在这里预定一年的茶叶贸易;而晋商更是将武夷山的茶在下梅村起运,经过梅溪水路到达崇安之后,再经闽赣驿道由陆路向北,过分水关进入江西,最后运抵河口镇汇集,再装大船沿信江浩浩荡荡地一路向西,经鄱阳湖进入长江水道,再运往北方的。据史料记载,清中期,由河口转运的武夷山岩茶和当地出产的“河红”总数可达100万斤,值银100万两,这在当年是一笔多么大的财富啊。

繁华依稀的八省码头:河口镇(江西古村镇系列)
       我们驾车沿着信江边,误打误撞地来到河口镇的浮桥边,从这里望见信江对岸,沿江并列地坐落着“色如生铁型如狮群”的九座山峰,这些山体都是光滑圆润、漆黑如铁的丹霞地貌,那便是著名的“九狮山”,这一段的信江因此也被称之为狮江。

繁华依稀的八省码头:河口镇(江西古村镇系列)
      站在江岸上,面对着依然滔滔不绝宽阔的信江水,我却怎么也无法将其与书中所描述河口的“商贾云集、帆樯满江”的景象对应起来,我不禁有些疑惑,这是那个号称“八省码头”的河口镇吗?那些过去著名的码头呢?

繁华依稀的八省码头:河口镇(江西古村镇系列)
      可笑我还真是会“骑着驴找驴”,原来脚下的九狮桥下,便是一处大码头,这种码头都是用巨大的青石、麻石垒砌而成的,呈半圆型,码头处有石阶通往岸上的街道。据说象这样的大码头在河口镇的信江边就有10多个。在当地人的指点下,我终于找到了当年著名的码头“官埠头”,这里是过去官船的停泊处,河口只有这里一处是官码头,其余都是各商帮自己的码头,在“官埠头”旁的有一处屋檐下,立着一块青石的“禁碑”,此碑立于乾隆三十五年闰五月十四日,上刻:“一切货物上下,不得擅自挽夺,客商行李应归门夫挑送”等语,只是如今的石碑已经严重风化,碑文也无法辨别清晰了。

 

繁华依稀的八省码头:河口镇(江西古村镇系列)
繁华依稀的八省码头:河口镇(江西古村镇系列)

繁华依稀的八省码头:河口镇(江西古村镇系列)
繁华依稀的八省码头:河口镇(江西古村镇系列)
繁华依稀的八省码头:河口镇(江西古村镇系列)
繁华依稀的八省码头:河口镇(江西古村镇系列)
        如今的河口镇,依稀还能看得见昔日茶路带来的繁华的地方也就主要集中在沿江的以一堡街、二堡街和三堡街命名的东西向的街道上了

繁华依稀的八省码头:河口镇(江西古村镇系列)
      从江边的浮桥处往镇里走不了几步,左手边便出现了一条街道两侧都是商铺的老街,这便是二堡街。街口的一座老建筑立时就吸引住了我的目光:这是一处老药店,楼高二层、坐北朝南。药店正面外墙每层都镶嵌有四条青石石柱,上下共有八根,每根石柱之上又都雕刻有对联,内容大都与药有关;大门之上正中镶嵌着一块青石板镂空雕刻的牌匾,四周边框均饰有图案,仔细分辩可见有毛竹、喜鹊、梅花、果树、老农、牛、猴、松鼠等形象,暗含春华秋实、喜庆祥和、节节高之意,中间以阳刻手法刻有“金利合”三个描金楷书,石牌匾之上的墙面还另镶嵌一块圆形石雕人物。整块牌匾雕工细腻,字体苍劲、浑厚,图案形象逼真、立体感强,实为这座建筑的精华所在。

繁华依稀的八省码头:河口镇(江西古村镇系列)
繁华依稀的八省码头:河口镇(江西古村镇系列)
繁华依稀的八省码头:河口镇(江西古村镇系列)
       沿着长条青石铺就的老街从二堡街向一堡街的深处走去,整条老街显得悠长而深邃,两侧鳞次栉比的店铺门面,多以杉木板为门,年代久远的,已是色泽斑驳。从这些或是酒家或是书局、或是纸坊的招牌上,可以想见当年这里也曾是车水马龙的繁华闹市。

繁华依稀的八省码头:河口镇(江西古村镇系列)
繁华依稀的八省码头:河口镇(江西古村镇系列)
繁华依稀的八省码头:河口镇(江西古村镇系列)
繁华依稀的八省码头:河口镇(江西古村镇系列)
      清代活跃在各地的地域商帮,都会在客地建立起同乡组织——会馆,一如今天的“办事处”。资料上记载河口镇一度会馆如林,前前后后,大大小小有几十家,其中位于于一堡街上的财大业大的山西和陕西商人共同修建的山陕会馆规模甚为宏大,馆内画栋雕梁,藻井飞檐不说,前院还有雕镂精美的戏台和可容千人的剧场。

繁华依稀的八省码头:河口镇(江西古村镇系列)
      我从头到尾走遍了一堡街,只想亲眼看一下那曾代表着当年行走茶路创下巨大财富的晋商丰碑的山陕会馆,可惜就是问了许多当地的居民竟也不得其踪,心中唯有空生失落。

繁华依稀的八省码头:河口镇(江西古村镇系列)
繁华依稀的八省码头:河口镇(江西古村镇系列)

 

繁华依稀的八省码头:河口镇(江西古村镇系列)
       河口的兴,得益于水运,也得益于茶,更得益于天下的商人汇聚。河口的衰,开始于“清道光二十年闽浙海禁开通,货物即由海,不由铅山”,河口镇始失去了一方货物集散地的地位;“清咸丰三年,太平军连克九江、安庆,攻占南京,定名为‘天京’,彻底阻断了长江运输线路”,万里茶路始断,晋茶商不再南下武夷购茶,于是终年云集于河口的商人便如候鸟般南飞北去……河口就这样败了。

繁华依稀的八省码头:河口镇(江西古村镇系列)

 

繁华依稀的八省码头:河口镇(江西古村镇系列)

 

 今日的河口镇,没了过去“货聚八闽川广,语杂两浙淮扬”的喧嚣,有的只是一份铅华洗尽后的平静与泰然,老街上的居民一代代的淡然地生活着,恐怕唯有老街上那些残存的老房子偶尔还能让南来北往的人们回忆起些旧日的时光……


繁华依稀的八省码头:河口镇(江西古村镇系列)
繁华依稀的八省码头:河口镇(江西古村镇系列)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