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偏北行之:西边不亮,东边亮(上)
标签:
国内游旅游自驾游 |
分类: 长线自驾系列 |




运气不错,一路上没有意外发生,下午3点多就顺利赶到了目的地,先安排好住宿,稍作休息,下午4点半便驾车出达来呼布镇向南,准备前往怪树林景区和黑城遗址拍日落。

按说,西部的日落要晚许多,这样的时间,这样的安排前往这两处景点拍日落完成够,可惜,咱忘了眼下正是此地的旅游旺季,各地成千上万的人都在这一时间来到了达来呼布镇这个巴掌大的小地方,除了吃住紧张,交通状况也格外的紧张,于是我们在怪树林景区门前遭遇了堵车,没拍成怪树林,甚至当我好不容易杀出重围赶到黑城遗址时,也错过了大漠落日。


就是这样,景区门口依然是人山人海,值勤人员一看情况不对,加上离下班时间也近了,干脆打开景区大门,买票的,没买票的通通放入。好家伙,那一刻人群如开闸的潮水般涌向沙漠深处的黑城遗址,我呢,没拍成日落,却也没买门票就参观了黑城,或许这也算是种补偿吧。
黑城蒙古语为哈日浩特,意即“黑城”,始建于公元九世纪的西夏时期。
大汉将军霍去病大破匈奴后,汉朝曾在居延屯兵戍边,创造了居延地区灿烂的汉文明。
公元1226年,成吉思汗蒙古军第四次南征攻破黑城,1286年元世祖在此设“亦集乃路总管府”,这里成为中原到漠北的交通枢纽,当年,马克波罗就是沿着这条古道来到了东方。
公元1372年,明朝征西将军冯胜攻破黑城后,明朝随即放弃了这一地区,此后黑城便在尘封的历史里沉睡了的近700年。
公元1886年,俄国学者波塔宁在额济纳考察时发现了黑城。
公元1908年,俄国探险家科兹洛夫在这里掘得大量西夏文物,其中包括珍贵的汉文、夏文对照的《番汉合时掌中珠》及《音同》、《文海》等古籍,这一重大的考古发现和掠夺行径轰动了整个考古界和史学界。
时至今日,黑城遗址依然是古丝绸之路上现存最完整、规模最宏大的一座古城遗址
我没有随着人流涌向古城遗址,而是穿过沙地,在古城外寻找到一处地势较高的沙丘,站在这里可以将古城的全貌尽收眼底。


岁月流逝,沧海桑田,如今这黑城残存的建筑几乎都已被四周的漫漫黄沙所掩埋,从留存下的残墙可以看出,当年城池的城墙是用厚实的黄土一层层夯筑而成,从其今天近10米的残高来推断:当年,城池四周没有被流沙所埋的时候,在这一马平川的西北戈壁之上,黑城那高大的城墙一定蔚为壮观;而如今只剩下那残缺的土墙,默默地横卧在沙丘之间,向苍天诉着黑城的凄凉。

久久地望着那城墙上的一个个缺口,我的眼前仿佛浮现出当年攻城掠旗,枪林箭雨,城上城下人仰马翻的惨烈之景,耳边仿佛响起铁马金戈的撞击之声,战马的嘶鸣之声,将士倒下前的惨叫之声……情不自禁闭上双眼,待再睁开眼时,大漠残城,一切静默依旧,唯有耳边听闻疾风吹过大漠那呼呼的啸声……


在黑城遗址的西北角的城墙顶部筑有数座佛塔,那是西域地区特有的覆钵式喇嘛塔,城外西南方,有一座蒙古包顶、壁龛样式的礼拜堂仍完整地矗立于荒野之中。

夜幕降临,眼前的黑城渐渐隐入沉沉的暮色之中,在蓝黑色的天幕映衬下,那城墙上的佛塔变成了数个孤伶伶的剪影。不时,有一道道白光,将塔身于瞬间打亮,甚至在暗色中划出一条条奇特的光路来。

我立于沙丘之上,静静地等待所有人的离去,我想给黑城留下一个单纯的静默的影像。当我最后按下快门,在长时间的曝光之后,显示屏上呈现的影象让我满意:那是一座真正的黑城,我心目中的黑城----雄浑、庄重、苍凉,甚至带着一丝诡异……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