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夫子之地:福建五夫古镇(福建古村镇系列)

(2013-07-13 12:30:11)
标签:

国内游

旅游

自驾游

古镇

古镇系列

分类: 古镇系列

在去武夷寻茶的旅程中,曾经特意寻访了理学宗师朱熹讲学之地:江西鹅湖书院,却鬼使神差地错过了这位宗师当年从学、著述、办学授徒、生活长达50余年的夫子之地:福建五夫镇。

这次赣闽访古之旅,特意安排了前往五夫镇的行程,以补上先前的缺憾。

    五夫镇位于福建省武夷山市东南部,始于晋代中期,自古钟灵毓秀,人杰地灵,历代名人辈出,有邹鲁渊源之称。

夫子之地:福建五夫古镇(福建古村镇系列)

走进群山环绕、一水横亘的五夫古镇,千年的历史如今全部沉淀在了一条千余米长的兴贤古街上;一踏上兴贤古街,一股浓郁的宋代古风便扑面而来。兴贤古街,由籍溪坊、中和坊、儒林坊、朱至坊、紫阳坊、双溪坊等六个街坊组成,每一个街坊之间都有牌坊当街而立。

五夫的牌坊并非象徽州的石雕牌坊那样高大壮观,而多是过街门楼式的砖砌建筑,不过这些看似普通的坊门之上都两面镌刻着“崇东首善”、“五夫荟萃”、“天地钟秀”、“籍溪胜境”、“紫阳流风”、“三峰鼎峙”、“三市街”、“过化处”、“天南道国”、“邹鲁渊源”等历史名人的手书横额。

夫子之地:福建五夫古镇(福建古村镇系列)

  夫子之地:福建五夫古镇(福建古村镇系列)


这条古街,早在中晚唐自刘氏家族迁居五夫里时,即具雏形。到了宋代开始兴旺,特别在南宋后期,胡家、刘家诸贤以及朱熹相继成名之后,更趋于鼎盛,地方志记载当时这里已是店铺商肆密布,名人学者云集。

夫子之地:福建五夫古镇(福建古村镇系列)
   “三市街”的牌坊就说明这条街与当地的市场贸易有着密切的关系,但其背面“过化处”三个字,却有些令人费解。问了当地朱子学校的老师,才明白:“过”就是是经过的意思,“化”是教化的意思,这是当地人为了纪念朱熹,表明夫子经过这里就给世人以教化,世人经过这里又受夫子思想的教化。

夫子之地:福建五夫古镇(福建古村镇系列)
   “过化处”不远,便是著名的兴贤书院。朱夫子早年在此读书,学成后又在此授徒。一座小小的牌坊便将喧嚣市井与读对映书的场所悄然隔开,可见五夫人对读书的敬畏。

夫子之地:福建五夫古镇(福建古村镇系列)

兴贤书院的正面是一座青砖灰瓦层层台阶的重檐马头墙式的门牌楼,这种以门牌楼为房屋重点装饰的建筑造型是独特的闽北民居风格,不过,象兴贤书院这样四五层飞檐重叠,并饰以大量精致卓绝的砖雕刻画的,充分彰显其超人的地位与荣华的门牌楼也只有在少数官宦富豪的大宅中才能见到。

夫子之地:福建五夫古镇(福建古村镇系列)
    除了建筑造型的独特,兴贤书院更有一些令人叫绝的东西:如果你看得够仔细,会清楚地看到书院高高的牌楼上竟然顶着三顶乌纱帽,最高顶上供着一品状元帽,两边则是榜眼与探花,这是古时读书人的最高追求;而牌楼装饰的砖雕壁画之中,每一个图案更是有独特的含意,你看那金色宫殿的图案,那就是意味着“书中自有黄金屋”的意思,彩绘的飞天那则是意味着“书中自有颜如玉”的意思,那些生动的八仙形象事实上,则是暗示着每个学子要想求得功名就得拿出“八仙过海”的本事……

夫子之地:福建五夫古镇(福建古村镇系列)
    在兴贤书院对面不远,还有一座古色古香的建筑一是刘氏家祠,它是包括朱熹义父刘子羽、恩师刘子晕在内的刘氏一门五忠三贤的家祠。

夫子之地:福建五夫古镇(福建古村镇系列)
    这是一座相当有气势的石砌雕花门楼上,花鸟祥兽,吉祥八宝的图案精彩绝伦,最醒目的还是门楼上题刻的宋儒字样,正是刘家的倾力培养,才使得朱熹成为一代宗师,用大儒来表彰刘家人真是再合适不过了。

夫子之地:福建五夫古镇(福建古村镇系列)

 

夫子之地:福建五夫古镇(福建古村镇系列)
    在兴贤古街的另一头,也有一座精致的建筑:连氏节孝坊。牌坊之上圣旨二字高悬,充分彰显出它的地位与气势,石雕或砖雕都精雕细琢,其雕刻之精美都体现了五夫古镇那充满文化底蕴的建筑特色。

  不过,这座牌坊能保存下来,功劳怕是要归于书写其上的毛主席语录啦!

夫子之地:福建五夫古镇(福建古村镇系列)
夫子之地:福建五夫古镇(福建古村镇系列)
夫子之地:福建五夫古镇(福建古村镇系列)
夫子之地:福建五夫古镇(福建古村镇系列)

 

夫子之地:福建五夫古镇(福建古村镇系列)
    在兴贤古街的另一头还有一处夫子遗迹:朱子巷。这条小巷子位于五夫古镇内中和坊与儒林坊的交界线上,上行是中和坊,下行是儒林坊,现仅存138米,巷子路面全用鹅卵石铺成,巷多曲折,两侧皆是古屋高墙,在巷子的高处望出去,透过古镇中层层的黑瓦,远处正是一座笔架山,有这样的风水,不出朱夫子这样的文曲星才怪。

夫子之地:福建五夫古镇(福建古村镇系列)
  朱熹定居五夫镇近50年,在这些年中,他无论是幼时上学,还是成年后,探友寻幽问道,每次外出都要经过这条小巷。如今当我们行走在朱子巷中,耳边仿佛还能听到朱夫子上下求索时的足音。

夫子之地:福建五夫古镇(福建古村镇系列) 

夫子之地:福建五夫古镇(福建古村镇系列)
夫子之地:福建五夫古镇(福建古村镇系列)
夫子之地:福建五夫古镇(福建古村镇系列)
夫子之地:福建五夫古镇(福建古村镇系列)

夫子之地:福建五夫古镇(福建古村镇系列)
夫子之地:福建五夫古镇(福建古村镇系列)

 

夫子之地:福建五夫古镇(福建古村镇系列)
夫子之地:福建五夫古镇(福建古村镇系列)
夫子之地:福建五夫古镇(福建古村镇系列)
夫子之地:福建五夫古镇(福建古村镇系列)

 

夫子之地:福建五夫古镇(福建古村镇系列)


夫子之地:福建五夫古镇(福建古村镇系列)

走在长长的兴贤古街上,古门楼、古学院、古祠堂、古牌坊、古井、古巷,还有那一座座历经世故沧桑的古民居都会使人有一种浓烈的返璞归真之感,在这里不仅能品味出五夫文化的精华,更能感受到五夫当地世代遗下的古朴淳厚的民风习俗:

夫子之地:福建五夫古镇(福建古村镇系列)

 

夫子之地:福建五夫古镇(福建古村镇系列)


    就街边这几位大妈手中打的这副牌就让我好奇不已,在平常不过的两个人对垒的中国象棋中的车、马、炮竟然变成了四个人手中四色纸牌的牌符,苦于语言不通,直到今天我也没搞明白,这倒底算是打的哪门子的牌嘛?

夫子之地:福建五夫古镇(福建古村镇系列)
    离开兴贤古街,我驱车前往离镇区一里地的府前村的紫阳楼遗址。

夫子之地:福建五夫古镇(福建古村镇系列)
    在五夫生活期间,朱熹潜心撰写许多著述,其《论语要义》、《论语训蒙口义》、《大学解》、《资治通鉴纲目》五十九卷、《太极图说解》、《通书解》、《和氏外书》、《伊洛渊源录》、《古今家祭礼》、《大学中庸章句》、《大学或问》、《论孟集注·或问》、《诗经集》和《周易本义》等都在紫阳楼撰写,晚年集理学之大成之《四书章句集注》最后定稿本也在紫阳楼酝酿成熟。

夫子之地:福建五夫古镇(福建古村镇系列)
    新修复的紫阳楼前有数棵千年挺拔的朱熹手植的古樟,有一大片绿荫如盖、高大矗立的红豆群。

 夫子之地:福建五夫古镇(福建古村镇系列)
    如此的生机勃勃或许正象征着包括朱子理学思想在内的中国传统民族文化与精神时至今日依然有着旺盛的生命力,依然可以世代传承下去。

夫子之地:福建五夫古镇(福建古村镇系列)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