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赤水丹霞游之:神州奇瀑十丈洞

标签:
国内游旅游自驾游 |
分类: 国内游系列 |
“十丈洞”,光看字面,一直以为那是个巨大溶洞的名字,本来嘛,贵州多喀斯特地形,溶洞奇多。结果等到了赤水才发现那竟然是条瀑布的名字,原来当地人称瀑布为“洞”,这个误会可大了去了。
若说贵州的瀑布,那名气最响的非安顺地区的黄果树瀑布莫属,其被尊为中华大瀑布之最。不过,赤水市号称“千瀑之市”,这两天在赤水境内景区内外看到的最多的景致就是大大小小的瀑布,说实话看得我都已经有点“观瀑疲劳症”了。
本不想再去看这个瀑布,但客栈的老板还是极力推荐我去看一下,言:不比黄果树差,壮观得很……盛情难却,于是决定在离开赤水之前去看看这个“十丈洞”。
“十丈洞”瀑布又被称为“赤水大瀑布”,位于贵州省赤水市南部风溪河上游,离城区有三十余公里。
到达景区时,天空之中骄阳似火,景区大门口旁的一面巨大的丹崖绝壁在阳光的映照下正是色如赤焰,着实又让我惊艳了一把。
“十丈洞”景区的大门很有特色,入口处正面是一尊长髯老人的头像雕塑,名为“森林老人”,又名“大山之神”,造型取自于人类始祖之一轩辕皇帝的原型,喻意十丈洞景区古老、原始,在森林老人和大山之神的保护下,没有受到多少人为的破坏;其背面则是一尊美女的头像雕塑,名为“瀑布仙姑”,乃是应和刘海粟大师为十丈洞大瀑布所题的“空谷佳人”之意。这两尊栩栩如生的头像雕塑,由四川美术学院设计制作,全部采用了赤水当地的丹霞石料雕凿而成,与四周的丹霞地貌、绿色森林、飞瀑白练互为映衬,相得益彰,算得上建筑与自然的和谐之作。
“十丈洞”瀑布藏匿于风溪河峡谷的深处。风溪河水流湍急,奔流不息,经久的冲刷切割,使得这一带的河谷形成了谷深峰险的地貌。立于河谷上方的公路边,望向幽深的谷底,胆子略小的,或有恐高症的,多数都会有些头晕腿软之感。
从观光车下来,要想一睹“赤水大瀑布”的真容还得徒步沿着陡峭的阶梯下到百米深的谷底才行。
峡谷之中绿树浓荫,遮天蔽日,山风轻拂,更有湿气扑面,人行其间,感觉一下子进入了一个清凉世界。
未至谷底,耳畔已闻如滚雷轰鸣般的水声。听闻如此之大的水声,心中不禁暗自思量:那将会是一个多大的瀑布,才能发出这样的声响啊?此时,只闻其声,不见其踪,性急的我全然不顾脚下湿滑的台阶从高处往谷底奔去。
下到谷底,走上一座横跨风溪河的石桥,桥下怪石嶙峋,水色赤红,当年红军就是跨过这条风溪河出奇兵从贵州挺进了四川,创造了四渡赤水的传奇。
站在石桥之上,循着巨大的水声望去,只见青翠山谷的尽头,绿树掩映之下,一幕白色的水帘虽只显露出一角,但整个谷地之中已然是水雾弥漫,水声震天。
沿着水边的步道奔那幕水帘而去。转过仙风洞,来到位于一处地势平坦的观景台前,从这里抬眼望去,赤水大瀑布的真容终于得见:风溪河的河床在这里出现一个巨大的断崖,如刀削斧劈,河水流淌至此,陡然跌落,飞流直下,坠入深潭,形成了一个景象壮观、气势恢弘的大瀑布。
瀑布之前的深潭中有一巨石独立,如茫茫大海之中一孤岛,又如迎风破浪一航船。人立其上,赤水大瀑布的全貌尽现眼前:80米宽的瀑幅与76米的瀑高形成的宽大瀑面,如同一面巨型的白色幕帘垂挂于天地之间,湍急的水流从赤红色的崖壁上直泄下来,撞击在瀑下的岩石之上,不仅水声震耳欲聋,在瀑前与人说话非大声喊叫而不可闻,而且急流坠潭激起的细密水珠状如水雾,随风飘散,水雾过处,我等如沐一场急雨,从头湿到脚。直到此时,我这才明白,为什么朗朗晴空之下,一路上都有人在叫卖雨披。
此情此景,若用“疑似银河天上落,蓬莱仙境降尘寰”的诗句来形容眼前的十丈洞大瀑布真是再恰当不过了。
面对如此瀑布奇观,登上潭中之石的游客无不激动万分,全然不顾水雾湿身,忘情地以瀑布为背景,摆着各种各样的POSE,但求留下美好的记忆。
“快来看啊,彩虹,是彩虹,还是两道彩虹……”,远处的一片巨石之上,传来游人欣喜惊奇的叫声。当我匆匆赶到那里,果然,在阳光之下,瀑布溅起的晶莹剔透水珠折射出七彩的光芒,形成一道绚丽的彩虹。那或许就是奇瀑献给我们的迎宾彩环。
要离开十丈洞大瀑布了,也意味着就要离开赤水,离开这片土地上的神奇山水了,心中除了几分的不舍,也有些许的遗憾与惭愧。
这些许的遗憾与惭愧都是为了最后所见的这道壮观的大瀑布:十丈洞大瀑布实际上比贵州的黄果树大瀑布还高了8米,宽度仅窄1米,且其瀑面比黄果树瀑布也足足大了572平方米,完全有资格被尊为中华大瀑布之最。只可惜,我的偶像,我的老乡,明代大旅行家徐霞客当年“雇短夫遵大道南行”考究了黄果树瀑布后,却因交通闭塞,未能发现十丈洞大瀑布,只推举了黄果树大瀑布为中华大瀑布之最,而令十丈洞大瀑布时至今日只得屈居其下。
这真是“生不逢地无限恨,能有几人识壮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