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花黄时访徽州之歙县北岸村:廊桥之畔桃花村

标签:
古镇古镇系列国内游旅游自驾游 |
分类: 古镇系列 |
开车继续在S324上前行,离开石潭村不久,于不经意间在路边发现一座古朴的廊桥横卧在青波之上,廊桥之后隐约可见一片白墙灰瓦,就这样,我们认识了北岸村。
沿着左岸鹅卵石铺就的小路向村中走去,水边盛开着粉嫩的桃花,还有那金灿灿的菜花,桥头密植着翠绿的竹林,这些鲜活的色彩给古村和廊桥的那份灰白凭添了几分生气。
江南水乡多见石拱桥,眼前的这种砖木结构的廊桥甚是少见,不由得将其细细打量一番:
这座建于清康熙四十九年(1710年)的廊桥的基础还是一座有着三眼拱形桥孔的平直石桥,在其上建有砖木结构的长廊一座,桥廊两侧为白粉砖墙,顶部盖着青灰小瓦,整座桥横跨碧波之上,显得份外厚重古朴。
廊墙正中有“西流毓秀”四个道劲大字,至今仍清晰可辨。两侧的廊墙之上各开有八扇漏窗,正面的漏窗为规整的方形,窗上以砖彻龟纹、梅花纹等花格,背面的漏窗造型则格外别致,有满月、弓月、刀币、花瓶、桂叶、葫芦等样式。从每扇漏窗中向外望去,窗外景色入眼各不相同,韵味无穷。
廊桥两端各有拱形圆门相对,桥面以青石铺成,乃是当年徽商走出大山的古道的一部分。廊内有柱相隔,共形成开间22间,中间设有佛龛,香火旺盛。沿墙置有木制长条坐凳,供往来两岸的村民、商贾歇脚所用,本应是清一色的长条木凳,却别出心裁地于桥廊背面第二间廊墙上单开一敞窗,外装“美人靠”,人坐其上,远可观水影山色,近可看河中,鱼儿游弋,白鸭戏水。
桥廊里三三两两地坐着当地的村民,抽烟、聊天,好不自在,也有那勤劳的村妇,将刚采摘下来的春茶,摊凉在桥中的青石板上细细挑选……闲来无事,在桥上走一走,坐一坐,自是别有一翻雅致的情趣和风味。
穿过廊桥至对岸,村中的一块空地之上,伫立着一座造型独特,气势不凡的建筑,乃是重建于道光六年(1826年)的北岸祠堂:“吴氏宗祠”。这座三进五间的祠堂的规模与绩溪的胡氏宗祠有得一比,特别是其五凤朝天的门庭格外有特色,门庭之上的建筑轮廓线是象鸟翼般展开的曲线,建筑学上称为翼角。吴氏宗祠共有10个翼角,成五双对开,就象五对凤凰正展翅欲飞。门庭两侧那呈外八字的墙体在它处也是难得一见,门庭柱下须弥底座石刻与檐下砖雕、博缝板木雕也极华美。
据说宗祠内存有两宝:一是其中进享堂的一根月梁,粗硕宏大,为徽州之最;二是中进院栏处,由六块黟县青石板和八根石柱组成了一幅石雕的“西湖十景图”,全长约八米左右,不论是从选材还是雕刻工艺上看,都堪称徽州石雕的一绝。可惜我们去时宗祠内部正在整修,只能望门兴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