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儿与少年之西游记(七):印象祁连深处

标签:
长线自驾系列旅游自驾游 |
分类: 长线自驾系列 |
昨天傍晚,根据云层的情况,我押宝第二天早上看不到旭日映丹霞的美景,于是决定多睡一会,恢复体力,因为我知道明天将迎来整个行程中最艰难的一段:翻越祁连山。
第二天一早,起床后一看,果然天上云层厚密,不见一丝阳光,于是吃过早饭,检查好车况,叫上孩子们上车出发。
从南台子到肃南县城的省道S213这一段,刚刚整修完毕铺上柏油,我们算是赶上了。
这一路上,路边都是奇形怪状、赭红色的堡垒式的丹霞地貌,与临泽丹霞的彩色丘陵不同,肃南的丹霞多属于因地表塌陷形成的宫殿楼阁,石柱等形状各异的丹霞地质地貌,最典型的就是从临泽至肃南路上必经的“冰沟景区”,看过介绍,里面可以自己驾车进入游玩,但这次我还是放弃了,一则是天气阴沉,不利于拍摄,二是节省时间与体力,确保顺利翻越祁连山脉。
S213省道傍着青色的大沙河于深山峡谷中缓坡向上,90后的孩子们多半不会知道,我们车轮碾过的这条线路,正是当年红军西路军在经过梨园口血战之后,败走祁连山的悲壮之路,这一路的红色,恰印证着中国革命史上的一条血路。
肃南县是全国唯一的一个裕固族自治县,属于张掖管辖,海拔2400米的县城,虽然规模不大,却有着西北小县城难得的干净与整洁,S213省道穿城而过,通向南边,祁连山另一侧的青海。
祁连山不是一座山,而是一个山系,由众多的东西走向的山脉组成,我们今天要翻越的祁连山是位于祁连山脉中部,横亘于甘肃青海两省之间的一座被称为走廊南山的支脉,最高处海拔4480米,这个高度是祁连山中相对较低的地方了,但4000米的海拔对于孩子们来说,至少是目前他们将要达到的人生第一高度。
我们一路驶来的甘肃的S213省道从张掖至肃南县,再从肃南县穿越祁连山与山南一侧青海的S204省道在边麻沟交会,这条路很少有人自驾走,但不走寻常路是我的毛病,只是这次我冒的险有点大了:单人单车,独自驾驶,再加上车上的同伴是三个涉世不深的孩子。
刚一出肃南县城,车前的路就立刻给我来了个大变脸:从平整的柏油路变成了崎岖的砂石路,尽显不寻常的路的本色,走过后我才知道这样的路竟然有70多公里,而且还全是山路。
先前的路,风景极差,细看周遭的山,就象一座座巨大的乱石堆,孩子们不知是不是高反,在车上开始昏昏欲睡,连我也开始怀疑自己选择的正确性了。好在不久,随着地势的逐渐升高,车窗外已经能看到远处的雪峰,路边竟然还出现了大片的高山草甸,7月,草甸上开满了金黄的野花,可惜是个阴云密布的天气,不然,蓝天白云雪峰绿草黄花,绝对是美得冒泡的风景。不过,对于城市里看不到的风景,孩子们的兴致依然表现得很高,在花丛中拍照,跑上跑下,丝毫没有高反的的问题,这让我的心稍稍放宽了一些。
经验告诉我,两省交界处的山不会是简简单单的。果不然,随着海拔的继续攀升,车窗外的草甸消失了,随之而来的又是如同外星世界的高山荒原,甚至在山间的沟涧里,发现了尚未完全融化的冰川。
风景乏陈可述,但道路的险峻与荒凉倒是值得一书:连绵不断的长上坡,曲折的之字弯,坑洼不平的砂石路面,一侧的万丈深渊,另一侧的长得呲牙咧嘴的峭壁岩石,开了一路也就在高山草甸区会过一次车,见到过人,随后就象是进入了无人区,在半山腰,好不容易发现远处的山路上有一辆车,架上200mm的长焦才依稀看着象是一辆公安的车,但转过一个山弯却发觉两个车根本就不在一座山的路上,中间隔着个巨大深沟,老死都不会相遇……
在祁连山的深处,我们的车就象闯入了史前时代,在前无来车,后不见人的孤独中茫然地行进着……这样的情况,万一有点什么状况发生,倒是麻烦大了……想到这,我这个常年在外跑的人,开始有点紧张,全身的肌肉也逐渐紧绷,握着方向盘的手心里也情不自禁地渗出了汗……偷偷瞄了一眼车里的三个孩子,不禁乐了,这可倒是好,我这边紧张冒汗,人家三个人就象没事人似的,继续演绎着“上车睡觉,下车看风景”的经典自驾游段子。
好不容易到达了山顶的垭口,这里既无地名路标,也没有高度标示,事先查过资料知道这个垭口叫大岔达坂。
在垭口,我的登山表显示海拔高度4000米,加上误差修正值,差不多在4100米左右,从肃南县城到垭口的海拔升高将近2000米,我把孩子们全部叫出来,让他们在垭口上留个影,毕竟,这是他们人生中目前所达到的第一高度。
翻过垭口,一路下坡,虽然路还是一样的曲折,一样的颠簸,但我们的车却可以如高原上的大鸟般向山下“飞行”着;下山的一路,车窗外的景致也丰富了起来,松林出现了,草场再一次出现了,成群的牦牛也第一次出现在孩子们的面,如此近距离地与活生生的牦牛们面对面,对孩子们来说,也是人生第一次。
终于,车下到了走廊南山的南麓,但放眼望去,横亘在眼前的还是一片高如屏障般的雪峰,这些雪峰依然属于祁连山系,此时,我算是真真切切地感觉到“翻不尽的祁连”的厉害。
夹在南北祁连雪峰之间的,是一条东西向的长长沟谷,更有一条晶亮的水带,迤逦在谷底。这条深卧于祁连山深处的沟谷,有一个野性十足的名字:野牛沟,而那条水带,则是中国第二长的内流河——黑河,现在,我们的车轮下已经是大美青海的地界了。
野牛沟中有一条公路:S204省道,路况极好,出乎我的意料,据说,这是一条为自行车环青海湖赛专修的赛道,看来,我们此行与环湖赛还真是有缘。
我们翻山到达的位置是处于野牛沟的中段,据说,野牛沟向西,也就是在黑河的上源,那里有着青海最美的草原,我们虽无时间向西深入,但野牛沟的风光已经足以让我们感到青藏草原的壮美了:奔腾东去的黑河两岸,都是高低起伏的草场,草场的边缘一直延伸到祁连山的雪峰脚下,夏季的草原,青青的牧草间盛开着金黄色的小花,成群的牛羊,如星辰般散落在草原的每一个角落,从西向东,往祁连县方向,草场上的牧草越显肥壮,路边开始出现藏区的村落,还有村外一片片嫩黄整齐的油菜花田与一块块低矮的青稞地……远望近观,眼前的一切就像一位大气的画家用他任意挥洒的笔锋在这连绵的草原上创作的一幅一幅油画一样,草原和雪山相映,绝对是青海高原夏日最独特的美景。
接近祁连县时,S204省道还要穿过两处布满黑松林的大峡谷,险峻的两山之间是奔流不息的黑河,湍急的河水在峡谷中拍打着河道中的巨石,发出巨大的轰呜声,那阵势真是气势如宏,摄人心魄。
到达祁连县城时,天依然阴沉着,我们放弃了这座号称“东方小瑞士”的山城,向东爬升至峨堡镇,之所以用爬升二字,是因为祁连县至峨堡镇的海拔高度又上升了1000多米。
峨堡镇是古丝路上的一处三岔口,从这里,昔日往来的商贾可北上甘肃,西去新疆,南下青海,出镇向青海,眼前出现的是宽广深远的皇城草原,或许这里更接近青海传统的牧区的缘故,经常有大群的牦牛群涌上公路,这些无法无天的“牛魔王”瞪着牛眼,光天化日之下,肆无忌惮地挡住我们的去路,打头的那几个,拉着架式,还真有点不把我的小红车顶翻不罢休的意思。
牛爷,您的地盘,您作主,我是过路客,我怕,我让您!遇上这种场面,我只能静静等待,不过,孩子们是从未见过这样的情景的,在车窗边东拍西拍,显得格外的兴奋。
过峨堡70公里,那里,则是我心中掂着的目的地——门源,那里有我期盼已久的壮观景色:门源花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