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西津渡古风今犹在(江苏古村镇系列)

(2012-06-02 21:14:08)
标签:

旅游

分类: 国内游系列

  陪老爷子回了一趟镇江,按老人们的意愿在金山寺给百年的爷爷操办了一场法事。离开金山寺时,在镇江生活的小姑提意去江边的西津渡老街转一转,于是老老少少的一大帮子便都上了车,向长江边驶去。

  什么“西津渡”,什么“老街”,几十年了,我怎么从来就不曾听起老人们说过啊,小姑竟然还说那里是什么“城里最有古味的地方”,可能吗?小小的镇江城,最古的不就是那“金山寺”啊,“甘露寺”什么的呀……我真是有点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了。

  在宽阔的长江路上驶过迎江路口,在小姑的指挥下在路边停了车,我从车窗里望去,只见路左有一座小山丘,山顶上有一座小亭,看上去似乎是一处公园。

西津渡古风今犹在(江苏古村镇系列)
  站在山脚下的上山石阶前,眼前都是刚修葺一新的灰砖朱窗的仿古建筑,现在各地到处都是这样的所谓“古迹”,我不屑地冲了一句小姑“这就是你说镇江城里最有古味的地方啊,不看也罢”……

  “哎呀,和以前是大不一样啦,修过了,你们这些小把戏是不知道,这里在过去的千百年来就是长江边上大名鼎鼎的“西津古渡”啊,这上山的石阶就是当年通往渡口的台阶,咱们脚下和身后现在的长江路,在以前则是浩荡的长江所在啊……”没想到老人们竟然众口同声地赞叹了起来,算了,众意难违,跟着上去看看吧。

西津渡古风今犹在(江苏古村镇系列)
  上山台阶旁就有关于西津渡的介绍,我凑前一看,真是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这西津渡,三国时叫“蒜山渡”,唐代曾名“金陵渡”,宋代以后才称为“西津渡”。这里原先紧临长江,滚滚江水就从脚下流过。清代以后,由于江滩淤涨,江岸逐渐北移,渡口遂下移到玉山脚下的超岸寺旁。当年的西津古渡现在离长江江岸已有300多米距离。

   三国时期,这里曾驻有孙权的东吴水师,唐代以后这里更是专门派有兵丁守卫巡逻。宋熙宁元年 (1608) 春,王安石应召赴京,从西津渡扬舟北去,舟次瓜洲时,即景抒情,写下了著名的《泊船瓜洲》诗: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元朝时意大利著名旅行家马可 · 波罗从扬州到镇江来,即是在西津渡登岸,还有李白、孟浩然、张祜、苏轼、米芾、陆游等一帮名人都曾在此候船或登岸。

  “乖乖隆个冬,小姑还真没瞎说,这西津古渡倒真的名头不小啊,失敬了,失敬了”。

  沿着曾是当年下渡船用的石级而如今却成了上古街去的高台阶,我们来到上面的古街口,台阶旁是一座建于清朝时期的“待渡亭”,它就相当于现在的港口码头的候船厅,在亭内的墙壁前立有一块汉白玉,上面刻着西津晓渡图,刻划着当年渡口南来北往的繁忙景象。

西津渡古风今犹在(江苏古村镇系列)

 

西津渡古风今犹在(江苏古村镇系列)
  以“待渡亭”为界,这西津渡古街可分为东西两段:从这向东至刻有“西津渡街”的头道券门大约有500米,总共要过4道券门,既有赞赏山水形胜的“层峦耸翠”“飞阁流丹”,又有佛教意味浓厚的题刻“同登觉路”、“共渡慈航”,这段西津渡街是保留古迹最多,也是最有看头的一部分。

西津渡古风今犹在(江苏古村镇系列)
西津渡古风今犹在(江苏古村镇系列)
西津渡古风今犹在(江苏古村镇系列)

 

西津渡古风今犹在(江苏古村镇系列)
  沿着古街的石板路向东走去,过“飞阁流丹”的券门,便又是一处向上的坡道,只是此坡道十分奇特:当中是斜坡,两边则是石阶,铺就斜坡的石板亮晶晶,光滑异常,但在中间却有一条深深的凹槽,父亲说那是干百年来往渡口运货的独轮车辗磨出的深深辙印,如今这深深的印痕仿佛在向过往的游客默默地诉说着古渡当年的繁华。

西津渡古风今犹在(江苏古村镇系列)
  坡道的最高处竖立着一座过街石塔,上刻“昭关”二字,这是一座喇叭塔式的灰白色石塔。据说这是我国唯一保存完整的元代过街石塔,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西津渡古风今犹在(江苏古村镇系列)

 

西津渡古风今犹在(江苏古村镇系列)
    石塔旁,一侧是供奉观音、祈求平安的观音洞,这是由于隋唐以前,京口与瓜洲之间江面宽40余里,常常是“风起西津断客航”。人们因此就在西津渡古街上建了这些求神拜佛的建筑,为祈求渡江人的平安;另一侧是救生会。救生会始建于康熙年间,是镇江民间自发捐款成立的慈善机构,开展江上义渡和救生。据说,开展这种义渡和救生,镇江是世界上最早的,这不仅是镇江人的骄傲,也是中国人的骄傲。

西津渡古风今犹在(江苏古村镇系列)
西津渡古风今犹在(江苏古村镇系列)

  穿过一处弯曲的灰砖彻墙的古巷长廊,尽头山坡上的院子里是几幢东印度式建筑风格的红砖洋房,旁边有牌子标明:英国领事馆旧址。

西津渡古风今犹在(江苏古村镇系列)

 

 西津渡古风今犹在(江苏古村镇系列)
西津渡古风今犹在(江苏古村镇系列)
西津渡古风今犹在(江苏古村镇系列)  
  1857年英法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清政府签订不平等的《天津条约》,开辟镇江为通商口岸。1861年镇江设英租界正式开埠,贸易被英国控制,并于云台山麓建领事馆,西津古街一带始沦为英租界。1888年,英国领事馆被镇江人民焚毁。次年,清政府屈辱赔偿,照原样又重建,形式为欧洲古典建筑的变种――东印度式,直至1927年北伐军进抵镇江后才被收回。这是一段再也不会重演的历史,但这几幢完好保存下来的修建于十九世纪的气派而又精致的欧式建筑,却清晰地记录下了中国这段历史上的那份屈辱。

西津渡古风今犹在(江苏古村镇系列)
西津渡古风今犹在(江苏古村镇系列)
西津渡古风今犹在(江苏古村镇系列)
  原路返回“待渡亭”,继续沿着古街向西,街道两边清末发展起来的两层楼街依然如旧,其雕栏门窗一律漆成丹红色,保留着当年“飞阁留丹”的感觉。古街上的建筑多为明清至民国时期的遗迹,现在,在许多民居的巷子口仍能清晰地看到“民国元年春长安里”、“吉瑞里总街 1914 ” 、“德安里”等题额。

西津渡古风今犹在(江苏古村镇系列)
西津渡古风今犹在(江苏古村镇系列)
西津渡古风今犹在(江苏古村镇系列)
西津渡古风今犹在(江苏古村镇系列)
  行走在这段古街上,老人们格外地兴奋,一会指着这处小楼,告诉我此处曾是三姨娘家的房子,一会又指着那处宅院,告诉我那里现在还是住着姑父“老潘家“的人,一会又告诉我小时候自己就经常从家里偷跑到这里来玩……,不过此时,我的注意力已经不在他们身上,而是转移到街边开着的许多还保留着古老行业的店铺上去了。

西津渡古风今犹在(江苏古村镇系列)
  在万顺昌状元饼店,好几个游客静静地坐在店门前的小板凳上,等着店内戴着眼镜的掌柜为他们在煤炉之上用鸡蛋面粉烘烤出极薄的香喷喷的状元饼,这可是我儿时最喜欢吃的好东东,那时甚至不惜冒着被暴打一顿的危险从家里偷出粮票来换着吃的啊……

西津渡古风今犹在(江苏古村镇系列)
  古街之上来来往往的多是些住在附近的本地人,平时游人并不很多,想是许多人并不知道在繁华的都市之中竟然还有一处这样古味十足的去处;或许也正是因为不出名,古街上的居民才能得以在相对的宁静之中,沉浸在往事的回忆里,悠闲自得地生活着……

西津渡古风今犹在(江苏古村镇系列)
西津渡古风今犹在(江苏古村镇系列)
西津渡古风今犹在(江苏古村镇系列)
  如果大家今后去镇江游玩,除了那著名的“三山”(金山、焦山、北固山)外,一定要抽空去一趟西津古渡街,因为它的古风犹存,着实令人回味无穷。 

西津渡古风今犹在(江苏古村镇系列)
    

    附近其他景点:金山寺、北固山。

  美食:镇江菜属维扬菜系。最有特色的是“三鱼、两头、三怪”,三鱼指鲥鱼、刀鱼、鮰鱼;两头指的是拆烩鲢鱼头、蟹粉狮子头;三怪指的是肴肉不当菜,香醋摆不坏,面锅里头漂锅盖

  小吃:镇江闻名全国的小吃有两种,蟹黄包和水晶肴肉。以大市口的百年老店宴春楼最为有名。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