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镜头中的大英博物馆之馆藏珍品之二(藏着的世界系列)

标签:
博物馆旅游海外游伦敦英国 |
分类: 博物馆与美术馆系列 |
开启古埃及文明的大门
在一层4号展室的玻璃柜中立着一块残缺的灰黑色花岗石石碑,在大英博物馆收藏的众多的古埃及文物中,它看上去并不起眼,但就是这块石碑却是大英博物馆的镇馆三宝之一,世界级文物,它就是罗塞塔石碑。
这块石碑出土于1799年,那时,古埃及的象形文字和它的草体失传已久,因此人们尽管通过考古发现了大量的古埃及铭文,但却苦于无法识读,古埃及文明依然处于神秘之中。
就在此时,人们发现了这块制作于公元前196年的石碑,上面刻有埃及国王托勒密五世诏书。石碑上用希腊文字(底部的铭文)、古埃及象形文字(上端的铭文)和当时的通俗草体文字(中腰的铭文)刻了同样的内容.
三种文字中只有希腊文流传了下来,并广为人知,这使得近代的考古学家得以有机会对照各语言版本的内容后,解读出已经失传千余年的埃及象形文之意义与结构,而成为今日研究古埃及历史的重要里程碑。
就是这样一块石碑成为开启古埃及文明大门的密钥。
这是两座阿蒙霍特普三世坐像中的一座,将古埃及国王的经典姿势与服饰表现得淋沥尽致。
阿蒙霍特普三世(Amenhotep III),古埃及第十八王朝法老,在位38年,也是古埃及著名法老图特卡蒙法老的祖父。
这是充满权力、野性、不畏惧其他动物的狮头女神赛克麦特,是古埃及众神之一,是孟菲斯三柱神之一,普塔的妻子,内菲尔特穆神的父亲,太阳神的女儿,被奉为战斗女神。以头戴太阳圆盘雌狮面女人身形象出现。受到与底比斯玛奥特女神同样的尊崇。
古埃及人做了很多猫像来对贝斯特表示尊敬贝斯特大多数的雕像,都是笔直站着,眼神机灵,似乎在环顾四方。
这尊猫神至今收藏在大英博物馆内,深受到人们的赞叹与欣赏。这尊猫神是以身材苗条高挑的埃及猫为蓝本,模样神似今天我们熟悉的暹罗猫,她的坐姿充分体现了猫的本色。
这尊铜制的埃及猫神,脖子上佩戴着刻有“荷露斯之眼”的铜饰板,前胸绘有一只头顶日盘展翅欲飞的圣甲虫。
埃及几乎家家户户都养猫,如果家里养的猫因病或年老去世,家人会放声痛哭、捶打胸部,家主会尽可能为猫做最好的处理,首先猫身会被擦上珍贵的香油,然后以多层亚麻布包裹,猫耳的部分会被仔细地包扎为自然朝上的姿势。就算是穷苦人家的猫也会受到如富贵人家的猫一般尊重的待遇。包裹好猫体后,再裹外层,最简单的就是用窄长的布当成绷带,精巧一些的还会用染成两种不同颜色的布,以纵横交错的方法来包裹。
<>
埃及人将猫木乃伊埋葬在几个特定的墓地是对贝斯特虔诚的一种奉献,因此在大英博物馆中除了法老的木乃伊,我们还能看到许多猫的木乃伊。
馆内一共收藏了约80具人类的木乃伊,还有大量的葬礼用具:人形棺、石柩、盛放从木乃伊中取出的内脏的罐子等等,这些展品充分展示了古埃及文明中的丧葬文化。
下面是英国·伦敦大英博物馆镇馆之宝:《亚尼的死者之书》的片段。
收藏家佛里斯班士于1887年在尼罗河中游克索西岸的墓室中发现的这幅画,作为陪葬品放在死者亚尼的墓中,全长二十四公尺,用长达六十章的篇幅,描绘死者在来世获得永生所需的咒文和约定事项,是众多以草纸记录的《死者之书》当中保存最好、最出色的,堪称为古埃及美术中至于极致的作品。
作为古埃及人类木乃伊制作过程中的一部分,人的内脏会被放入“卡诺皮克罐”中。它们是保护这些内脏的神,此张照片中前左到右为:哈比(肺)和艾谢(肝);后左至右分别为:奎本汉穆夫(肠)和杜米特夫(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