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晓林坑,竟然是因为一个热爱它的人的死讯:2001年9月天津电视台和凤凰卫视联合拍摄一部名为《寻找远去的家园》的记录片,当时香港凤凰卫视副台长、有中国第一航拍者之称的赵群力在拍摄林坑美景时因飞机失事而英年早逝。
我一直想去探寻一下,林坑为什么会如此吸引赵先生,甚至令其不惜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终于有一天,我亲自驾车前往林坑,去寻找这个答案。
从楠溪江景区的核心岩头镇出发,驾车沿通往仙居的省道S41北上,一路上所经之处是楠溪江的上游山区,新修平整的省道始终是在青翠山谷中蜿蜒绕山向前,路边的山上到处都是一片片婆娑的竹影,道旁则是一条条流水潺潺的溪涧,或是一汪汪色如翡翠的碧潭……




如此车少人稀,风景如画的公路,堪称是一条天然的绿色生态之路,车窗外的自然美景,时不时地吸引着我们停车驻足,走进那片绿色之中。

车过岩坦村,我们驶离省道,拐进了一条通向山林深处的小路,当车头前出现一块镌刻着“林坑”两个大字的巨石时,我们到家了。

望见林坑的第一眼,便让我立刻喜欢上了这里:小桥,流水,人家,还有大红的灯笼和美人靠,多么熟悉的场景,活脱脱一个立体版的江南水乡。

之所以称其为立体版的水乡,是因为林坑整个村庄所有的房屋都坐落在山间一条呈“Y”字型的溪涧两旁,数架木制廊桥与石桥横跨在溪流之上,小桥,流水,驳岸都颇有江南水乡民居依水而居的特点,同时村中所有的房屋还是依山就势而建,布局错落有致,又是一座典型的山地型村落,这两种建筑风格竟然被建造者巧妙地融为一体,更与周边的环境搭配得极为和谐,不得不为建者的巧思匠心所折服。




想拍村庄的全景,询问悠闲地坐于村头溪上廊桥中聊天的村民,估计已经不知有多少人问过他们同样的问题,他们热心且熟悉地为我指点了村外半山腰上隐匿于竹林中的一座亭子。
此时,山谷中飘起了蒙蒙细雨,但我还是坚持背着沉重的器材冒雨出村,小心踩着光滑的溪石,跨过溪流,走进一片青葱翠嫩的竹林之中。

上山的石板小道蜿蜒而上,不知因山水还是雨水的浸润而显得格外湿滑,行走起来颇有点费劲,再加上背上沉重的器材,走不一会就得停下来喘一口气,不过,林中的空气湿润而清新,深吸一口沁人心肺,好不舒坦。小憩之时,忽闻路边竹林当中传来一阵唏唏嗦嗦的响动,又见低矮之处的竹枝灌木一阵晃动,心头不禁一紧:江南山中多蛇,莫非遇上了大蛇?一想到这,急将挂着的三脚架紧紧地攥在身前,严阵以待,不一会,只见一只红冠锦毛的大公鸡伸头缩尾地从竹丛中钻了出来,身后还呼啦啦跟着几只肥敦敦的老母鸡……直到这一刻我和同伴才长舒一口气,提着的心也放了下来,同伴恶狠狠地指着带头的大公鸡:敢吓老子,晚上拿你炖了……我自然是鼓掌响应,竹林中的走地鸡,那可是人间美味啊。

立于半山亭中,放眼四望,但见村子周围山峦叠嶂,山青林翠,烟雨蒙胧之中如同一幅泼墨山水一般,俯瞰山下谷地之中,浸润在水气之中,掩映在竹林、松柏和古樟树的绿意里的是一片极富层次感的白墙灰瓦,尽显出了江南山村的秀色与灵气。




下得山来,走入村中,一眼就望见了村头“小桥流水人家”的店牌,且不说它的店名起得如何吸引人,单凭其房前风雨廊上那一排长长的美人靠和那廊下一串串随风摇曳的红灯笼就立马吸引了我的眼球,今天就住在这了。




年轻的毛掌柜热情地带着我上了二楼,打开所有的房间随便挑,于是我便选了一间推开窗就能望见楼下的溪水和石桥的客房,窗外的一切都应了“小桥流水人家”的景。

下楼,跟毛掌柜定好了晚餐,便背起相机,打着伞走入了细雨蒙蒙的村落之中。


青苔遍布的石桥边长满了绿幽幽的藤蔓,桥面上竟然有两只大白鹅藏头收羽当街而卧,我放轻脚步,却依然将其惊醒,两鹅伸颈望向我,鸣叫两声,似乎表示对我扰其好梦的不满。


越是深入,越是能感觉到林坑的自然与静谥。
这里没有江南古村中常见的亭台楼阁,也没有北方深宅中的高墙院落,这里是山野村居,有的只是原木粗石,一切都透着朴素真实,野趣天成。






村中横跨山溪的每座小桥都是一处难得的风景,它们高架于溪水之上,桥下清流奔涌,溪边的大石早已被捣衣的村妇磨得光滑发亮,桥边的不少老屋颇似湘西凤凰的吊脚楼,长长的美人靠此时只欠佳人;暮色中,石桥上,恰有村民牵着牛儿犁地归来,人牛入画,一应的和谐,如此场景,实在是让我们这些久居都市的人有太多的感触。





穿行于村落中遇见最多的便只是成群结队,在村中悠然踱步的鸡群,偶然会遇上一两位老人抱着孩童立于自家门前的风雨廊下,给予我这外来人以纯朴的微笑,这才想起毛掌柜的自我介绍,村里就只有他一个年轻人守在家园,其他的年轻人都走出山村去城里工作了,留下的就只有老人与孩子。


立于村中的高处,又见炊烟在灰瓦之间袅袅升起,那是只有在电影中才能得见的画面,心中竟悄然涌起一种遥远而亲切的特殊感觉。



回到店中,热情的主人早已备好了我们的晚饭:满桌的土味,刚刚还在在地上跟在趾高气昴的大公鸡身后肥滚滚的母鸡,此时已成了桌上的美味,绿油油的蔬菜是刚从地里现摘来炒的,还有那山中少不了的竹笋,香菇……吃着乡土菜,喝着店家自己泡制的杨梅酒,一切美味尽在不言中。
夜幕降临,山村的夜晚另有一番滋味,这里没有城市中的灯火霓虹,有的只是廊下的朦胧灯影,这里没有城市的夜夜笙歌,有的只是桥下的流水叮咚……,
躺在床上,窗外不知是雨声还是溪水声,只是自顾自地在山村的夜色中倾泻着自己的情怀,那哗哗的水声,在我的耳畔萦绕不绝,犹如天籁之音,不知不觉中便枕着这自然之音,沉沉睡去。
许是昨晚喝得太多,许是久违的自然与悠闲,一觉醒来已是日上三竿,窗外阳光灿烂,一扫多日的阴霾。
与毛掌柜握手告别,相约冬时再来。正要出门时,屋外却是一场突如其来的山雨,雨势不小,奇在却是一场艳阳雨。店家笑言这是场留客雨,我笑答这是场送客雨,谈笑间,雨水嘎然而止,雨后的山村在艳阳下格外的清新,蓝天白云,青山绿山,石墙灰瓦……,眼前的一切焕然如新,看来小山村是想给远道而来的客人留下最美的印象啊。



出村前,村中的一位老者热情地为我打开了村头的一间大屋,原来那正是赵群力先生的纪念馆,馆中陈列着赵先生当年在林坑拍摄时的工作照,还有他遇难时驾驶的那架轻型飞机的残骸,望着影像中赵先生那英姿飒爽的身影,我想,我一定在这里体味到了与赵先生相同的感受:


当亲身走进这座藏匿在大山深处的世外桃源时,便被这里的一切所打动,这里才是我们向往已久、寻找已久、随时都会远去的家园。
林坑的小桥流水人间饭庄,是林坑最大最好的旅店了,共有11个双人房间,其中有五间还带有空调,公共卫生间,24小时有洗澡,旅店收拾得出人意料的干净。一般50元/间,吃饭另算,要开空调另加20元。它的位置极好,就在停车场边上,门口就是石桥,对着小溪,走到廊桥边上就二十米的样子。客栈朝东,门前修了一排美人靠,坐在上面看着对面山坡上的村落,眼前的小溪廊桥是件再舒服不过的事情。
联系人毛旭仁,电话:0577-67189188,
67189008, 13777772021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