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向北,寻找最美丽的秋天 第二站:呼伦贝尔
(2011-04-22 11:33:35)
标签:
长线自驾系列旅游自驾游 |
分类: 长线自驾系列 |
自驾游最大的乐趣便是“风景总是在路上”。刚刚驶出广袤的大兴安岭,忽然迎来辽阔无边的大草原,无疑带着异样的新奇与兴奋。
草原腹地金帐汗
行车路线:阿尔山(S203)-40公里-伊尔施-24公里-罕达盖-呼伦贝尔市(S201)-38公里-景区道路-5公里-金帐汗景区(S201)-120公里-额尔古纳市
总里程:单程约400公里
这个时节的呼伦贝尔草原,牧草已是金黄一片,其间点缀着零星的绿,好像一块描有斑斓花纹的金色地毯。成群的牛、绵羊和山羊深知季节更替的意义,都埋着头,忙着啃嚼牧草准备养膘过冬,无暇顾及我们疾驰而过的车。
在罕达盖,我们沿着新修好的省道202折道北行,直奔海拉尔。暮色中驶过了一片林木葱郁、山峦连绵逶迤的林带,黑暗中高大的松树如同一位位伫立在山岗上的巨人。直到红花尔基、伊敏这样的路名出现,我们才恍然大悟,原来我们正在穿越位于大兴安岭西麓、亚洲最大的原生樟子松林:红花尔基国家樟子松森林公园。
金帐汗国的遥远缅怀
第二天一早,驶出海拉尔沿201省道向北,第一站便是陈巴尔虎旗,这儿的草原是呼伦贝尔草原的精华,被称为“天堂草原”。而陈巴尔虎旗也是我国煤炭资源最为丰富的地区,我们的车在略带起伏的草原上向北奔驰时,可以看到一座座大型露天煤矿和坑口煤电站接连而过。
金帐汗蒙古部落位于呼伦贝尔草原上号称“中国第一曲水”的莫尔格勒河畔,那里正是“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地见牛羊”的呼伦贝尔大草原的腹地。脚下一加油门,身下的爱车发出一声轻快的吼声,就象草原上的骏马,发力沿着景区公路向前奔去。
十二世纪末至十三世纪初,一代天骄成吉思汗曾在这里秣马厉兵,与各部落争雄,并占据了呼伦贝尔草原。他利用这里的资源与无数骁勇的壮士,最终完成了统一蒙古大业。蒙古族极盛时期的金帐汗国,当时是成吉思汗长子术赤的封地,也是是当时蒙古帝国的四大汗国之一。在当时近似夸张的辽阔的疆域内,在这遥远的呼伦贝尔草原——蒙古族的源流之地,建立一个金帐汗部落,无疑是对辉煌民族历史最好的一种缅怀。现在,金帐汗部落的布局,就是当年成吉思汗在此行帐的缩影和再现。
草原腹地风滚草
我们从景区边的一条牧场土路,绕过景区,驶上了附近的一片草场。这里的地势平坦开阔,而今正是秋天,草原以灿烂的金色展现,让此时的呼伦贝尔成为一片金色的海洋。
刚才还是风和日丽的天,瞬间“变了脸”:不知从哪聚来的阴云笼罩了天空,猛烈的秋风横扫整个草原,刚才还是绒毯般的牧草,此时却在疾风中翻起层层的金浪。
“快看,那是什么?”顺着朋友手指的方向,远处平缓的草坡上,好多球状物体正借着风势与地势向我们这边快速滚来,像一个个石碾,在风神的驱赶下在草场上碾场。我们都是头一次来草原,一时全傻了,眼睁睁地看着那些“球形怪物”扑来。说时迟那时快,眨眼间,这些“怪物”便从我们身边滚过,其中一个撞上我的车而停止。好奇地围上去,仔细一看,原来竟是一堆草球。
“这是风滚草,我在西北的戈壁滩上见过”,一位来自西部的朋友开了腔。“风滚草是一种植物,每到深秋它的枝条都向内弯曲,卷成一个圆球,等这些植物干枯了,靠近地面的茎部也变得很脆,秋风一吹,“圆球”就脱离根部,拔地而起,在地上打起滚来……”
大爱莫尔格勒河
风势渐小,我爬上河谷东边的一座敖包山,那里地势较高,是一个观景的好地方。广袤无垠的呼伦贝尔大草原上,时常会看到用大小石块累积起来的巨大的石堆。它们矗立在草原上,鲜艳的神幡如手臂般召唤着远方的牧人,这就是敖包。敖包最初是道路和境界的标志,起指路、辨别方向和行政区划的作用。后来逐步演变成祭山神、路神和祈祷丰收、家人幸福平安的象征。牧人每次经过敖包,都要在敖包上放几块石头;客人每到敖包前,一般都要按蒙古族习俗绕包三周,同时心中许愿,并在敖包上添加石块以求心愿得偿。
学着蒙古族的规矩,我好不容易在附近捡到了一块石头,祭了敖包。回身俯视大地,眼前豁然开朗,一切尽收眼底:一眼望不到头的连绵群山在远方延展开来,脚下一条蛇形的河流从北方沿山谷逶迤而来,忽而形成一个“几”字型的河弯,忽而又形成一个“之”字型的河弯,极尽婉转曲折之能事,向南边的山谷而去……我知道那就是被著名作家老舍先生动情地喻为“天下第一曲水”的莫尔格勒河。其汉语意为“碰头河”,以示其河道迂回曲折之状。它发源于大兴安岭中段的哈达岭,直线距离仅200多公里,但实际流经长度则是直线距离的10倍多。河水从东北向西南蜿蜒蛇行在广阔的陈巴尔虎草原,经美丽的呼和诺尔湖汇入海拉尔河。
正要下山,却意外地发现山脚下那金色的草原上,有许多车辙,从高处俯瞰构成了一幅巨大的几何图案,如麦田怪圈,又如秘鲁纳斯卡谷地中的神秘巨画,而我的车恰恰就停在了这个图案的中心。我急忙重新举起手中的相机,将这自驾路上动人的一幕纳入镜头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