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泉:除了豆腐,神马都是浮云(四川古村镇系列)

标签:
旅游自驾游古镇系列 |
分类: 古镇系列 |
旅行时,曾偶遇一位美女,川妹子,长得眉清目秀,清新可人,尤其是皮肤超好,雪白粉嫩,以弹指可破形容之,言不为过;好奇之下,厚皮相询其由,答曰:家乡美女众多,皮肤均好,只因从小皆吃豆腐长大。于是心中暗暗记下这位“豆腐美女”的家乡:四川省内江市资中县罗泉镇。
也是歪打正着,在岔路的尽头正是一家条件不错的农家乐式的桃园山庄,反正时光已经不早,今天也得在此打尖歇脚了。
不是旅游旺季,也非周末,投店的就我一个客人,但店家仍然热情地接待了我这远道而来的客人,听说我想吃豆腐,很快便弄上了三盘用当地特制的豆腐烧成的招牌菜肴来:熊掌豆腐、豆腐回锅肉,三鲜豆腐,外加一盘清炒的刚从地里自产自摘的新鲜蔬菜。
这罗泉的豆腐真是不赖,白白嫩嫩的豆腐夹在筷间,颤颤巍巍的,时时有掉下一块的危险,一块入口,十分细腻,细若无物,再加上川味特有的麻、辣、烫、香的佐料,岂是鲜美二字可以穷尽。
酒足饭饱之后,在店家的指引下,顺着山庄旁的小路,下到谷底,跨过一条清溪,经过一座传出朗朗读书声的小学,就算正式进入了古镇。
此时正好雨已经停了,经过秋雨洗刷后的罗泉古镇显得格外的清幽与安静。
行走在镇子中心那条泛着水光的青石板砌就的长街上,街巷两侧映入眼帘的便是那古老且极有特色的景致:黄泥土墙、灰黑屋瓦、桐油木柱、赫色门扇、蓝白店幌、大红灯笼,一派古朴。
沿街的建筑多为清代建成的木结构房屋,前店后宅,现在大多数的房屋仍然被用作商业铺面,或卖杂货、或酿土酒、或磨豆腐、或作茶馆……,
如此景象,依稀还能令人想起罗泉鼎盛时期(清朝末年),这小小的镇上拥有13家饭铺,32家面铺,数十家戏楼,十多家茶馆时的繁华。
由于罗泉镇建于山间谷地之间,古镇布局只能结合地形山势,依山建屋层层升高,镇中街道也只能因势造形,时宽时窄,有开有合;特别狭窄之处,街道两边的建筑都极力向街面挤靠,不仅使得临街面十分逼仄,甚至两边的飞檐都近乎挨在了一起,人行其下,头顶仅现一线天际。
如此密度的建筑,又多为木屋,稍有不慎,便会引来祝融,于是,川人的智慧就在这里表现了出来,于是你便可见:古街每隔几座屋宇,便会有一堵屏风般的封火墙巍然高耸,封火墙下大多是一条深巷,通往水边或山坡之上,这些高过屋宇屋脊的封火墙与深巷子,很好地消除了古镇“火烧连营”之患,与此同时,这些呈云形、弓形、阶梯形等造型多样的封火墙,再辅以墙上云朵、花草等图案,不仅令平淡古板的老街,平添了几分飘逸与灵动,也成就了四川封火墙不同于皖浙封火墙的“极变幻之能事,有无限之趣味”的盛名。
长街尽头那昔日九宫十八庙之一的城隍庙已是大门紧闭,透过门隙向里望去,里面残垣断壁,一片荒芜,唯有庙前的抗日阵亡烈士纪念碑,依然挺立。抗战时期,众多罗泉籍的青年参加了抗日战争,生还者寥寥。为了纪念这些民族壮士,乡人特立此碑以示纪念。
“川人从未负国”,偏荒一隅的小镇上这两处历史遗迹足以证明这一点,面对着这两座历史的丰碑,有谁不会为川人为中华民族之复兴做出的贡献而动容?!
“子来桥”横跨球溪两百多年,见证过罗泉镇商贾聚集,马嘶骡叫,舟来筏往,热闹非凡的辉煌,如今神马都是浮云,唯有那桥头桥尾的石龙依然默默地守护着往来于两岸的子民。
站在桥头,临河的驳岸上一字而排列着高悬于河面之上的吊脚楼,可以真切地看到这些老建筑多采用了竹、木、泥串架的结构,真是奇怪,这等的建筑竟然能历经百年风雨而不倒,也不得不为前人的营造技术而叹服。
沿着布满苔鲜,湿滑无比的石阶下到河边往日的石埠之上,雨后略显浑浊的球溪河水,平静而缓慢地流着,古桥、流水、河边茂密的竹林和灌木、以及河边守望的石兽的身影构成了一幅的诗意的图画,此时若有一竿在手,垂钓于斯又是何等的悠哉。
“子来桥”的西边是城隍庙,东边是盐神庙。
这盐神庙可是罗泉古镇上最著名的建筑,也是“天下无双”的建筑,因为它是国内唯一专门用来纪念、朝拜盐神的庙宇,庙的正殿供管仲为盐神,关羽和火神则作为管仲的辅佐相伴左右;此座盐神庙的建筑风格也十分少见,正殿按道家风格进行建造,戏台则是佛家风格,而两侧的厢房却又显儒家之风。
庙中间是一块六百多平方米的戏坝,全部由青石板铺成,可容纳上千人看戏,从院坝到正殿共有一十三步用巨石垒成的石阶,如今这些坑凹不平布满青苔的石阶与那已显残破空旷的庙房,龟裂的庙门,斑驳陆离的老墙,空寂的戏台,无不尽显岁月的沧桑与无情。
唯有正殿屋顶方显盐神庙昔日的显赫与神圣:那主脊上缠绕着四条各十米长的彩色巨龙,居中两彩龙昂道伸须,双眼圆睁,张口如盆窜向宝葫芦,极尽气势;主脊的正面,翘角密布,每个翘角上皆挂有一个响玲当,清风徐吹,铃声悠扬,宛如仙乐,吸引着脊上众多形态各异的龙、凤、虎、豹等飞禽走兽或驻足倾听,或昂首应和,好不热闹……
山雨又来,古镇的一切顿时在霏霏细雨中变得朦胧起来,再加上天光已暗,只得折返山庄。
一夜秋雨沙沙不歇,枕着雨声香甜入睡,直至次日清晨,山谷中群鸡共鸣方将我唤醒,推开窗扇,雨后的群山更加青翠,雨后的空气格外清新,美好的一天又将开始,而我则将告别罗泉。
驱车重返镇外的公路,这一次有备而行,在一处坡顶俯瞰谷地中的古镇:清雾缭绕,翠竹掩映之中是那极具川地古镇特色的封火墙和带着尖尖翘檐的屋顶,一条球溪将古镇一分为二,依山沿溪而建的古镇中,那雨后发亮的连片青瓦屋面着实状如游龙,颇具气势。
就这样去了,不知何时再来相见,虽是不忍,但心中清楚,这样的古镇,终将在时光中渐渐褪色,直至消逝,留下来的或许只是那豆腐,其他神马都是浮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