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东北之东北界江行之四:我把车开到了祖国的最东北角,与黑瞎子岛隔水相望

(2011-03-30 08:43:28)
标签:

旅游

自驾游

分类: 长线自驾系列

  幸运地看到祖国最东边、最早的日出,只是实现了此次“东北之东北边境自驾之旅”在乌苏的第一个愿望。到抚远和乌苏来,我还有另外一个愿望,那就是想近距离地亲眼看一下即将重回祖国怀抱的黑瞎子岛。

  黑瞎子岛是一个由中俄两国界江: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以及两江之间的抚远水道围起来的一个三角形地带,又名抚远三角洲。它由90多个岛屿组成,是黑龙江和乌苏里江中最大的岛屿,有20多个澳门大!比珍宝岛大500倍!当它回归后,那里将成为祖国版图上的最东边。

  从哨所出来,还只是凌晨3点半,此时虽看不见太阳,但天已经大亮了。

  再次来到乌苏里江边,江里已经响起了阵阵机船的马达声,我方的渔民已经纷纷驾船逆江而上,到上游的江面上开网捕鱼了,这正是那首著名的歌曲《乌苏里船歌》中所唱的情景。

东北之东北界江行之四:我把车开到了祖国的最东北角,与黑瞎子岛隔水相望

  来到一条停在江边渔船边,向正在做准备工作的渔民大哥了解打鱼的情况,其实我是想跟他们套近乎,看看能不能租他们的渔船上黑瞎子岛,或到抚远水道与乌苏里江的汇合处去。

  渔民大哥告诉我:“每年的四月到六月,是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上捕鱼的最佳季节,每天早3点钟起可以下江捕鱼,先到江上游撒网,然后顺水往下游漂,等船漂过了抚远水道与乌苏里江的汇合处就得赶紧起网,不能再往下漂了,虽然再往下会有机会捕到更多的鱼,但对面“老毛子”的炮艇就会过来,搞不好连人带船就给扣过去了。”

  待他们听说我想租渔船上黑瞎子岛,或到抚远水道与乌苏里江的汇合处去,都纷纷摇头,租船在抚远水道中靠近黑瞎子岛还行,现在还没回归,上去不成,至于到抚远水道与乌苏里江的汇合处,除非是抚远执行绕航任务的船,渔船是过不去的。

  “那这么一说,岂不是看不到黑瞎子岛啦?”我不禁很是失落地自言自语道。“咋能看不成呢,你看远处那不是老毛子教堂 的大顶子吗?那就是黑瞎子岛,你那车好使,顺着江边的土路,从草甸子里穿过去,一会就能到通江口滩地,在那就可以面对面地见到。”渔民大哥热心地给我指了条路。

  我一听能直接开车到黑瞎子岛的对面,就象打了强心针一样来了劲,我一边谢过渔民大哥,一边连忙招呼同伴们上车。

  这草甸子里的路,就算不上是路,也就是坦克或是拖拉机开过后压出来的车辙,这要是在春天涨水的时候,里面一定是片泽国,今天亏得雨不大,我的车底盘高还能对付得过去。

  顺着草甸子里的土路好一阵七拐八弯地开了4公里,在经过一片外地渔民在江边搭起的“地窝子”后,我便来到了紧邻黑瞎子岛的抚远水道边。我将车停在水边一处平坦之处,走下车来,向对面望去,是啦,那里就是我念念不忘的黑瞎子岛啦。

东北之东北界江行之四:我把车开到了祖国的最东北角,与黑瞎子岛隔水相望

  就隔着一条不足百米的抚远水道,黑瞎子岛静静地躺在那里,岛上地势平坦,仿佛松软的沙洲,被蔓蔓青草和不太高大的树木所覆盖;树丛掩映中,紧挨着抚远水道,在岛的南面有一座俄式的东正教堂,正面朝向抚远水道的中国一侧,赭红色的外墙,金光闪闪的圆顶,甚是醒目,只是如今它只是在那静静地耸立着,一点生气和声息都没有。不知道当黑瞎子岛的这部分回归中国后,等待它的命运将是如何。(据说中俄双方划分黑瞎子岛时,边界就在这座教堂旁边。)这座教堂实际上远离黑瞎子岛上俄罗斯人位于东北角的传统居住地,它是1999年9~10月间,俄方在一个月内建成的,据说运输教堂圆顶时甚至调用了俄罗斯紧急情况部的米-26直升机(也就是此次四川地震抗灾抢险时,向唐家山堰塞湖运送大型机械设备的那种大家伙)。

东北之东北界江行之四:我把车开到了祖国的最东北角,与黑瞎子岛隔水相望

  据中国史书记载,从公元1411年到1433年间,明朝太监亦失哈曾先后十次率大规模船队到黑龙江上游巡视。公元1854年,清政府则在黑瞎子岛东北角设立了乌苏里昂哥卡伦(等同于今天的边防哨卡),实行行政管辖。当时岛上居住着15户人家,有汉族和赫哲族。在近当代的中国行政区划中,黑瞎子岛归黑龙江省抚远县管辖。但自从1929年中东路事件后,前苏联(今俄罗斯)一直对该岛实施管辖,隶属于俄罗斯哈巴罗夫斯克。

  望着岛上的草木,我不仅感慨万千:如果不是眼下中国国力强盛,如果没有《中俄国界东段补充协定》的签订,位于中国版图“雄鸡”头上的黑瞎子岛,又如何能在阔别祖国近80年后重回母亲的怀抱啊。

  我以黑瞎子岛上的俄国教堂为背景与我的爱车留下了珍贵的合影,或许下次有机会再来时,岛上那座教堂就将不复存在了。

  看看向前的道路依然可行,我继续将车向祖国版图上目前的最东北角:通江口滩地开去。在穿过一片树林后,我的车只能停了下来,因为前面是一片沙地,或许是为了迎接黑瞎子岛的回归,当地政府正准备在此建造什么,在此平整场地并堆满了沙子。好在这里离祖国地理坐标上的东北角,只有几十米远,我抱起相机,向祖国的东北角走去。

  公元2008年6月8日北京时间凌晨4点30分,在一阵急风阵雨中,我笔直地独立于通江口江边的犄角上任凭风吹雨打,一如我身后那直立着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第260号界碑,我的脚下向前两步就是大江东去的乌苏里江;此时此刻,我心里充满自豪,因为我知道,现在我是站在祖国最东北疆土上的第一人,我的爱车恐怕此刻也是位于祖国最东北疆土上的第一车。

东北之东北界江行之四:我把车开到了祖国的最东北角,与黑瞎子岛隔水相望

  在我右侧的乌苏里江主航道里,静静地停泊着一艘蓝白相间的俄罗斯炮艇,在风雨中随波漂摇,而在它的身后,俄罗斯远东重镇:卡扎克维斯沃,还在静静的沉睡当中。这里的一切套用一部著名的前苏联影片的片名《这里的黎明静悄悄》是再恰当不过的了。

东北之东北界江行之四:我把车开到了祖国的最东北角,与黑瞎子岛隔水相望

东北之东北界江行之四:我把车开到了祖国的最东北角,与黑瞎子岛隔水相望

  由于风大雨急,虽是穿着冲锋衣,但也无法在江口处久呆,相机也无法在急雨中使用,而同行的人都在车内避雨根本就没随我一起上来,于是我在这里留下此次“东北之东北边境自驾之旅”的一大遗憾:没有能够用相机记录下通江口处的第260号界碑和我与它共立风雨中的情景。或许这将是我终身的遗憾。

 

特别说明:

关于第260号碑即“0号碑”的意义

通江口的这个沙堆旁边,竖立着一块界碑,上面写着“260(1),1993”。“260号界碑是中国与俄罗斯面向乌苏里江的界碑,在黑瞎子岛回归之前,它是中国最东端的一块界碑,如果按顺时针方向,从东往南,这块碑可以视作中国国界的第一块碑”。

当地人习惯称它为“0号碑”。因为多年前中国与俄罗斯的边界争议(关于黑瞎子岛归属问题),“0号碑”再往东的黑瞎子岛上已没有界碑。多年来,在此处唯有打鱼的渔民与它相伴。

新的界碑在2007年7月就已立下。在“260号”界碑以西不到500米的树林里,我也看见到了这块界碑(可惜同样因为风雨我没有拍照),界碑以花岗石板铺面,上端的中国国徽让它庄重无比。碑上书:“中国。259/11(1)。2007。”几个简单的数字昭示着中国在2007年竖立的第259号界碑一共有主、副界桩11个,这是1号副界桩,另外10个副界桩应该就在即将回归的黑瞎子岛上。等到黑瞎子岛正式回归时,中国最东边的界碑将归属于第259号碑的第10块副碑。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