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玩业的最前方,迄今最全记录(之二)
标签:
北京古玩城古玩市场潘家园旧货市场钟表古董杂谈 |
分类: 藏界藏话 |
在回顾了古玩城的经营历程中,他总结了这样几个点。
市场起于买卖双方的努力,二十年前,这里聚集了当时的古玩摊主,他们在这里经营着一种买卖,同时也经营着一种文化。“北京劲松民间工艺品旧货市场”建起来之后,他们成了最早一批的个体古玩商户。几年间他们吸引了全国各地无数的收藏爱好者的眼球,并敲响了新中国成立后国内中国古玩艺术品拍卖第一锤。此后这里形成市场,也就是说市场是在市场中诞生的。
创业者要不畏艰难,1995年,可以说是北京历史上值得庆贺的一年,北京古玩城建成开业,第二年,1996年,即举办了第一届中国古玩艺术品博览会。1997年,赶上亚洲“金融风暴”,北京古玩城牵头成立了全国古玩市场联谊会。1999年,北京古玩城有限公司成立。北京古玩城从此走向市场化、专业化、科学化的管理发展轨道。这个过程说起来很简单,但对于这里的创业者来说,每一个日日夜夜,都那么紧张,那么马不停蹄。有的工作人员从进城至今没有休息过一个休息日。
影响业界带动业界,如果仅仅停留在前面那两个阶段,那么对于一个市场来说,是很难最终走向成功的。2002年在北京古玩城的影响下,其周边地区相继成立正庄国际古玩城、十里河程田古玩城、中古商国际收藏俱乐部和北京古玩城古典家具市场、北京古玩书画城,所有这些与先前成立的潘家园旧货市场一起,构成了北京朝阳区潘家园古玩经营商业圈。从大区域的视角上看,他同时又与北边的亮马河古玩市场一起构成了中国北京CBD核心地带的东三环古玩走廊。
通过品牌走向辉煌,2006年北京古玩城进行了大规模的内扩建工程,二、三层的格局改造,与北京古玩城宾馆的改造,使北京古玩城的经营户从最初300多家,猛增至700多家,北京古玩城从建成到现在都堪称亚洲第一。接着又推出了服务年、品牌年活动,率先在业界树立的自我约束的公约,二十年经营历程,证明了一个东西,那就是服务、品牌是古玩市场的出路所在。
对于目前收藏市场的状况,朱总有一个很精辟的看法,他认为收藏市场的捡漏时代已经过去,这是古玩艺术品市场成熟化的标志,它即对市场提出了一个很高的要求,就说你那个市场的经营者,要具备较高的古玩艺术品欣赏水平,要具备较高的鉴赏水平,另外市场也要具备较高的鉴定机制,北京古玩城率先在市场里,创办了科学化的珠宝鉴定机构。另外市场的成熟化,也对收藏者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收藏比的不是财力,而是眼力、文化水平、艺术素养和心态。
对未来的发展,北京古玩城将坚持在现代化管理与营销的基础上,保持古玩市场的传统经营味道。既很现代、很堂皇、很博物馆化,又很艺术化、很古朴、很自然,让每一个收藏者有宾至如归之感。古玩城既是一个古玩市场,又是一个古玩文化交流的平台,在这里可以淘宝,可以交流,可以休闲,可以品茶,可以论道。应该是一个让每个人都能感受到中国古老传统文化魅力的地方。
古董钟表店 把保修坚持到底
古董钟表屋的主人赵成元老先生是钟表世家,对钟表的爱好到他这已是整整三代。卖古董一般是都不保修的,而赵老先生卖出的古董钟表都有保修。他说:“只要我活着,卖出去的钟表就一定要保修,而且要终身保修。”在他的古董钟表屋里坐了一会儿,正赶上钟表们报时,一时间报时的乐声优优雅雅,此起彼伏,望着这些表仿佛觉得它们都会说话似的。这里的确是一个钟表的世界,有19世纪的座钟,有怀表,有手表。置身于此就真像是进了时间的海洋。
采访过程中,遇上一位小伙子来淘换古董钟表,他相中了一台20世纪初的德国座钟,座钟品相俱佳,就连座钟背面的说明书仍然依稀可见。小伙子摆弄抚摸了好一会。赵老跟我说,这小伙子是一个懂老钟表的人,你看他那取表的姿势,摆弄的手法,是真懂的人。小伙子一共看了四座德国老钟表,最后决定了其中一座。猛然他问了这样一句话:“钟的零件都是老的。”赵老说:“没错。”他又问:“没有动过手?”赵老指着我跟他说:“你知道,这人是谁?是记者,他有录音,我跟你说这表里面的零件有一个是用国产的换上去的,你拿回来,这钟不是四千吗,假一罚十,我陪你四万。白纸黑字,我给你立字据。”小伙子非常满意地走了。
赵老说店里所有的表,卖出去之前,都要在他面前走上两个星期,他才放心。
您可别以为他赵老先生只卖古钟表,其实他也特别的爱表,每当他收上一块特别心爱的表时,真是爱不释手。对于这样的表,他是一定要卖给识货的人,别以为拿钱就能买。就算是识货人把表买走了,他有时还望着那人的身影,一想起那表心里还是有点依依不舍的。
周润发来古玩城,是必要来赵老这里的,一次他看好一座100年前法国钟,他转身冲着墙角,从钱包里掏美元,他太太说:“在赵老这儿,还躲什么。”发哥说:“怕被外面的小偷看见。”赵老说这里没小偷,就是有人看,“我拿眼睛瞪他一下,也就走啦。”赵老和发哥的老丈人是多年的朋友。这一段算是在这个古董钟表店的搞笑插曲吧。
(未完待续)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