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余世存
余世存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8,452
  • 关注人气:1,467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什么样的孩子早当家

(2006-04-19 22:10:01)
分类: 浮世心思

 

  一个大学生朋友跟我说,他的同学受难,他现在的全部心思就是帮忙筹款。我忘了他的原话,我知道他已经动用了所有可能的办法,写信、办活动、向新闻界求助、向国内外的慈善家求助……我听到他说要竭尽全力来帮助同学时,突然意识到,他长大了!年轻人容易耽于幻想之中。夫子说过,“我欲载之空言,不如见之于行事之深切著明也。”而自私的成就无关他人,自己的小康日子过得再写意也缺乏公共性或说“主体间性”;朝着一个具体而高尚的目标努力,则本身就是参与社会,更是一种对自身的锻炼,一种修持。

  我们都知道一句话,穷人的孩子早当家。这个早当家的意思是早熟,早早地有责任感,对自己、家人和对社会的参与意识。可是,转型社会的失范状态导致很多穷人并不“固穷”,他们真的以为自己除了命,一无所有,而命,即使转化为人力资源,也相当于零或负数;穷人在此状态里无法教育自己的孩子,他们对自己没有信心,他们充其量感叹家庭的贫困,就是眼羡富贵者们世界。穷人的孩子除了感叹命不好,就是想方设法进入富贵世界批发的游戏里乐不思蜀,哪里还谈什么责任?他们除了依赖既定世界的规则和生活,哪有什么参与意识?

  从社会角度看,一个有依赖思想的人总是长不大的。这种社会心理不单适用于穷人们。那些富贵人家的孩子,如果自小不能得到独立的锻炼,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他们也会长不大的。我见过不少五六十岁的人,他们出身很好,是部长局长的孩子,小时在机关大院里生活,如今年过半百,仍天真得让人不忍目睹。一个七七级的大学生告诉我说,他们班上的年龄差异极大,年龄大者不免多照顾年龄小者,大家在一起,自然形成那些年龄小者不操心什么,有事“高个子顶着”。结果,20多年后,即使那些年龄小的同学当上局长了,当上教授了,聚会时仍看得出来,他们没有什么独立性……

  转型民族的历史证实,一个民族之所以需要转型,因为它老大的、主流的、上层的生活已经衰败,它需要跟年轻的生命相撞,它需要新的血液来审判、重估一切价值;如鲁迅所说,“无论是古是今,是人是鬼,是三坟五典,百宋千年,天球河图,金人玉佛,祖传丸散,秘制仙丹,全部踏倒他。”革命、改革、转型、国家、全球化、新村、精英……都是需要质疑的。现代转型的历史也证实,那些伟大的人类之子们,先知、圣贤、哲人……会参与进来校正,像卢梭、罗伯斯庇尔、洛克、休谟、克伦威尔、潘恩、华盛顿等人,他们年纪轻轻,而为人类社会立言立法,有些功德已经成为后代不可企及的典范。他们有担当,有纯良的用心,有行动的意志。我听说,台湾地区把百年老店国民党折腾得灰头土脸的团体中,也多是三十出头的青年,他们可能还是毛孩子,但他们早当家了,他们是负责任的;他们逼得国民党认清现实,与时俱进,创造了华人历史上难得的民主政治实践。

  一个社会如果对自己没有信心,它的孩子们也就不会有责任心,它的子民当然乐得继续装成子民,装孙子也行。看看影视综艺节目,由于人性的两大爱好市场不给准入,只好纷纷煽情,装嫩,撒娇,玩世,就是一个明证。一大把年纪的人都要对着镜头歌唱刚配给他们的一点知识,刚分配给他们的是非善恶荣耻观念:和谐,法的统治,宪政,儒家文明……谁能当家,谁又在负责任?社会如此,那当然需要权威,需要大家长,需要中心……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