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Facebook何以值天价?

(2008-07-06 13:27:39)
标签:

facebook

mark

zuckerberg

myspace

杂谈

分类: 《商界》

Facebook终于成了全世界投资者和媒体关注的焦点,因为在它背后是微软和谷歌这样的资本、IT大鳄的表演和角逐。Facebook的角色也变得既像微软,又像谷歌。像微软一样创建一个基于互联网之上的包容一切的“社区网络操作系统”(类似于微软Windows统治个人电脑一样,统治互联网);像谷歌一样,充分发掘系统之内人们使用这些服务的数据金矿,并从每一笔交易中抽取利润分成。

 

Facebook何以值天价?

文/本刊记者 王长胜

 

“还记得你的初吻吗?”

收到这封电子邮件时,Catalni正坐在的星巴克喝咖啡,她吃惊地发现邮件来自她12年前的男朋友,自己初吻的对象。“那不是一个很让人怀念的吻,我们多年没有联系了。不过收到他的信感觉挺不错。”她在信中得知昔日的恋人有了妻子和孩子,不由地回忆起自己的中学时光。

让Catalni邂逅老朋友的,是目前风靡美国的社交网站——Facebook,本意为“花名册”,通常是美国大学里发放的印有学校社区人员的名单,以帮助大家互相认识和联络,但现已经成为全美颇具名气的社交网站。这个2004年成立的网站,今年的营业额预计1亿美元,利润约2500万美元。很显然,是一家高利润公司。那么,这样一家公司,能值多少钱呢?所有人都在猜测着,很多国际评估机构都在微软、谷歌、新闻集团等大鳄的要求下做着“公正、客观”的估价,于此同时,这些想独吞Facebook的大鳄们也都在揣测着竞争对手的估价。

通常,一家公司的价值约为年营业额的10~20倍,这样算,Facebook将价值10~20亿美元;或者是其年利润的50~100倍,即价值25~50亿美元。这是最近两年来国际资本市场上,投资者愿意为一家公司支付的价格。

这一切,都在微软的一次行动之后,揭晓了。结果却让所有投资者和分析师都目瞪口呆了。国际媒体迅速聚焦到微软—Facebook的交易上——微软以2.4亿美元收购了Facebook1.6%的股份,这让Facebook的价值飙升至150亿美元。

现在所有人都和我一样,有两个疑问:一是,Facebook到底哪里值这个钱?二是,微软为什么肯出如此天价?请注意,这是两个问题。

 

Facebook的筹码

 

虽说,对于微软这个拥有234亿美元现金的巨头来说,2.4亿美元微不足道。但是,相信比尔·盖茨绝对不是那种靠拍脑门儿做决定的人,那么,他葫芦里到底卖的是什么药呢?

我们先从微软的处境说起。

目前,全球IT业的大趋势就是所有事物都向互联网发展,谁在互联网领域最有建树,谁就抓住了最多的钱。曾经的PC(个人电脑)时代,微软是IT业无可争议的全球霸主,现如今的互联网时代,它的地位正在被谷歌(Google)等互联网大鳄所威胁并取而代之。

过去那些只在电视、报纸及其他传统媒体投放广告的大广告商,纷纷开始在网站上一掷千金。微软在这些方面显然已被后来者超越,如搜索引擎霸主谷歌,后者在这种转型中积累了大量财富。考虑到可能会失去对下一代计算机用户的控制权,微软一直试图阻碍谷歌的计划,即使付出高昂的代价。此次微软—Facebook交易,就是最好的证明。

Facebook真能帮微软扭转颓势吗?它哪里有对抗谷歌的潜质呢?

当你注册为Facebook的用户时,不仅可以认识新朋友,还可以像Catalni一样,找到失散多年的老朋友,当然,你要把自己的真实信息尽量详细地填写在注册表里。就是这样一个看似简单的模式,竟让Facebook在短短三年多的时间,迅速崛起为全美浏览量最大的网站之一,拥有活跃的注册用户3000万人,相当于美国人口的1/10。就连美国前总统克林顿夫人希拉里竞选总统时,都在Facebook上注册成会员,段时间内就有10万人加她为好友,并支持她。

相对于其他社交网站,Facebook除了拥有大量活跃的用户之外,还有一个很强的优势:真实、精准的用户信息,而这也正是其最受广告商青睐的一点。有了这些宝贵的用户信息,广告商就可以有的放矢。

举例说吧,如果某注册用户标明身份是已订婚,那么婚纱广告就会出现在该用户的Facebook网络页面上;如果他在身份信息中表示爱吃比萨,也许Facebook上的广告,就会显示出他家附近比萨店的电话号码;如果他在芝加哥大学就读,且喜欢Killers的音乐,那么Killers在芝加哥办演唱会的广告信息就会出现在他的页面上。

这样的广告投放模式,远比谷歌广告更加具有针对性。简单说,谷歌是在你搜索某个信息的时候,把相关信息提供给你,其中包括广告。这样做,显然没有Facebook更精确,毕竟你的搜索信息中没有透露你的爱好和状态。

像Facebook这样好的广告平台,还有哪个广告商不喜欢呢?所以,Facebook成了IT大鳄们争抢的对象。

 

微软的算盘

 

 

一年前,雅虎打算收购Facebook的时候,给出的估值是7.5亿美元。一般人觉得,这已经是个天价了,默多克的新闻集团收购远比Facebook用户群庞大的MySpace(和Facebook一样的社交网站),也只不过花了5.8亿美元。尽管如此Facebook居然还不卖。一年后,微软一边散布Facebook被高估的言论,一边和竞争对手谷歌血拼,最终让Facebook的估值猛窜到150亿美元。

事实上,自从谷歌出现以后,巨头们一直在寻找更有希望的苗子,试图在他们还没有长大的时候,就据为己有。过去,这样的巨头是更早看懂互联网的AOL、雅虎,今天,则是谷歌、微软以及新闻集团。在巨头们勾心斗角之间,Facebook成为一个有价值的筹码。150亿美元的估值,除了包含Facebook的潜在价值,还包括防止被竞争对手夺走的大幅度的溢价(溢价是指所支付的实际金额超过证券或股票的名目价值或面值)。

难怪有人评论这场交易时说,这并非一般的商业意义上的决策,而是微软采取的一项保险政策,很大程度上旨在阻碍谷歌,虽然支付的金额对单个的投资者而言可能过高了,但微软自有用意。微软在这方面可不想输给谷歌。此交易的达成,表明了微软计划杀入社交网站业务的决心,并有利于它在网络广告市场从谷歌、雅虎及其他竞争对手中收复一部分失地。

虽然,谷歌最终没能竞争过微软,但是它已经拥有大量互联网资产,包括社交网站Orkut、电子邮件服务Gmail、以及视频网站YouTube,从而能以多种途径实现Facebook的目标——让用户观看更多广告。谷歌最近开始更加重视Orkut,为其添加了各种新功能。从某种意义上讲,Orkut正变得越来越像Facebook。

高盛分析师弗里阿认为,Facebook之所以没有选择谷歌可能有两方面的原因。首先,Facebook和谷歌都希望在社交媒体领域占据垄断性优势,因此在这方面二者是竞争对手。而且,谷歌已经与Myspace(Facebook的同行兼竞争对手)结盟推出网络搜索广告服务,这样一来要是Facebook再投入谷歌的怀抱,那岂不是摆明要和Myspace争宠?相比之下,微软并没有涉足网络社区领域,因此会给予Facebook更多的重视。

另外还有一个稍微八卦的解释,Facebook创始人Mark Zuckerberg和比尔·盖茨一样都是哈佛大学的肄业生,两个人都中途辍学去做了自己喜欢的事情,这可能让双方更加惺惺相惜。

 

Facebook的真价值

 

关于Facebook的起源,有两种说法。根据Zuckerberg的说法,当时做Facebook的动机是想提供一个网上通讯录,让大学里不同宿舍楼之间的同学加强联系。而根据Zuckerberg的3个正在跟他打官司的同学描述,是他们最初雇佣Zuckerberg为他们的ConnectU.com社区网站做程序,可是Zuckerberg一直没有提交程序,却随后用本来给他们做的程序源代码创建了Facebook。换句话说,是具有超级商业头脑的犹太裔学生Zuckerberg偷了他们的计划,捷足先登。

凭借着哈佛在美国院校中的影响,Facebook在2004年2月成立后不久,很快就从哈佛传到了麻省理工学院等众多在波士顿的其他学校。在其后的两个多月内又传到了罗彻斯特、斯坦福、纽约大学、西北大学和包括所有常青藤联校在内的美国中西部和西海岸的几乎所有大学。到2005年底,Facebook已经渗透到了包括美国以外的大学和中学在内的2000多所大学和25000多所高中。至此,Facebook完成了早期创业。

惊人的发展速度并不算什么,Facebook的真正价值在于独特的发展模式,这才是Facebook走红的决定性因素。

其他社交网站都是先有网站、后有社区的自上而下式发展模式,人们通过网站结识。这种模式的网站就像流行性感冒的传播一样,常常是流行快,衰落也快,很不稳定。而Facebook则采取了自下而上的发展模式,其网站是建立在已经存在的社区基础上,并且采用“邀请”加入制度,新会员要通过老会员“邀请”才能加入。这无疑减少了文化差异,增强了成员的隐私和归属感。从而能够较好的复制真实社区成员之间的信任和默契。而后者为新的商业模式提供了重要的基础。

在Facebook站稳脚之后,果断地采取了开放注册和开放平台的转型策略,取消了“邀请”方能加入的限制。但是,仍旧保持了其隐私政策,比如,只有同校的成员之间才可以互相查看联系信息,而部分个人信息需要授权才能查看。

如今,Facebook已然成为了投资者、媒体关注的焦点。人们之所以看好它,还有另外几个因素,包括它的创始人、发源地、发展模式和发展势头这几个方面,都有几分微软和谷歌当年的绰约风姿。

微软的成功来自与其对个人电脑操作系统的市场创建和垄断;谷歌的成功是基于其对几百亿网页之间超文本链接内涵的深度挖掘。如果说比尔·盖茨像是当年的福特,则谷歌的创始人布林和佩奇更像是加州的两个淘金者发现了一座尘封已久但无人开采的金矿。

而Facebook的角色既像微软,又像谷歌。其最终目标是,一方面像微软一样,创建一个基于互联网之上的包容一切的“社区网络操作系统”(类似于微软Windows操作系统统治个人电脑一样,统治互联网),向其成员提供各种各样的信息、购物和社交服务;同时又像谷歌一样,充分发掘系统之内人们使用这些服务的数据金矿,并从每一笔交易中抽取利润分成。这种商业模式的威力已经从微软、谷歌和比价购物网站的成功中得到了验证。

 

中国的机会

 

Facebook的成功,也给苦苦挣扎的众多中国社交网站打入了一剂强心针,人们似乎看到了一丝曙光。

在中国,类似Facebook的社交网站已开始涌现,至少有200家Facebook的克隆网站,例如占座网、校内网、花名册、亿聚网、亿友网等。可惜,中国的Facebook们还没走出自己的路,更多实在刻意模仿中挣扎,甚至关闭,情形让人担忧。例如,校内网、占座网的导航栏纷纷改成Facebook的样式;亿聚、QQCampus都推出了类似Facebook 的NewsFeed的功能。

只有为数不多的几家经营得还算凑合,其中去年获红杉资本中国基金投资的占座网,在收购了世界最大的海外华人留学生网站“友林网”后,其活跃用户目前已达到700多万,在华人大学生社区中占据了最多的人数资源。但多数还都处于“烧钱”的阶段,远没到可以“数钱”的时候。

就在这种内忧的环境中,中国社交网站迎来了外患。Facebook最主要的竞争对手、默多克的新闻集团旗下的Myspace正保持高速扩张势头,开始进入中国。另据最新消息显示,几天前,Facebook已经在中国注册了“Facebook.cn”域名,为进军中国市场做好了准备。尽管Facebook并未透露提供中文版服务的确切日期,但在其英文网站上,Facebook已经拥有10多万中国用户。

Facebook首先将争取进入中国2000万大学生的市场(这是目前国内唯一能保证大规模实名注册的群体),目前Facebook已开始试探性支持中国大学的注册。但受限于邮件地址注册障碍、本地化推广障碍、校园网流量收费政策和速度障碍,Facebook要真正打进中国市场还路途漫长。因此,Facebook很自然地盯上了中国本土同行。据北京投资界知情人士透露,Facebook已向占座网抛出橄榄枝,提出用8500万美元高价进行收购,但被另有所图的占座网婉拒。这一举措成为国际资本看好中国社交网络业投资价值的最新迹象。

尽管社交网站在中国远未达到Facebook那样的成熟和火爆。但是,也许要不了太久,我们就会看到成堆的“中国的Facebook”。但是,需要提醒的是,Facebook的天价看只是一个个案,千万别以为,克隆一个Facebook,也能拥有哪怕十分之一的身价。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