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子然问:“仲由、冉求可谓大臣与?”子曰:“吾以子为异之问,曾由与求之间。所谓大臣者,以道事君,不可则止。今由与求也,可谓具臣矣。”曰:“然则从之者与?”子曰:“弑父与君,亦不从也。”
季子然,姬姓,春秋时期鲁国三桓之一季氏的族人。
“大臣”,按孔子自已的解释“所谓大臣,以道事君,不可则止”,朱熹对这句话的注释为“以道事君者,不从君之欲。不可则止者,必行己之志。”所谓大臣者,必须能坚持以仁道作为辅佐君王的标准,不能让君王随心所欲,如果君王不能从善如流,听从劝谏,宁肯引过自归,奉身而退,也不能违背原则、自取其辱。
“具臣”,朱熹注释“具臣,谓备臣数而已。”所谓具臣就是说具备了当臣子的能力,但有能力者并不代表就能坚持原则,忠诚恳至。
本章的译文是,季子然问:“仲由和冉求可以算是大臣吗?”孔子回答道:“我还以为你要问别的什么事呢,原来是问仲由和冉求呀。所谓大臣是能够坚持以道来事奉君主,如果行不通宁肯辞职不干。现在仲由和冉求这两个人,只能算是具备为人臣子的能力罢了。”季子然说:“那么他们会一切都跟着季氏干吗?”孔子说:“弑父、弑君的事,他们也不会跟着干的。”
季子然之所以有此一问,作为季氏家庭的一员,对于孔子的弟子仲由和冉求在其家族担任家臣,如果得到孔子对两个学生较高的评价,反衬出季氏专权的合理性。另一方面仲由和冉求对季氏很有功劳,体现出此二人才干非凡,季子然才会有此一问。孔子之所以回答“吾以子为异之问,曾由与求之间”,其目的是“轻二子以抑季然也”,“还以为有什么重要的事或人要问,原来就是问仲由与冉求这两个人啊”。而且孔子认为仲由和冉求只能称得上“具臣”,不能称之为大臣,言外之意也是说明季氏本身也只是大夫之家,并不是诸侯。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