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论语》子畏于匡,颜渊后。子曰:“吾以女为死矣。”曰:“子在,因何敢死。”

(2019-06-29 11:53:39)
标签:

文化

分类: 论语学习
子畏于匡,颜渊后。子曰:“吾以女为死矣。”曰:“子在,因何敢死。”
      “畏”,旧注为民间私斗之意。
      “颜渊后”,朱熹注释“后,谓相失在后”。孔子一行在匡人解围后,快速离开的过程中,颜渊落在了后面,与众人走散。
      本章的译文是,孔子在匡地被当地人围困,(解围离开的过程中)颜渊落后与众人走散。(在其追上众人后)孔子说:“我以为你已经死了呢。”颜渊说:“夫子还活着,我那敢轻易去死呢?”
      按《史记.孔子世家》记载,孔子和弟子们经过匡地,给孔子驾车的颜刻,之前给阳虎驾过车。颜刻指着城墙说:“上回我跟阳虎来,就是从这儿进去的”。孔子长得又很像阳虎。阳虎之前在匡地行事暴虐,和当地人结下深仇。故匡人听见颜刻的话,以为是阳虎,所以把孔子师徒一行人包围起来,要抓住“阳虎”报仇。孔子派了一个弟子出去,找卫国大夫宁武子帮忙解释,最终匡人才解围放行。
      颜回之所以回答“子在,因何敢死。”钱穆先生在《论语新解》中的注释非常详细,“何敢死,言不敢轻身赴斗。孔子尚在,明道传道之责任大,不敢轻死,一也。弟子事师如事父,父母在,子不敢轻死,二也。颜子虽失在后,然明知孔子之不轻死,故己亦不敢轻身赴斗,三也。曾子曰:“任重而道远,死而后已。”重其任,故亦重其死。”从传道责任重大、未尽事父母师长之责及不敢轻身赴斗三个方面分析了颜回重其死的原因,最后道出了重其死是因为清楚自己责任重大。为人处世可以不怕死,但不能轻身赴死,死得没有意义。可以为求仁求道慨然赴死,要死的重于泰山。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