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与人歌而善,必使反之,而后和之。
“反”,朱熹注释为“反,复也”,再来一遍的意思。
“和”,唱和,歌唱时此唱彼和的意思。后来“唱和”也作为彼此以诗词赠答的代词。
本章的译文是,孔子和别人一同唱歌,如果别人唱得好,一定让人家再唱一遍,然后他再跟着一起唱。
至于为什么要“必使反之,而后和之”,朱熹在其《论语集注》中是这样注释的,“必使复歌者,欲得其详而取其善也。而后和之者,喜得其详而与其善也”。让别人再唱一遍是为了更加细致的再听一遍,从而能学习其中好的技巧,而后和之是对于学习了好的技巧非常高兴,马上与教授他的人一起再唱一遍,践行及检验。
朱熹对于本章还做了这样的评价,“此见圣人气象从容,诚意恳至,而其谦逊审密,不掩人善又如此。盖一事之微,而众善之集,有不可胜既者焉,读者宜详味之。”从与别人一起唱歌的过程中可以看出孔子气象从容,谦虚好学,不忽视别人的优点和长处,见人之善如己之善,毫无私心杂念,真正做到了思无邪。从一件小事上反映的是一个人长久以来严以律已、修身养性,深植于内心的教养的体现,有多少人能在日常各种小事上都做到知礼、懂礼、守礼,我们都应该去反省自己,有没有像孔夫子那样好善、好德,好学、谦逊。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