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舟曲泥石流暴露中国山区安全隐患

(2010-08-09 14:38:34)
标签:

杂谈

分类: 国际评论

山区安全,中国现代化新课题

环球时报2010年8月9日社评

     甘肃舟曲泥石流再次重击了中国。在今年自然灾害频仍、全国高度戒备的情况下,天灾仍防不胜防。我们为祖国的多灾多难唏嘘,我们为舟曲的巨大不幸悲痛。

      泥石流具有突然爆发、能量大、来势凶猛、破坏力极强的特点,给地处中西部山区的人民生命财产造成极大威胁和损失。把中国基础设施建设的大潮从平原迅速拉向人口较多的基层山区,减轻泥石流、山体滑坡等灾害的折磨,是今后中国发展的一项重大课题。

      山区占中国国土面积的大部分,降水不稳定,人口相对较多。几条大河流域的泥石流冲击风险在中国极其明显。面对这种情况,我们只有两个选择,或者将大量人口撤出地质变动频繁的山区;或者下大力气改善山区民众的居住安全。

      过去谈到发展山区,提的往往是温饱。今后,山区建设在温饱之上,把人居安全作为新目标,已势所难免。

  确保生命的安全不能是句空话,它要求全社会为山区安全环境的改善投入巨大资源。我们知道,在平原修一条公路,大量车辆上路行驶会摊低道路建设的成本,而在山区修路,使用者要少得多。这一事例说明,兴建山区基础设施远比平原地区更难。

      环保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减少泥石流,但环保显然只是基础设施建设的一部分。面对中国西高东低的地貌,我们一眼可以看出大自然中地质变动的大趋势,要使山区在当前的人口密度下保持繁荣和安全,难度甚至要比恢复和加强植被更复杂。这项基础设施的综合难度,是以往的中国社会从未遇到、也从未敢于尝试解决的。

      环球时报曾在7月23日发表社评,谈到未来的基础设施建设要从直接的经济目标向更高的安全目标转移。改造一个地区的民生基础设施,不会陡然增加中国社会的负担,只要我们组织得当,它反过来会带动出通常的以及我们意想不到的社会需求,会给未来的经济发展补充更多活力。在这里,我们坚持并重申这一观点。

      中国是一个整体,要真正实现现代化,山区建设就不能是短板。这些年来,几次发生在山区的灾难表明,落后的山区基础设施终将拖住中国,使我们无法快步向前。

      中国的救灾反应体制被证明十分高效,但社会的诉求将越来越从救灾向预防灾难发生的方向提升。其实,仔细看,在一些发达国家,那里的人生活丰富度未必比我们好,住得也不总是比我们宽敞,但那里拥有更多的安全。

      从民生角度看,温饱之后的现代化就是一个不断增加安全的过程。社会不仅有能力保护城市的安全,也有能力来保护遥远居民点的安全,社会有能力为保护少数几个人甚至一个人投入巨大的资源。这要求社会高度富裕,财力强大,未来的中国将在这条路上艰难前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