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要有“扫黄”共识
《环球时报》2010年8月3日社评
“色情世界与思想世界一样古老。”法国思想家乔治·巴塔耶在《色情史》中的这句话,充分说明了彻底根除色情业的难度。最近,中国至少26个大中城市正在掀起扫黄风暴,这样的风暴在过去的中国,以及在世界上都曾多次发生过。
可以肯定,这次扫黄风暴能够在一定的时期内净化社会环境,但它能成为中国非法色情业走向衰落的转折点吗?中国社会的期待相当复杂。从以往的情况看,每次扫黄成果都没有得到长久的坚持,其根本原因在于扫黄总是执法机关的单独行动,而没有成为中国社会自觉的共同行动。
此次扫黄风暴更应推动中国社会形成一些共识,包括中国是否应当建立一个没有商业色情的纯净社会,或者我们需要给商业色情活动设定十分严格的边界?扫黄运动是限制色情业无限扩大的非常规性举措,还是彻底根除色情业的长久努力的开始?还有,扫黄究竟是中国坚定不移的国策,还是我们建立更加安全社会的辅助性措施?以往我们对这些问题的回答并不明确,或者在官方的表态中比较明确,在社会层面中却犹豫不决。
由于这些共识的缺失,这些年中国社会对色情行业的看法常常处于分裂的状态,比如,对于色情业人员,有人持批评态度,也有人同情;传统伦理中“万恶淫为首”的极端观念被商品时代的另一个极端观念“笑贫不笑娼”取代;一些色情服务业人员在影视作品中甚至以正面形象示人,等等。再加上色情与腐败、经济交易形成的某种共生模式,这些因素都对长久扫黄形成了一定干扰。
任何由行政当局发动的运动,如果缺乏全社会的持久配合,就难收到一劳永逸的效果。其实,其他国家的色情业也是这样打打缓缓,全世界打击色情业的狠劲都不及对付贩毒吸毒,那么中国也要不断经历这样的反复吗?
近年来,个别地方政府曾采用高税收、分块管理和性健康教育等方式,试图让色情业的暗流变成易于管理的明流,但这种做法引起的社会争议相当大。相反,近日有的地方在扫黄中采用了“卖淫女上街示众”、狱刑等严惩方式,同样引起广泛争议。这显示出中国扫黄多年,但几乎没什么办法可以在全国范围内不受争议地进行推广。
事实表明,我们对扫黄问题考虑是否周全,直接决定了扫黄能够不在未来被侵蚀甚至被吞没。从查处卖淫嫖娼人员数量逐年上升的趋势看,各地色情业有野火烧不尽的后劲,我们要认真分析,并消灭提供这些后劲的能量。
“扫黄”在转型中国的复杂性要远远高于许多发达国家。单纯用道德标尺来谴责是没有实际意义的。在急速城市化的现实背景下,如何解决大量进城妇女的就业,如何正视务工人员的性需求,如何教化一些人对金钱和性享乐的追求等,都对巩固扫黄至关重要。
过去,中国人含蓄的性格使我们羞于公开讨论,甚至囿于传统观念,总会在内心中觉得这样的讨论有背离主流道德观之嫌。现在的现实是,如果我们不能在公众中对此进行充分探讨,形成主流意见,最终的结果将是我们对色情业时禁时放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