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题拙作《赵州和尚造像》后

(2006-08-29 12:47:56)

平常不常

——题拙作《赵州和尚造像》后

崔自默

 

《赵州录》有记:“师问南泉:‘如何是道?’泉曰:‘平常心是。’”赵州和尚从谂禅师的平常心是道的理念,影响可谓深远,但真正做到“平常”二字,是绝对不容易的。正如《五灯会元》所记:“僧问定林惠琛禅师‘如何是道’,师曰‘只在目前’,僧曰‘为什么不见’,师曰‘瞎。’”道就在眼前,却未必能看见,所以才有“睁眼瞎”这一俗语。

平常心,不仅佛禅讲究,儒家也特注重。“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论语》中记述孔夫子对曾点所言此志颇为叹赏,“吾与点也”!朱熹在其《四书章句集注》中,进一步阐发其中缘由奥妙,说“有以见夫人欲尽处,天理流行,随处充满,无少欠缺。故其动静之际,从容如此。而其言志,则又不过即其所居之位,乐其日用之常,初无舍己为人之意,而其胸次悠然,直与天地万物上下合流,各得其所之妙,隐然而自见于言外。视三子之规规于事之末者,其气象不侔矣,故夫子叹息而深许之。”——“乐其日用之常”,就是“平常心”,不好高务远,不顾弄玄虚,然而,却因着其平常之极,陡然与大多数的、普通的、一般世人生活着的“平常”拉开了距离,显得极不平常起来,所谓超群拔俗正是此意,所以同时被众人视为“狂者”也就不足为奇了。“狂者”,是现实而又理想的、是浪漫天真的、是社会和自然的人,但的确志存高远,纷嚣俗染不累于心,有凤凰千仞之意。

“平常心是道”和“乐其日用之常”,这样的世界观,借用王国维的话说,是“既可爱又可信的哲学”,它是形而上学之中对人生和艺术而言都是极为根本的精神。不亟亟于外、不斤斤于内,素朴、平实、自在,从容而洒脱,但也不同于魏晋之士集体的清谈与风流;它旷达而悠远,但也不同于庄子的独绝的玄远与至乐。这,是风雅的本真,是性情的所在,是人与艺术的和谐的灵魂与价值。

有了平常心,才能体会到道,进而去实践它。平常心,虽说是人生的极高境界,但没有经历过挫折磨难的,也体会不到它的珍贵和重要,更遑言亲自体验。“今人言道理,说要平易,不知到那平易处极难。被那旧习缠绕,如何便摆脱得去”,朱熹《朱子语类》如此一针见血,是折肱之语。从平常处入手,日日新,养成好习惯,那也就改变了命运,说来容易,做来难矣!

道,哪里也不用去寻了,就在近处。寂寞花开,如孤踪远游、幽旅暂歇,平平常常,却生机无限,蕴涵着大道理,可以体会大寄托、大解脱。认识至此,真正的乐观主义与浪漫主义便可以立即诞生了。生活如此,艺术创作又何尝不如此?试图在怪异中求新鲜,试图以奇装异服增加艺术性,却不知平常中更有大奇,也更难完美地表现。如是说,或以为只是在标榜,是口头禅,是酸葡萄心理的另一种形式,则无可奈何了,这也正应了老子“大道甚夷,而民好径”的论断;“不笑不足以为道”,不被人笑,才是不正常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来不及
后一篇:照见惟觉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