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http://blog.sina.com.cn/u/1402113552
首页
博文目录
关于我
个人资料
微博
加好友
发纸条
写留言
加关注
博客等级:
博客积分:
博客访问:
关注人气:
获赠金笔:
0支
赠出金笔:
0支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大
中
小
【青岛】观象山——气象万千
(2021-03-22 18:45:56)
标签:
观象山
望火楼
观象台
杂谈
分类:
两山两圣人
观象山是青岛城里的名山之一,位于信号山的西北方。遥遥望去,但见绿树葱茏,佳木荫秀。山峰簇拥之上,有三个白球分外醒目,这便是青岛的观象台所在,可观气象万千。山峰中还有一座古堡式样的建筑,俗称石头楼,建于1910年,初为青岛皇家观象台,是青岛最早的气象观测机构,建筑师保尔•弗里德里希•里希特。
远望观象台巍峨沉稳的景象,就想着接近它,走进它,一探它的全貌。不曾想,这远远的一望竟是观象台最全的画面。越是想走近它,越是看不到全貌。恍如围城,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城内的人想逃出来。
根据信号山观景楼内拍得的观象台资料照片,观象台建于1912年6月(此与前文介绍略有出入),是由德国海军协会联合捐款建成的一座欧洲中古世纪城堡式风格的建筑。建成后,原在馆陶路的皇家青岛测候所迁于此。这里面的墙上嵌着一块汉白玉的石碑,上边刻着一首德国诗,说:"这巍然耸立的城堡,就像是德意志人在向世界问候。"
且让我与各位博友分享余攀登观象山,寻访观象台的一路行色。
观象山的四周被青岛最具烟火的老宅环抱,欲登此山,须沿着细密的小巷蹒跚而上,仿佛是梳理这个城市的肌理。徜徉其中,突然被一座望火楼的宣传画吸引,这画就在观象山小巷的路边墙壁上。
望火楼是八角形的塔楼,向上收分,粗石基座,拉毛灰的墙身,顶部四周镂空,可望远景,用八棵圆柱支撑起盔形屋顶,德式建筑昭然若揭。
首层入口处着意强调,门框用石材,圆栱形山花墙,转角用隅石点缀。
望火楼混迹于民宅之中,它本是用来消防报警。
根据资料,望火楼建于1905年,由德国建筑师库尔特•罗克格设计。原为胶澳巡捕局消防观望台, 24小时安排人员守侯观望,一旦发现火情,由楼内的值班员拉响楼顶悬挂的铜制警铃,先鸣乱钟30下,然后通过鸣钟的下数来通知消防队火场的位置。1930年前后,青岛开通拨号自动电话后,望火楼的功能逐渐被电话报警取代。到上世纪40年代初,完成了历史使命的望火楼终于封闭。
顶部八根花岗石立柱,撑起最上面两折铜皮屋顶,形成瞭塔,这里在德占时期青岛市区的制高点,为青岛的地标性建筑。
望火楼高16米,建于山石之上,更加险峻。它本是城市不可或缺的建筑,如今却完全失去了功用。现在,它只负责静静凝望,向来往过客展现青岛那逝去的时光。
言归正传,观象山上尚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永久性水准原点所在,吾国的海拔高度以黄海高程记述,原点就在青岛观象山的这座标志建筑物内。
欧式造型与青岛的历史呼应。海纳百川,也是我华夏之气度。
圆顶室,像浩瀚天际里洁白闪亮的星。
再向前去,观象山顶的平台被一组建筑占据,看起来略显破败无序,1924年,在这里诞生了中国气象协会。德国人营建的观象台都在里面。
依然是鹤立鸡群,沧桑不改风流之色。
1924年,中国气象协会在观象台成立,并延续至今。当时,青岛观象台是“远东三大观象台”之一。另外还有“上海观象台”归法国人掌握,“香港观象台”更是到了1997年之后才由中国政府接管。因此,青岛观象台是当时唯一一座在吾国主权下进行独立科研的观象台。
阴阳太极的雕塑,把天象与吾国神秘的道学糅合一处,更显高深莫测。这使人想起那些“上知天文、下知地理、通晓前后五百年”的士大夫们,今人在努力实践着祖先的理想,循绳墨而不颇。
来自德意志的问候就这样缘悭一面。
拱券小亭,是山的一部分。
石头楼依旧傲立苍穹。这世界,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有时,咫尺之间,却只能遥望,相对无言。这使人想起顾城的诗:你看我时很远,你看云时很近。
分享:
喜欢
0
赠金笔
阅读
┊
收藏
┊
喜欢
▼
┊
打印
┊
举报/Report
加载中,请稍候......
前一篇:
【青岛】俾斯麦兵营旧址——化剑为犁
后一篇:
青岛山——远东的战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