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烟台山——城市的来由

(2019-03-28 09:37:42)
标签:

烟台山

烽火台

英国领事馆

东海关宿舍

分类: 两山两圣人
烟台山——城市的来由
       烟台克利顿饭店,建于1910年,本为俄国人开设。二层,砖木结构,四面坡铁皮瓦屋顶,转角大门上出栱券,墙角、门窗、山花均为弧形,建筑面积1209平方米。
烟台山——城市的来由
       顺昌商行旧址。烟台山——城市的来由
       芬兰领事馆旧址,建于1930年,二层,砖木结构,两面坡顶。屋顶是北欧风格的陡坡,山墙层面挑出,木质封檐板。
烟台山——城市的来由
       美孚洋行旧址,建于1899年。单层,砖木结构,四面坡,青瓦屋顶,平面近方形。美孚洋行是美商设立的企业,是近代美国在华贸易的实例。烟台山——城市的来由
       曾经的美孚洋行,位于烟台山阳,仿佛忘却时间的人,独处在一隅,沉默里不知埋藏着多少故事。
       烟台山一带,欧风弥漫,经行处,皆是西洋式样的老建筑,平静安详但由来已久,它们见证了烟台曾经的开埠历程。
烟台山——城市的来由
       烟台山,浓缩了烟台近代的通商历史。1861年,中英、中法签订《天津条约》,烟台成为通商口岸,英美法德日等十七个国家在烟台山及其周围建立了领事馆、洋行和办事机构,众多西洋别业兴起于山麓、平畴、海滨。曾经的殖民史如今成为烟台不可分割的历史,供后人凭吊怀古,研究揣摩。烟台山——城市的来由
      烟台山,以城市之名。
烟台山——城市的来由
       历史化为陈迹,在时间的沉淀下变得珍贵。烟台山上那些典雅的建筑群,是经年的窖藏。
烟台山——城市的来由
       美国领事馆领事官邸旧址,建于二十世纪初。二层,砖木结构,四坡顶,东、南有外廊。建筑面积820平方米。
烟台山——城市的来由
        檐柱是红砖砌筑的圆形立柱,每层由腰线分成三段式。
烟台山——城市的来由
       领事官邸现在开辟为烟台开埠陈列馆。
烟台山——城市的来由
       烟台开埠是英国人实地勘察后的决定,原本辟登州(今蓬莱)为通商口岸。英国人实地查勘后认为,烟台的条件优于登州,遂将通商口岸改为烟台。
      开埠前的烟台为福山县管辖。明朝时,本是用于海防的奇山所城;清朝改变军制,奇山所城和山东其它所城被一并裁撤。此后军变民地,逐渐发展,成为今日烟台之起源。
      烟台之名的由来,其实就是奇山所城北面临海的山上所设之烽火台,遇敌“昼生烟、夜举火”,以为报警信号,俗称“烟台”。后山名亦成为烟台山,烟台之名由此而来。山为城名,城为山名。
烟台山——城市的来由
        美国领事馆旧址。
烟台山——城市的来由
       联合教堂旧址。原建于1875年,单层,砖木结构,两面坡南部设有钟楼和十字架,是近代烟台唯一用英语做礼拜的教堂。早年被毁,建筑为重建。
烟台山——城市的来由
      缺少了原真,画虎画皮难画骨,刻鹄不成尚类鹜。
烟台山——城市的来由
       东海关副税务司官邸旧址,建于十九世纪末,二层,砖木结构,四坡顶,东侧有外廊,建筑面积536平方米。现为烟台京剧艺术馆。烟台山——城市的来由
      东侧外廊。
烟台山——城市的来由
       烟台方志史料陈列馆,本是英国领事馆附属建筑,建于十九世纪中叶,单层,砖木结构。建筑面积251平方米。
烟台山——城市的来由
       东有外廊。
烟台山——城市的来由
        英国领事馆旧址,为英国领事馆办公地点。建于1864年,单层,砖木结构,外廊式。
烟台山——城市的来由
       英国领事馆旧址,局部凸起。
烟台山——城市的来由
       烟台啤酒馆,原先也属于英国领事馆附属建筑。
烟台山——城市的来由
        烟台啤酒馆。
烟台山——城市的来由
     英国人最先来到烟台山,他们占据的地面最多,建筑最密。这处英国领事馆附属建筑现为锁具展览馆。
烟台山——城市的来由
       英国领事馆附属建筑。
烟台山——城市的来由
        英国领事馆附属建筑,外廊式,建于1864年。建筑面积656平方米。烟台山——城市的来由
       英国领事馆附属建筑旧址。
烟台山——城市的来由
       烟台山北面临海,故在欣赏西洋余韵之外,尚可饱览海岸风情。惹浪亭下,仿佛置身瑶台,惟愿四海安澜。
烟台山——城市的来由
       秦王射鱼台,说的是秦始皇寻找长生不老药来到这里,路遇徐福,海中遇大鲛鱼拦路,秦始皇亲手射死鲛鱼于此。
烟台山——城市的来由
        观海坪。
烟台山——城市的来由
       绕至烟台山北坡,山巅的灯塔成为最耀目的景点。古老的别墅依然矜持而缄默,静观世间风雨。
烟台山——城市的来由
       丹麦是童话的国度,丹麦领事馆更像是一座童话里的城堡。建于1890年,二层,石木结构,外墙为粗犷的咖啡色花岗岩毛鼓石墙面。建筑面积342平方米。
烟台山——城市的来由
       领事馆前的草地上安座一方小美人鱼铜像,为1913年纪念安徒生童话中的小美人鱼而雕制,堪比是丹麦的国家形象。
烟台山——城市的来由
        丹麦领事馆正面朝东。
烟台山——城市的来由
       馆内木梯。
烟台山——城市的来由
       起居室按原样陈列,时钟的钟摆仿佛在此时停下。
烟台山——城市的来由
       远观丹麦领事馆,石头的质感,树皮的皱纹,相得益彰。
烟台山——城市的来由
      女儿墙用实墙间隔栏杆,虚实相济。
烟台山——城市的来由
       龙王庙前龙蟠池。
烟台山——城市的来由
       龙王庙临水而建,这是吾国应有之意。庙前的石碑刻字引人关注“为国而死,为民而死,事成有名,事败有名”,传为1936年所题刻。烟台山——城市的来由
      龙王庙的南面是烽火台,始建于明洪武三十一年,又称狼烟墩台,烟台之名就是由此而来,堪为烟台之始。
烟台山——城市的来由
      烽火台,长45尺,宽39尺,高19尺半。明洪武三十一年为防倭寇而筑,1991年修复。烟台山——城市的来由
       烽火台南是忠烈祠。龙王庙、忠烈祠,皆建于1936年。此处把游人拉回中国,皆是青砖灰瓦的合院建筑。忠烈祠内,祭祀关岳,弘扬忠烈。
烟台山——城市的来由
       忠烈祠内有“燕台”刻石,光绪丙申六月,黄岩林丙修刻。“燕台”刻石是一天然巨石。春季燕子常群集此石上垒巢筑窝故名。光绪二十二年(1836),林丙修等人来此游览,见山下海中外国炮舰游弋,山上处处是外国领事馆,感慨悲歌,赋诗刻于燕台石上,诗曰:“崆峒踞左,芝罘横前,俯临渤海,镇接齐燕。吁嗟群夷,蚕而食焉,惟台岌岌,一石岿然,谁守此者,保有万年。”烟台山——城市的来由
       忠烈祠正门门楣嵌石匾,为清同治四年(1865)秋八月,登莱青道道员潘蔚所书之“烟台”二字。为世间较早的“烟台”书法。
烟台山——城市的来由
       忠烈祠的正门前立一杆高大的“米”字形旗语杆,本是烟台山原来灯塔的一部分,是英国人在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修建灯塔时遗物。旗杆由杉木制成,高约20米。烟台山——城市的来由
        旗杆在有要人乘船来港之时,就会悬挂彩旗,以示欢迎之意。
烟台山——城市的来由
      忠烈祠之西,为烟台抗日英雄纪念碑,背后是新建之灯塔。
烟台山——城市的来由
       纪念碑建于1946年,为纪念打败侵烟日军,缅怀牺牲英烈而建。碑高8米,主体呈五棱形,碑上挽词:“你们来自人民,属于人民,为了人民,人民将永远不会忘记你们。”发自肺腑,慷慨激昂。令人振奋。
烟台山——城市的来由
       烟台山灯塔始建于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因年久失修,1986年拆除后原址重建,1988年竣工。新灯塔由清华大学设计。塔高49.5米,共12层。底部两层为古堡式样建筑造型,内设电梯可直达11层瞭望台,顶端有360度转动航标塔。
烟台山——城市的来由
        登上灯塔11层瞭望台,风景尽收眼底,烈士纪念塔的五角形扎根在大地里。树影婆娑,建筑点缀其中。
烟台山——城市的来由
       烟台山东边是一望无际的大海,辽阔的海疆绵延无尽。
烟台山——城市的来由
        海上的防波大堤据言是洋人留下的。
烟台山——城市的来由
       站在灯塔上,清晰可见防波堤正构筑起第一道防线,护佑烟台的万物生灵。
烟台山——城市的来由
       灯塔,陡峻的楼梯。
烟台山——城市的来由
       冰心雕像,坐立在外廊式样的东海关总监察长官邸旧址前的草坪。关于冰心和烟台的故事,将在这座官邸里向世人述说。
烟台山——城市的来由
       东海关总监察长官邸,周以回廊,蓝白相间的底色,低调含蓄。
烟台山——城市的来由
      正面条石台基,门楣上悬匾:冰心纪念馆。烟台山——城市的来由
       走廊。
烟台山——城市的来由
       冰心的童年时光在烟台度过。1903年,冰心三岁,她的父亲谢葆璋受命到烟台创办海军学堂,并任校长,遂举家迁往烟台。因此,烟台之于冰心,是浓的化不开的情愫。
烟台山——城市的来由
       冰心在长大后又多次回到烟台,正如她的诗句:“她是翩翩的乳燕,横海漂游,月明风紧,不敢停留。在她频频回顾的飞翔里,总带着乡愁。”
烟台山——城市的来由
       别墅的屋顶是多折的,立面的转承也很丰富。屋檐下结构的做法十分科学,用横梁和斜撑组合构件,显然,设计师具备无比精确的力学功底。
烟台山——城市的来由
      东海关发迅台旧址。
烟台山——城市的来由
       墙体错落有致。
烟台山——城市的来由
       商人别墅。
烟台山——城市的来由
       东海关职员宿舍旧址。建于1904年,二层,砖木结构,两坡顶,山墙为英式暴露木梁架形式,为英国早期公寓建筑,建筑面积971平方米。
烟台山——城市的来由
       西立面。
烟台山——城市的来由
      局部凸出,门窗皆设长短相间的线脚。
烟台山——城市的来由
       山墙边,壁炉的烟囱伸出屋顶,成为装饰景观。      
烟台山——城市的来由
        德式楼,现为胶东革命史陈列馆。建于十九世纪末,上下两层,顶有阁楼。
烟台山——城市的来由
       最后,让我们以一张站在灯塔上俯拍的烽火台照片作为结束。龙王庙、忠烈祠前后相偎,这里是烟台的来由。远处的红瓦绿树,是烟台走过的路。更远的大海,则是烟台不变的心跳。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