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诚意侯
诚意侯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94,074
  • 关注人气:1,125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徽州】潜口金紫祠坊、下尖塔

(2016-11-18 09:25:46)
标签:

金紫祠

下尖塔

分类: 白墙黑瓦与古道颜色
【徽州】潜口金紫祠坊、下尖塔
    潜口金紫祠,位于潜口村南首。金紫祠前是宽大的广场,已然不再是田园风光。潜口镇正快速步入城市化进程。
    金紫祠系古徽望族潜口汪氏宗祠。宋隆兴二年(1164)赐建,明正德九年(1515)迁于现址,嘉靖、万历时扩建,清康熙三年(1663)大修。坐北朝南,通进深达196米,占地近7000平方米。整个建筑群沿中轴线对称布局,由南至北依次为:牌坊、三源桥、棂门、戟门、碑亭、仪阖、露台、驰道、回廊、享堂、寝殿。寝殿后建有坐西朝东之汪华公庙,为祭祀汪氏先祖越国公汪华而建。现存建筑为金紫祠坊、戟门、碑亭、后寝及汪华公庙部分建筑,其它建筑遗址尚存。
【徽州】潜口金紫祠坊、下尖塔
     金紫祠坊四柱三门三楼冲天式,大字板墨书“金紫祠”,题款大意为宋隆兴二年华文阁学士前秘书省丞兼知制诰经筵官汪若思为亲奏请,皇明万历二十一年诰赠奉直大夫二部都水司郎中前封开封府推官十五世孙文颐立。
【徽州】潜口金紫祠坊、下尖塔
    龙凤匾上的题字:宋敕建。这很少见,说明牌坊在宋代便以得到皇帝恩准,但建设的时间已经是明朝。这是一个遥远的时差。【徽州】潜口金紫祠坊、下尖塔
   北面龙凤匾:宋勅建。
【徽州】潜口金紫祠坊、下尖塔
   明间枋面浅刻二龙戏珠和丹凤朝阳,立柱上面也刻什锦图案。【徽州】潜口金紫祠坊、下尖塔
   北面上花枋、中枋、下枋。
【徽州】潜口金紫祠坊、下尖塔
   次间。
【徽州】潜口金紫祠坊、下尖塔
    次间上下坊面皆雕刻各式图案,下有雀替,上为斗栱屋檐。【徽州】潜口金紫祠坊、下尖塔
    金紫祠坊北立面。【徽州】潜口金紫祠坊、下尖塔
   下枋底部亦有浅浮雕。
【徽州】潜口金紫祠坊、下尖塔
   下枋底部刻各种几何图案。
【徽州】潜口金紫祠坊、下尖塔
    牌坊后是修建之三源桥架在半圆形水池上,桥后立六根木旗杆,再后便是庄重的金紫祠五重檐棂门。【徽州】潜口金紫祠坊、下尖塔
   金紫祠棂门五重檐,明间横匾:金紫祠。
【徽州】潜口金紫祠坊、下尖塔
    棂门后是殿式戟门,尚未开放,斗栱有徽州风韵,下昂如凤头伸出,首跳两侧生枫栱,后跳出斜栱,不施令栱。   


【徽州】潜口金紫祠坊、下尖塔
    潜口之名来源于此:“万山潜于后,众山之出口”,因此潜口端的是风景旖旎,人文荟萃。金紫祠的对面,矗立着一座古塔,在徽州的水土滋养下,涂满嫩绿的青苔色。塔尖两侧杂树生花,这里是清扬悠远的沃土。
    塔名下尖塔,建于明嘉靖二十三年(1544)。七层八角,底层直径约10米,层层缩小,外观如锥,俗称“潜口锥”。
【徽州】潜口金紫祠坊、下尖塔
    塔尖呈葫芦状,下有覆钵。据记载: 塔尖及塔檐均为后建。
【徽州】潜口金紫祠坊、下尖塔
    五六七层,层有塔檐,是起伏的叠涩菱角牙,每面有真窗或假窗,转角处设倚柱。
【徽州】潜口金紫祠坊、下尖塔
    四五层。
【徽州】潜口金紫祠坊、下尖塔
    二三层。
【徽州】潜口金紫祠坊、下尖塔
    下尖塔自下而上逐层收分,皆以直截的线条,这是明代八角塔的特征。它以简明的几何形状划过天空,和身边的青松翠柏融为一体。
【徽州】潜口金紫祠坊、下尖塔
    二层檐间的起伏腰线柔若无骨,脆薄的板砖在匠人的手下被赋予生机,三角牙和直线交替叠涩,下为一斗六升栱做托举状。【徽州】潜口金紫祠坊、下尖塔
   二层檐下一斗六升栱。【徽州】潜口金紫祠坊、下尖塔
    一斗六升栱下部为一斗三升,斗栱两层。【徽州】潜口金紫祠坊、下尖塔
    转角处有刻漩涡纹的足材蚂蚱头伸出,翼角更显峻峭。
【徽州】潜口金紫祠坊、下尖塔
    其它层无斗栱,转角倚柱阑额出头。腰檐上部墙体凸出一条腰线,比拟平座。
【徽州】潜口金紫祠坊、下尖塔
    从小向上,叠涩渐减少,面宽收窄。
【徽州】潜口金紫祠坊、下尖塔
    层间腰檐。
【徽州】潜口金紫祠坊、下尖塔
    层间腰檐。
【徽州】潜口金紫祠坊、下尖塔
   七层腰檐。
【徽州】潜口金紫祠坊、下尖塔
    屋顶宝瓶。
【徽州】潜口金紫祠坊、下尖塔
    下尖塔的外观优美舒展,下大上小,和自然规律契合。它怪异的名字倒是费人疑猜,已是无解之谜。有介绍说此塔正名为翼峰塔,这是因为塔内底层北门内上方有红石匾额,楷书“翼峰”。又指翼峰塔俗称“下街塔”、“下占塔”,因同音相讹误指为“下尖塔”。皆不可考。【徽州】潜口金紫祠坊、下尖塔
   塔身悬木匾:徽州区文物保护单位,下尖塔,这是吾人称谓的由来。
【徽州】潜口金紫祠坊、下尖塔
   居民们在塔下,悠游生活。
【徽州】潜口金紫祠坊、下尖塔
    下尖塔周围如今以铁栅栏维护,游人须推开正面铁门,方得入内。

【徽州】潜口金紫祠坊、下尖塔
   塔历经岁月磨洗,褪尽浮华,明净如台。据言这塔是伊斯兰教的塔,如若真是如此,亦为罕见。
【徽州】潜口金紫祠坊、下尖塔
    进入塔心,上空是层层叠涩的砖制穹隆,有若浩渺宇宙,这是一层顶板,增强了塔体的稳定性。内径4.4米,中心高度7.6米。
【徽州】潜口金紫祠坊、下尖塔
    叠涩下方是一斗三升枋。
【徽州】潜口金紫祠坊、下尖塔
   墙壁总厚3.2米,双层夹心,底部须弥座,上塔石梯就在其中。
【徽州】潜口金紫祠坊、下尖塔
   夹心墙的中间便是上塔蹬道,惜乎已被封闭。如果在四年前来到这里,尚可一睹下尖塔的内室芳容。据载,二层以上,是中空达四层高的穹顶,在周围券顶窗洞的簇拥下,恍如教堂的圣洁景象。
【徽州】潜口金紫祠坊、下尖塔
    嘉靖二十三年甲辰岁(1544)。【徽州】潜口金紫祠坊、下尖塔
    竹溪建立塔。竹溪是建塔功德主,本地乡绅汪道植之号。
【徽州】潜口金紫祠坊、下尖塔
    倚柱覆盆柱础,红砂岩石质,也是徽州不俗的石材。
    
    潜口之“潜”字有两层含义,其一为纪念陶渊明(名潜)在此隐居,其二指此地为众山之口,有万峰潜伏于后。潜口实是徽州文化不可忽略的高地,令人难忘。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