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阁上檐高悬“宝纶阁”巨匾,系明代孝子吴士鸿所书。
“宝纶阁”巨匾。
底层梁架的斗拱、梁头、驼峰、平盘斗等构件均雕工细腻传神,令人称绝。前檐为石柱,月台石护栏,高出地面1.3米。

讹角方石柱上接木构梁柱,月梁上施平盘斗,上托一斗三升栱,与柱头之丁头栱共同承托阑额,无蒲柏枋,阑额上承下檐斗栱。
宝纶阁的11开间并非均分,而是由三座三开间加两座楼梯间组成。每座三开间之明间较宽,月梁上施斗栱两攒,次间月梁上则只有一攒斗栱,由荷花大斗托一斗三升栱。

次间月梁上施一攒莲花斗,上托一斗三升栱。
柱头插栱,和北方法式置栌斗明显不同。
天井与寝楼间由黟县青石板栏杆相隔,石栏板上饰有花草、几何图案浮雕。三道台阶扶栏的望柱头上均饰以浮雕石狮。
石勾栏,板面刻几何图案。

石勾栏,板面刻几何图案,中心处有花卉。

石勾栏,板面刻几何图案,中心处有花卉。

石勾栏。

梁柱和额枋上的木构彩画距今已有450多年的历史,色彩艳丽、图案清晰,是典型的江南包袱图,而每个图案画的是几何图形,这在当时以花鸟为主的年代,颇为先进。
寝楼首层梁架,前檐廊轩,中间四界梁,后接单步梁。
隔架采用一斗三升和一斗六升栱,梁托采用丁头栱,显示出强烈的明代特征。

四进院内,“则内”门在边墙上,由此进入罗氏女祠,面积约160米,不及男祠的十分之一。
女祠由上堂、下堂和天井院落组成,坐东朝西,朝向与男祠相反,且没有正门。
罗东舒祠是徽州为数不多的以人名直接命名的祠堂,这和祠主的高尚人格有关。罗东舒,名荣祖,字仁甫,宋末元初著名学者,诗人,思想家。元世祖忽必烈多次下旨,召见他去做高官,他皆婉拒。他的思想与陶渊明同调,以处士隐居终身,陶渊明的谥号为“靖节”,而罗东舒自谥“贞靖”。他是罗家十三世祖,随着家族的兴旺,罗氏的子孙以罗东舒为骄傲,以他为家族的荣耀,对他如孔子般敬重,特建祠纪念,以推崇祖德。此祠比一般民间祠堂品阶高贵,民间称为按孔庙格局所建。
门坦后檐进深稍宽,廊轩上施莲花斗,斗上蜀柱托住脊檩。
长春社为三进二天井结构。一进院天井,中间甬道。两厢廊道,月梁上施两攒莲花斗。
莲花斗上托圆柱,柱四面出丁头栱,栱上出斜栱,如牛斗四射。
大堂,前檐开敞,后檐明间辟门,形成通道。

大堂,面阔五间,明间较宽,前檐月梁下用丁头栱,圆柱下覆盆柱础。
覆盆柱础。

柱头插栱五踩,不施令栱,在首跳斗上出斜栱承托撩檐枋。月梁下附加单跳栱。

大堂前檐较高,与厢房有落差,立柱伸至上檐,与梁架榫卯结合。

大堂明间横匾题:春祈秋报。门开六扇。

隔架栱一斗三升。
一斗九升隔架栱。
中跨四界梁,对接前后三界廊轩。

中跨梁架,四界梁上施两颗莲花斗,承托短柱;柱间双步梁。

前檐廊轩。

“重修长春社记”碑首。
大堂两侧尽间夹屋,联通前后院。
大堂后檐,和祭殿相望,后院天井狭长。
大堂后檐雀替,浮雕夔龙纹。

大堂后檐枋间元宝陀墩,浮雕花卉。

大堂后檐枋间元宝陀墩,浮雕花卉。

大堂后檐枋间元宝陀墩,浮雕花卉。

大堂后檐枋间元宝陀墩,浮雕花卉。

后院祭殿是全社最重要建筑,地面高出六级台阶。

前檐枋间墨绘。

前檐柱头雀替和撑栱。

台阶在中间和两边分设,计三座,毛石砌筑。

前檐四界直梁,造型平直,外表施以淡彩花纹。

直梁花鸟彩绘。
长春社在1996年4月至1997年9月得到外资无偿捐助,整饬一新。建筑的生死轮回得到圆满,迎接它的,又是新的时间的积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