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徽州】呈坎(二):罗润坤宅、环秀桥、罗纯夫宅、文献祠

(2016-11-09 10:31:02)
标签:

罗润坤宅

环秀桥

罗纯夫宅

文献祠

分类: 白墙黑瓦与古道颜色
【徽州】呈坎(二):罗润坤宅、环秀桥、罗纯夫宅、文献祠
   罗润坤宅,位于呈坎村前街73号,建于明正德三年(1507),门罩为砖制瓦檐,毫不张扬。
【徽州】呈坎(二):罗润坤宅、环秀桥、罗纯夫宅、文献祠
    房屋为二进二楼结构,前厅在明间中心置木屏风,两侧开偏门,依旧是低调淡定的格局。
【徽州】呈坎(二):罗润坤宅、环秀桥、罗纯夫宅、文献祠
   正厅一层高度低于二层,这是明代住宅的显著特点。明人的会客厅设在二层,因此对二层相对重视。现在的人们家居生活以方便随意为主基调,客厅回归一层。【徽州】呈坎(二):罗润坤宅、环秀桥、罗纯夫宅、文献祠
    明间两旁卧房窗板。
【徽州】呈坎(二):罗润坤宅、环秀桥、罗纯夫宅、文献祠
    楼为二层,二层为通转的走马楼,窗棂有序排列,窗台下隔板均匀外置加劲木条,简朴有力。
【徽州】呈坎(二):罗润坤宅、环秀桥、罗纯夫宅、文献祠
    楼梯设置在天井侧面,古雅淳厚。【徽州】呈坎(二):罗润坤宅、环秀桥、罗纯夫宅、文献祠
    木梯踏步。
【徽州】呈坎(二):罗润坤宅、环秀桥、罗纯夫宅、文献祠
    天井呈狭长的形状,光影变化,时间流逝。
【徽州】呈坎(二):罗润坤宅、环秀桥、罗纯夫宅、文献祠
    从二层俯视天井地面,形如“日”字,象征主人的生意红红火火,蒸蒸日上。此为典型的明代天井,分层排水,美观别致。
【徽州】呈坎(二):罗润坤宅、环秀桥、罗纯夫宅、文献祠
   二层格子窗。
【徽州】呈坎(二):罗润坤宅、环秀桥、罗纯夫宅、文献祠
    罗润坤宅最大的特点在它顶层的梁架,使用了月梁、插栱、莲花斗、云纹陀墩,隆重如祠堂类,比较罕见。
【徽州】呈坎(二):罗润坤宅、环秀桥、罗纯夫宅、文献祠
    四界梁大斗上置两颗童柱,托双步梁和梁川;双步梁斗上置童柱,托脊桁。
【徽州】呈坎(二):罗润坤宅、环秀桥、罗纯夫宅、文献祠
   窗外的世界,依然是徽派的天空。
【徽州】呈坎(二):罗润坤宅、环秀桥、罗纯夫宅、文献祠
   二楼现已闲置,堆放农作用具。
【徽州】呈坎(二):罗润坤宅、环秀桥、罗纯夫宅、文献祠
    呈坎村东绕村流过的潀川河,在风水学上具有象征的意味,它是青龙的化身。河上架着一座古老而年轻的廊桥,人称环秀桥。桥西一跨上置一亭,人称环秀亭。
【徽州】呈坎(二):罗润坤宅、环秀桥、罗纯夫宅、文献祠
    环秀桥是三孔二墩的砖石平桥,石墩在桥板下采用伸臂手法,改善桥面受力,显示了先人的智慧。桥建于元代,这是它古老的一面;但它在2013年曾被大水冲毁,经过重修,方始重新使用,中跨的石板包浆显然浅薄,这使它又尤为年轻。
【徽州】呈坎(二):罗润坤宅、环秀桥、罗纯夫宅、文献祠
    凉亭安置在桥西,桥面由九块石板平铺而成。
【徽州】呈坎(二):罗润坤宅、环秀桥、罗纯夫宅、文献祠
   桥北是拦水坝,调节进村的水位,保护一村的安全。水火无情,然人定胜天。
【徽州】呈坎(二):罗润坤宅、环秀桥、罗纯夫宅、文献祠
    桥西有坡道和石阶,场地局促,直达村里的石板路。环秀亭为四柱穿斗结构,直梁简洁,双坡瓦顶。
【徽州】呈坎(二):罗润坤宅、环秀桥、罗纯夫宅、文献祠
    这块匾历经沧桑,本是清同治八年制。匾上的字有些模糊,细察却是“红旗桥”,想必是在史无前例中改头换面.2013年的洪水冲走了这块匾,乡人辛苦找回,现又重新在隆重的仪式中高挂桥上。
【徽州】呈坎(二):罗润坤宅、环秀桥、罗纯夫宅、文献祠
   环秀桥梁板。  
【徽州】呈坎(二):罗润坤宅、环秀桥、罗纯夫宅、文献祠
    从环秀桥正对的石板路向西直抵钟英楼,位于钟英街上的丁字路口。呈坎村的曲径在许多节点处增设标志物,钟英楼就是这样的过街楼,建于明万历十一年(1582),原专属户部侍郎罗应鹤府,后为村内打更、报时、纳凉之用。
【徽州】呈坎(二):罗润坤宅、环秀桥、罗纯夫宅、文献祠
    石刻“钟英”。
【徽州】呈坎(二):罗润坤宅、环秀桥、罗纯夫宅、文献祠
    钟英楼北面。
【徽州】呈坎(二):罗润坤宅、环秀桥、罗纯夫宅、文献祠
    钟英楼南面,罗纯夫宅位于钟英楼前边,为钟英街15号。大门由清磨的花岗岩石块与水磨的青砖混合建造。
【徽州】呈坎(二):罗润坤宅、环秀桥、罗纯夫宅、文献祠
   罗纯夫宅建于清雍正八年(1730),系抗日将领、国民革命军第三战区陆军少将罗纯夫故居。是传统的三进二天井结构。【徽州】呈坎(二):罗润坤宅、环秀桥、罗纯夫宅、文献祠
    前院与天地自然融合,并无围隔。正厅中央闲置的躺椅是古宅里最老的家具。
【徽州】呈坎(二):罗润坤宅、环秀桥、罗纯夫宅、文献祠
   正堂前檐梁上撑栱,木雕寿星。【徽州】呈坎(二):罗润坤宅、环秀桥、罗纯夫宅、文献祠    这似乎刻的是马上封侯,上有松针等图案。
【徽州】呈坎(二):罗润坤宅、环秀桥、罗纯夫宅、文献祠
    元宝陀墩刻人物浮雕。
【徽州】呈坎(二):罗润坤宅、环秀桥、罗纯夫宅、文献祠
    元宝陀墩刻人物浮雕。
【徽州】呈坎(二):罗润坤宅、环秀桥、罗纯夫宅、文献祠
    蝙蝠图案。
【徽州】呈坎(二):罗润坤宅、环秀桥、罗纯夫宅、文献祠
   有凤来仪。【徽州】呈坎(二):罗润坤宅、环秀桥、罗纯夫宅、文献祠
   后厅撑栱。
【徽州】呈坎(二):罗润坤宅、环秀桥、罗纯夫宅、文献祠
    门下飞罩,撑栱上各种博古图案,极尽细致。
【徽州】呈坎(二):罗润坤宅、环秀桥、罗纯夫宅、文献祠
    蝙蝠、四季花瓶、狮子。
【徽州】呈坎(二):罗润坤宅、环秀桥、罗纯夫宅、文献祠
    窗板刻拐子龙和蝙蝠图案。
【徽州】呈坎(二):罗润坤宅、环秀桥、罗纯夫宅、文献祠
    罗纯夫宅的木刻堪为精致,窗扇的绦环板刻画系列文具桌椅家具图案,绝不雷同。
【徽州】呈坎(二):罗润坤宅、环秀桥、罗纯夫宅、文献祠
    窗雕。
【徽州】呈坎(二):罗润坤宅、环秀桥、罗纯夫宅、文献祠
    窗雕。
【徽州】呈坎(二):罗润坤宅、环秀桥、罗纯夫宅、文献祠
    窗雕。
【徽州】呈坎(二):罗润坤宅、环秀桥、罗纯夫宅、文献祠
    窗雕。
【徽州】呈坎(二):罗润坤宅、环秀桥、罗纯夫宅、文献祠
    从天井旁的侧屋明显看出,底层较高。这是清代民居的风格,正屋在一楼,在层高上得以体现。
【徽州】呈坎(二):罗润坤宅、环秀桥、罗纯夫宅、文献祠
   后进院天井。
【徽州】呈坎(二):罗润坤宅、环秀桥、罗纯夫宅、文献祠
    这户人家门楼极为鲜艳,四进三门月梁三重檐木构,石制须弥座,应是俗称石柱厅的罗会炳宅。
【徽州】呈坎(二):罗润坤宅、环秀桥、罗纯夫宅、文献祠
    月梁上陀墩。
    罗会炳宅内据载有高大客厅和独柱旋转楼梯,无缘得见。
【徽州】呈坎(二):罗润坤宅、环秀桥、罗纯夫宅、文献祠
    钟英楼的南面,钟英街上还有一座过街门墙,上书“钟英”,董其昌墨宝。
【徽州】呈坎(二):罗润坤宅、环秀桥、罗纯夫宅、文献祠
    钟英街上还有一座石牌楼门罩,当属于罗会炯宅(罗应鹤官邸),石牌楼明间两柱为不通地面的吊柱,次间两侧立柱落地,由须弥座和石鼓承载。定盘枋上,斗栱托住五重檐。气势不凡。
【徽州】呈坎(二):罗润坤宅、环秀桥、罗纯夫宅、文献祠
   字板上题:首善儒宗。此为明代内阁重臣许国于万历年间为罗应鹤致仕返乡题赠之赞语,董其昌书。罗应鹤是明代晚期大儒,官至二品,后有感于官场险恶,辞官回乡,被皇帝敕封为户部侍郎大司徒,可于家中开府办案,此宅即是他当年的官宅。
【徽州】呈坎(二):罗润坤宅、环秀桥、罗纯夫宅、文献祠
    梁枋上石刻大多凋零,唯有次间的这朵依然开放,在风中吐蕊。
【徽州】呈坎(二):罗润坤宅、环秀桥、罗纯夫宅、文献祠
    罗会度宅。牌匾式门罩,上刻各式几何图案。
【徽州】呈坎(二):罗润坤宅、环秀桥、罗纯夫宅、文献祠
   这座深宅大院高耸峭拔,转角被柔性地砌成弧形,便于交通,巷弄原本是狭小的。这就是人称“老虎洞”的元末明初建筑,座西朝东,现存三间两进一天井。据称,该宅现已出售于私人,游客无法参观。关于老虎洞的由来已不可考,一说是这里的水圳台阶光滑,曾有小孩在此玩耍失足而亡;大人伤心过度,称此为老虎洞,使孩子们望而生畏。
【徽州】呈坎(二):罗润坤宅、环秀桥、罗纯夫宅、文献祠
    老虎洞南立面。
【徽州】呈坎(二):罗润坤宅、环秀桥、罗纯夫宅、文献祠
   门罩砖雕美丽,沿街门已封闭。
【徽州】呈坎(二):罗润坤宅、环秀桥、罗纯夫宅、文献祠
    泰山石敢当置于丁字路口,用来镇压对面来路的邪气,同时也有提醒路人转弯之用。
【徽州】呈坎(二):罗润坤宅、环秀桥、罗纯夫宅、文献祠
    游客纷纷在泰山石敢当前照相留念。石板路光滑圆润,水圳在路旁如影相随,水流淙淙。
【徽州】呈坎(二):罗润坤宅、环秀桥、罗纯夫宅、文献祠
    文献祠全景。
【徽州】呈坎(二):罗润坤宅、环秀桥、罗纯夫宅、文献祠
    文献祠。始建于明弘治年间,进深150米,占地面积3800平米,现仅存门屋及寝堂,均为七开间,建筑面积908平米。寝堂正处修缮之中。祠名“文献”匾现存有罗东舒祠,文、献分别为宋代罗愿、罗颂二兄弟的谥号,二人以史学、理学上的成就而名垂青史。
【徽州】呈坎(二):罗润坤宅、环秀桥、罗纯夫宅、文献祠
   文献祠门屋。【徽州】呈坎(二):罗润坤宅、环秀桥、罗纯夫宅、文献祠
    也许与宏村、婺源古村相比,呈坎与周边环境的结合没有那么风景如画、引人赞叹。但若单论建筑的历史价值,那么全徽州无出其右者。入选世界文化遗产的西递、宏村,虽说保留了数百座明清古民居,实际上两村也仅仅各有一栋明代建筑而已。而呈坎,明代建筑是十数座!它们没有刻意地与众不同,和其它民居一样,在青山绿水之间,大隐于市,真名士自风流。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