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石上史诗——徐州汉画像石艺术馆南馆集萃(三)

(2016-03-22 19:39:39)
标签:

玄武

孔子见老子

秘戏

九头兽

西王母

分类: 身边的风景自己的沙场
石上史诗——徐州汉画像石艺术馆南馆集萃(三)
    徐州汉画像石艺术馆内有一批有文字的画像石。其中最著名的是1982年发现于邳州燕子埠的汉画像石墓墓志铭。铭文记:“故彭城相行长史事吕守长缪宇”,中段文字记述缪宇生平德行,末行为“和平元年(150)七月七日故,元嘉元年(151)三月廿日葬”等百余字,字体为汉八分隶书。 
石上史诗——徐州汉画像石艺术馆南馆集萃(三)
    左为猎鹰逐兔,铜山蔡丘出土。画面分为两层:上为猎鹰逐兔,下刻十字穿环。
    右为墓柱,分三层。上刻玄武,中间刻青龙、异兽,下刻持戟门吏。青龙、白虎、朱雀和玄武称为四象,是汉族神话中的四方神灵,东苍龙、西白虎、南朱雀、北玄武,各代表不同方位。四神有祛邪、避灾、祈福的作用。
    玄武是龟蛇合体,后世成为真武大帝坐骑,在四像中级别最高。但在汉代,这是徐州汉画像石艺术馆里唯一的玄武造像。其它三像非常易见,特别是后来成为九天玄女的朱雀,也即吾人常提的凤鸟;青龙、白虎则成为门神出现。
石上史诗——徐州汉画像石艺术馆南馆集萃(三)
    东王公、孔子问师。邳州庞口村汉墓出土。画面两层:上层刻东王公一人坐在榻上,身后有一羽人手持华盖伺候,一旁有玉兔、凤鸟、青龙;下层刻一孩童手推鸠车询问头戴进贤冠的尊者,当为孔子问项佗的故事。
    汉朝自董仲舒后独尊儒术,这在汉画像石上得到体现。所谓“孔子问项佗”,是孔子周游列国的时候,子路拉车,孔子坐在车上。项佗是个七岁的孩子,正在路上玩沙垒城,挡住去路。子路叫项佗让开,推车好过去。项佗说:“我这是用沙垒城,你的车子能在城上走吗?”子路说:“你这是玩的沙子,哪是城呢?”因此项佗就跟孔子僵持住,项佗问孔子说:“你是圣人,无所不知,昨天天上下雨,下了好多点?”孔子没法答覆,只好下车,绕道离开。这就是“项佗七岁而为孔子师”的故事。
石上史诗——徐州汉画像石艺术馆南馆集萃(三)
    泗水捞鼎。故事见于《史记·秦始皇本纪》:“过彭城,斋戒祷祠,欲出周鼎泗水,使千人没水求之,弗得。”画面刻划了捞鼎场面,鼎内伸出一龙头,咬断绳子,拉绳的六人均摔倒。这应是仅限于徐州的汉画像石。石上史诗——徐州汉画像石艺术馆南馆集萃(三)
    乌获扛鼎。铜山吕梁乡出土。图刻二力士,或背牛,或扛鼎,还刻有羽人,吉鸟。乌获扛鼎的故事见载于张衡《西京赋》,是周代勇士。
石上史诗——徐州汉画像石艺术馆南馆集萃(三)
    孔子见老子。邳州车夫山出土。画面左面刻周公辅成王;右面刻孔子见老子,图中老子手拄鸠杖,老子前面有一人手推独轮车,当为神童项佗,孔子身佩长剑,躬身拜见老子。
石上史诗——徐州汉画像石艺术馆南馆集萃(三)
    画面分为两层。上层刻二朱雀对首口衔连珠展翅;下层刻有七人物,其中左二人相拥相抱,另几人或吹竽,或交谈。石上史诗——徐州汉画像石艺术馆南馆集萃(三)
    相拥相抱。石上史诗——徐州汉画像石艺术馆南馆集萃(三)
    画面分为三层。一层为建筑人物,宴饮图;二层为男女野合图;三层已漫漶不清,图面未出现。
石上史诗——徐州汉画像石艺术馆南馆集萃(三)
    秘戏。
石上史诗——徐州汉画像石艺术馆南馆集萃(三)
    汉画像石全景。
石上史诗——徐州汉画像石艺术馆南馆集萃(三)
    异兽、人物、建鼓。画面分四层:一层刻两位飞仙,体生羽毛,长着鸟一样的翅膀;二层刻六博;三层刻七人物;四层刻建鼓,乐舞。
石上史诗——徐州汉画像石艺术馆南馆集萃(三)
    青龙。
石上史诗——徐州汉画像石艺术馆南馆集萃(三)
    羽人、比肩兽。石上史诗——徐州汉画像石艺术馆南馆集萃(三)
    九头兽。九头兽即开明兽,《山海经》:“开明兽,身大类虎而九首,皆人面,东向立昆仑上。”
石上史诗——徐州汉画像石艺术馆南馆集萃(三)
     比翼鸟、凤凰。石上史诗——徐州汉画像石艺术馆南馆集萃(三)
    三株树、比翼鸟。
石上史诗——徐州汉画像石艺术馆南馆集萃(三)
    周穆王见西王母。铜山汉王乡东沿村出土。正面共分四层:一层刻周穆王拜见西王母;二层以下人物,皆有题榜。石上史诗——徐州汉画像石艺术馆南馆集萃(三)
    汉画像石背面。
石上史诗——徐州汉画像石艺术馆南馆集萃(三)
    白虎。
石上史诗——徐州汉画像石艺术馆南馆集萃(三)
    西王母。正面分为三层:一层西王母,蓬发戴胜、虎齿豹尾,周围有玉兔、蟾蜍、龙头人身、鸟头人身;二、三层刻划男女人物。
石上史诗——徐州汉画像石艺术馆南馆集萃(三)
    东王公。正面分五层:一层是东王公,东王公位于画面中央,头部已残缺,身旁是一众男仙;二层是比武图;三层是讲经图;四层是庖厨;五层是车马出行图。石上史诗——徐州汉画像石艺术馆南馆集萃(三)
    僧侣骑象。上为瑞兽,漫舞相戏;下刻五人,头戴巾帻,衣着长袍,骑在大象身上。
石上史诗——徐州汉画像石艺术馆南馆集萃(三)
    仙人饲凤。门楣石,邳州梁王城出土。两旁刻有骆驼和凤鸟,上面饰连弧纹,下面饰菱形纹。
石上史诗——徐州汉画像石艺术馆南馆集萃(三)
    骆驼。石上史诗——徐州汉画像石艺术馆南馆集萃(三)
    大象、牛。
石上史诗——徐州汉画像石艺术馆南馆集萃(三)
    上层刻凤鸟,二层刻驯象,三层刻凤鸟、牛。
石上史诗——徐州汉画像石艺术馆南馆集萃(三)
    鸡首、牛首、人物。上层刻人物、凤鸟;下层刻鸡首人身和牛首人身,边饰菱形纹、幔纹。
石上史诗——徐州汉画像石艺术馆南馆集萃(三)
    西王母、车马出行。画面分为三格:上格中间刻西王母,两边各有二羽人,均肩生双翼,一人进食并向其拜谒;中格刻侍女七人;下格刻车马出行,一导卒、一轺车和躬身相送一人。边饰水波纹。
石上史诗——徐州汉画像石艺术馆南馆集萃(三)
    西王母头上戴胜,凭几而坐。《山海经》:“西王母其状如人,豹尾虎齿,善啸,蓬发戴胜,是司天之历及五残。”
石上史诗——徐州汉画像石艺术馆南馆集萃(三)
    上层刻人物,下层刻三足乌、鱼、长青树。石上史诗——徐州汉画像石艺术馆南馆集萃(三)
    东王公、西王母。画面左侧为东王公,右侧为西王母。中间刻有手持耒耜的神农氏、乘龙升天的御龙氏、还有人首鱼身等神异动物。
石上史诗——徐州汉画像石艺术馆南馆集萃(三)
    鱼龙升仙。画面刻有鱼车、虹龙,意在引导墓主人升仙。
石上史诗——徐州汉画像石艺术馆南馆集萃(三)
    珍禽瑞兽。二头神兽。
石上史诗——徐州汉画像石艺术馆南馆集萃(三)
    珍禽,睢宁古邳镇杆山出土。画面刻12只鸟或立、或飞、或互相交喙,其中一只长尾大冠、昂首挺立者为凤凰,还有一株合欢树。
石上史诗——徐州汉画像石艺术馆南馆集萃(三)
    下图中间刻一对重檐双阙,两阙间刻一亭,亭内二人坐在榻上,两侧刻有凤鸟、龙。
    上图为邳州八路镇出土的奔月图。画面刻有连贯的云纹,右侧刻嫦娥已腾空而飞,左侧刻嫦娥飞于月中,月中有大蟾蜍,两旁长青树。
石上史诗——徐州汉画像石艺术馆南馆集萃(三)
     双鱼、神人。上层刻双鱼、凤鸟、抱盾小吏;下刻鸡首、牛首神人。
石上史诗——徐州汉画像石艺术馆南馆集萃(三)
    建筑人物、铺首。睢宁古邳镇出土。画面中间是刻坐人物,两边刻铺首衔环,龙凤;右首刻人首蛇躯像,应是女娲。
石上史诗——徐州汉画像石艺术馆南馆集萃(三)
    铭文。画面上刻“延平元年(106)”,刻草隶五十余字。
石上史诗——徐州汉画像石艺术馆南馆集萃(三)
    庖厨、建鼓。铜山汉王乡东沿村出土。上刻庖厨,下刻建鼓舞。
石上史诗——徐州汉画像石艺术馆南馆集萃(三)
    铭文为“汉安二年(143)七月十日”,下层刻珍禽异兽。
石上史诗——徐州汉画像石艺术馆南馆集萃(三)
    黄石公碑。石刻纵向刻铭文十行,碑首有图案,碑文约200余字。碑文隶书,以黄石公录言开始,以五行相克的原理,对于东西南北各方向的鬼妖相扰给以镇魇方案。
石上史诗——徐州汉画像石艺术馆南馆集萃(三)
    铭文,锯齿纹。
石上史诗——徐州汉画像石艺术馆南馆集萃(三)
    铭文,车马出行。上刻铭文,有一人抚琴,下刻车马出行。
石上史诗——徐州汉画像石艺术馆南馆集萃(三)
    铭文,文吏。
石上史诗——徐州汉画像石艺术馆南馆集萃(三)
    熊罴。铜山茅村出土,上层刻四只熊戏舞,下层刻四鱼,边饰有杆栏、幔纹。
石上史诗——徐州汉画像石艺术馆南馆集萃(三)
     上刻双凤交颈,下刻一条颈部弯曲的行龙。边饰有菱形纹、幔纹。
石上史诗——徐州汉画像石艺术馆南馆集萃(三)
     画面分三层。一层刻凤鸟、珍禽;二层刻异兽;下刻建筑和二龙交缠。边饰斜凿纹和水波纹。
石上史诗——徐州汉画像石艺术馆南馆集萃(三)
     车骑过桥。上刻一人执环手刀,下刻众骑吏,桥上有车骑通过,桥下人物捕鱼。
石上史诗——徐州汉画像石艺术馆南馆集萃(三)
    异兽漫舞,车马出行,十字穿环。
石上史诗——徐州汉画像石艺术馆南馆集萃(三)
    画面阴刻四人物:左侧一人为蹶张,中间刻官人,头戴武士冠,腰佩长剑,身着深衣。右侧一小吏,手持金吾。
石上史诗——徐州汉画像石艺术馆南馆集萃(三)
    比武、斗虎。画面分为四层:一层刻一人持棒击虎;二层刻羽人饲凤;三层刻二人比武,一人观看;下刻一牛拉车,一骑吏。
石上史诗——徐州汉画像石艺术馆南馆集萃(三)
    凤鸟交颈。铜山茅村大蔡丘东山出土。画面上刻凤鸟交颈,下刻一亭,亭内男女主人座谈宴饮,边饰幔纹。
石上史诗——徐州汉画像石艺术馆南馆集萃(三)
    铺首、伏羲女娲。画面分为两层:上层中间刻铺首衔环,两边刻伏羲、女娲,尾部与环交缠;下层刻一鱼,边饰菱形纹。
石上史诗——徐州汉画像石艺术馆南馆集萃(三)
    二龙穿璧。铜山贾汪青山泉汉墓出土。画面刻两条龙盘绕穿过两只玉璧。边饰连弧纹。
石上史诗——徐州汉画像石艺术馆南馆集萃(三)
    伏羲、女娲。铜山蔡丘出土。画面分为三格,中间一格刻建筑人物、宴饮,屋顶上刻有一对凤鸟展翅;左右两格刻铺首衔环和伏羲、女娲,边饰幔纹。
石上史诗——徐州汉画像石艺术馆南馆集萃(三)
    比武。画面分为二层。上层左边是羽人戏凤,右边是比武;下层庖厨和乐舞表演。
石上史诗——徐州汉画像石艺术馆南馆集萃(三)
    文吏,手执笏板。
石上史诗——徐州汉画像石艺术馆南馆集萃(三)
    墓室复原,皆嵌以汉画像石。
石上史诗——徐州汉画像石艺术馆南馆集萃(三)
    内壁,威严整肃的车马出行。
石上史诗——徐州汉画像石艺术馆南馆集萃(三)
    日月同辉图。画面刻二龙穿三璧和神人、异兽,两边各有一翻转回首的龙。 
石上史诗——徐州汉画像石艺术馆南馆集萃(三)
    顶板底部通过镜子反照,可见日月,日中有三足乌,月中有玉兔捣药、蟾蜍。
石上史诗——徐州汉画像石艺术馆南馆集萃(三)
    龙凤呈祥。贾汪出土。画面中间刻一擎天柱,左面刻一对凤鸟交颈,右面刻一对青龙嬉戏。边饰幔纹。
石上史诗——徐州汉画像石艺术馆南馆集萃(三)
     横楣为仙人戏凤。中间刻十字穿环,二龙交缠,两边刻仙人戏凤。
石上史诗——徐州汉画像石艺术馆南馆集萃(三)
    墓柱。左为女娲,人首蛇躯;中为交龙,上为珍禽异兽,下为二龙缠绕;右为上刻凤鸟,下刻青龙。
    徐州汉画像石艺术馆,确是图像的史记,石作的史诗。它包含了汉代的神话传说、历史故事、风土人情。它似乎是先人留给我们的密码,使我们能够了解两千年前的那段辉煌经历。历史透过时间的长河,终于奔流而来,这是何等幸运之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