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石上史诗——徐州汉画像石艺术馆南馆集萃(二)

(2016-03-21 19:20:31)
标签:

秦王征战

车夫山汉墓

蹶张

大禹治水图

分类: 身边的风景自己的沙场
石上史诗——徐州汉画像石艺术馆南馆集萃(二)
    秦王征战、拜谒图。长5.27米,高0.76米。上层刻秦王出征和人物,中层刻菱形纹,下层刻车马。
石上史诗——徐州汉画像石艺术馆南馆集萃(二)
    侍者迎宾。一位女士,头戴布巾,双手前抱,深衣着地。欢迎读者诸君。石上史诗——徐州汉画像石艺术馆南馆集萃(二)
    侍者迎宾。男士头戴进贤冠,手捧笏板,足着高履。欢迎读者诸君。石上史诗——徐州汉画像石艺术馆南馆集萃(二)
    拥篲门吏,执盾门吏。拥篲即抱持扫帚,以迎接尊贵的客人,执盾者手持盾牌。
石上史诗——徐州汉画像石艺术馆南馆集萃(二)
    持笏门吏,拥篲门吏。石上史诗——徐州汉画像石艺术馆南馆集萃(二)
    建筑人物,沛县古泗水出土。上层刻建筑图,建筑为二层结构,旁边有楼梯,有人拾阶而上。下层刻车马出行。
    这石上,又出现了令人梦寐以求的一人启门场面,只是石面漫漶,不辨雌雄。石上史诗——徐州汉画像石艺术馆南馆集萃(二)
    蹶张、两异兽。所谓蹶张,就是以脚踏强弩,使之张开。蹶张的形象唯徐州汉画像石仅见。
石上史诗——徐州汉画像石艺术馆南馆集萃(二)
    异兽在互相撕咬嬉戏。
石上史诗——徐州汉画像石艺术馆南馆集萃(二)
     二龙穿璧,下有二神兽。
石上史诗——徐州汉画像石艺术馆南馆集萃(二)
    朱雀、虎。正面刻一展翅欲飞的凤鸟,长尾大冠。下刻一虎。
石上史诗——徐州汉画像石艺术馆南馆集萃(二)
    羽人饲凤、连理树。    
石上史诗——徐州汉画像石艺术馆南馆集萃(二)
    祥禽瑞兽、车马。
石上史诗——徐州汉画像石艺术馆南馆集萃(二)
   上刻人物拜谒、下刻十字穿环。 
石上史诗——徐州汉画像石艺术馆南馆集萃(二)
     双头鹰,鹰头相背,鸟嘴微张作鸣叫状,右侧刻一龙,张口露齿,体生双翼,身饰菱纹,昂首挺胸作前扑状。
石上史诗——徐州汉画像石艺术馆南馆集萃(二)
    双头鹰,鹰头相对。鹰嘴为钩状,双翅展开。双头鹰为外来之物,沿丝绸之路传入吾土,刻在中原的画像石上。双头鹰初为罗马军团的标记,现为俄罗斯的国徽。
石上史诗——徐州汉画像石艺术馆南馆集萃(二)
    大禹治水。从左到右刻划十位人物。左面帝尧坐在大树下, 帝舜躬身拜见帝尧。接着是大禹头戴斗笠,身披蓑衣,手拿耒(lei)耜(si)。
石上史诗——徐州汉画像石艺术馆南馆集萃(二)
   大禹的右面是家人送别的场面。母亲手拿包裹掩面而泣。
石上史诗——徐州汉画像石艺术馆南馆集萃(二)
   大禹的妻子怀抱婴儿,最右拄杖老者是大禹的父亲,曾经参加治水却没有成功的鲧。
石上史诗——徐州汉画像石艺术馆南馆集萃(二)
    墓室门柱下立着石羊柱础。羊是吉祥之征。
石上史诗——徐州汉画像石艺术馆南馆集萃(二)
    墓室隔墙。上为透雕墓窗,下为乐舞图,一人弹琴伴奏,一人翩翩起舞。
石上史诗——徐州汉画像石艺术馆南馆集萃(二)
    墓室隔墙。原石上透雕墓窗,画面刻建筑人物,内有二人座谈,上有凤鸟嬉戏,边饰菱形纹。
石上史诗——徐州汉画像石艺术馆南馆集萃(二)
    庖厨图。铜山区汉王乡东沿村出土。画面分三层,第一层刻一人在案上切肉、一人在炉上烤羊肉串,第二层刻摆放的酒器和烧灶、汲水的场景,第三层刻迎宾的场景。
石上史诗——徐州汉画像石艺术馆南馆集萃(二)
    宴乐图。上层是宴会和乐舞表演,下方是车马出行。楼阁内,主宾在对饮,楼阁的左方是庖厨的场景,楼梯上是送饭的仆人,画面的右方是乐舞杂技表演。
石上史诗——徐州汉画像石艺术馆南馆集萃(二)
    舂米图。画面分五格,从上至下依次:凤鸟、建筑人物,跪拜图,迎接图,椎牛图,舂米图。汉代舂米为足踏杠杆以举碓,这比古老的杵臼法先进许多。
石上史诗——徐州汉画像石艺术馆南馆集萃(二)
    舂米图。画面刻划舂米脱壳的劳动场景,右下角一只大公鸡,在吃飏扇后的秕糠。
石上史诗——徐州汉画像石艺术馆南馆集萃(二)
    冲狭。画面中有长袖舞、建鼓舞、冲狭等杂技表演。左边一辆大车,车上装满兵器,是杂技表演的道具。冲狭又称转圈,汉代称“透剑门技”。
石上史诗——徐州汉画像石艺术馆南馆集萃(二)
    建筑人物、异兽。铜山吕梁出土。碑断为两块,分三层:上层为建筑人物,中层刻人物拜谒,下层为异兽、人物。
石上史诗——徐州汉画像石艺术馆南馆集萃(二)
    宴乐、纺织。铜山张集乡出土。画面分三层:上刻仙人驾车,有鱼车、龙车、鹿车;中刻建筑楼阁、人物,楼阁内主宾对饮,楼下正中,有纺织者,两边是工人纺线,楼外刻凤鸟、异兽;下刻迎接客人和建鼓。
石上史诗——徐州汉画像石艺术馆南馆集萃(二)
    纺织。邳州庞口村汉墓出土。画面分三格:第一格是纺织,有纺机、纺车;第二格是乐舞,有抚琴者和长袖舞者;第三格是车骑。
石上史诗——徐州汉画像石艺术馆南馆集萃(二)
    纺织。画面分六个部分,第一层刻纺织图,有纺车和织机,织女正在紧张工作;第二层刻直棂窗;第三层刻俩骑吏过桥,桥中间刻一力士;第四层刻羽人戏凤;左侧刻二龙交缠;右下刻圆雕绵羊,以示吉祥。
石上史诗——徐州汉画像石艺术馆南馆集萃(二)
    建鼓舞。本是楚国之舞蹈,舞者双手执桴,且歌且舞。建鼓上面装饰有华丽的鸟羽制成的羽葆。华夏一统以后,普及至大河上下。
石上史诗——徐州汉画像石艺术馆南馆集萃(二)
    乐舞。画面分三层,上层为乐舞图,或抚琴,或伴舞,或观看;二层刻二人六博和伏羲女娲;下层刻十字穿环。边饰菱形纹、幔纹。左上角刻有一人物。
石上史诗——徐州汉画像石艺术馆南馆集萃(二)
    车骑过桥。画面分两层。上层刻异兽、杂技;下层刻车马过桥,中间一座三叠式桥,两队车马相向驶来,桥下为捕鱼场面,或划桨,或撒网。
石上史诗——徐州汉画像石艺术馆南馆集萃(二)
    建筑人物,铜山小蔡丘出土。中间刻一亭,屋檐起翘,正脊上立一凤鸟,斜脊上有一只猴子在攀援,亭内有一人,亭外各有一侍者。边饰有幔纹。
石上史诗——徐州汉画像石艺术馆南馆集萃(二)
    建筑人物。画面刻一亭,亭内男女二人对坐,亭外右边一侍从,左边一常青树,亭上刻凤鸟,上边饰幔纹。
石上史诗——徐州汉画像石艺术馆南馆集萃(二)
    画面分三层,从上向下依次:第一层刻凤鸟;第二层刻龙、凤;第三层刻一亭,内有二人物,两边有马和龙,亭上刻凤鸟。
石上史诗——徐州汉画像石艺术馆南馆集萃(二)
     一层刻伏羲女娲,二层刻乐舞图,下层刻十字穿环。边饰菱形纹、幔纹。右上角刻有二人物。
石上史诗——徐州汉画像石艺术馆南馆集萃(二)
    建鼓、六博。上层刻建鼓舞,虎座簴(ju)架,上饰羽葆,左右二人持桴击鼓;下层刻六博游戏,二人对博,一人进奉膳食,一人弹琴伴奏。
石上史诗——徐州汉画像石艺术馆南馆集萃(二)
    建鼓杂技、车马。上层刻建筑人物和建鼓舞,下层刻车马出行图。
石上史诗——徐州汉画像石艺术馆南馆集萃(二)
    建鼓。中间为一刻有羽葆的建鼓,羽葆上有二龙,龙上有二鸟。左右各有一人持桴边鼓边舞,边饰菱形纹。
石上史诗——徐州汉画像石艺术馆南馆集萃(二)
    百戏、庖厨、建筑。上格刻七人物;中格刻建鼓,自左而右分别为吹竽、建鼓舞、击罄;下格刻庖厨。
石上史诗——徐州汉画像石艺术馆南馆集萃(二)
    侧面刻凤鸟,门阙。门阙中间刻一侍者。
石上史诗——徐州汉画像石艺术馆南馆集萃(二)
    胡人乐舞。画面分四层:一层刻杂技;二层刻抚琴、吹竽等;三层刻车马;四层刻十字穿环。边饰水波纹、幔纹。
石上史诗——徐州汉画像石艺术馆南馆集萃(二)
    车夫山画像石墓。墓在邳州市车辐山镇埠上村东200米处,1999年发现,砖石混合结构,平面呈十字形。由墓道、墓门、前室、后室、左右耳室组成。出土汉画像石23方,南北长6.3 米,东西宽5米。采用前堂后室,夫妇同穴合葬。
石上史诗——徐州汉画像石艺术馆南馆集萃(二)
    鸾凤和鸣,百年好合。
石上史诗——徐州汉画像石艺术馆南馆集萃(二)
     耳室,造像皆为凤鸟、人物。石上史诗——徐州汉画像石艺术馆南馆集萃(二)
  左为耳室, 右为后室墓门,石羊柱础,后室券顶。
石上史诗——徐州汉画像石艺术馆南馆集萃(二)
    上两层为鸾凤和鸣图;下层车马,车为軿车,妇人所乘。
石上史诗——徐州汉画像石艺术馆南馆集萃(二)
    墓室花纹砖券顶。
石上史诗——徐州汉画像石艺术馆南馆集萃(二)
    凤鸟、乐舞。画面分为三层:一层刻一对朱雀昂首展翅,口衔连珠;二层刻二龙,口衔五铢钱币;三层刻乐舞图,一人抚琴,一人伴舞,二观者,一侍者。
石上史诗——徐州汉画像石艺术馆南馆集萃(二)
    六博。是汉代最为流行的棋艺,双方各持六个棋子行棋。今人研究这二千年前的游戏,认为奥妙在于概率和复杂的数位关系。
    最上刻八人平列而坐;中刻二人对博,旁有观者;下有九人,头饰华丽的发髻。
石上史诗——徐州汉画像石艺术馆南馆集萃(二)
    六博,邳州陆井乡庞口村汉墓。画面中央刻一亭,楹柱上置栌斗,帷幔高悬。亭内二人正在下六博,亭外左侧刻一儿童坐在杌子上逗牛,右侧停一辆卸下牲口的大车。
石上史诗——徐州汉画像石艺术馆南馆集萃(二)
     车马出行。一导骑,两轺车均为二马拉车。汉画像中的车马图,是百看不厌的画卷。
石上史诗——徐州汉画像石艺术馆南馆集萃(二)
    车马出行,贾汪区出土。上层刻有树,建筑人物;下层刻有车马,右面一人抱盾送行。
石上史诗——徐州汉画像石艺术馆南馆集萃(二)
    出行。一人抱盾躬迎,一人两手拉车,车上坐一人手持便面,后有两随从。边饰菱形纹。
石上史诗——徐州汉画像石艺术馆南馆集萃(二)
    捕鱼、武库。画面分为两层:上层刻捕鱼图,或徒手,或使罩捕鱼,其中一人作蛙泳状;下层刻武库和长袖舞。
石上史诗——徐州汉画像石艺术馆南馆集萃(二)
    比武。铜山十里铺汉墓出土。正面刻二人比武,一人手持长戟向另一人刺去,另一人落荒而逃。右边一人手举环首刀坐于榻上,前面有三人向其跪拜。
石上史诗——徐州汉画像石艺术馆南馆集萃(二)
    比武,呈石鼓形。画面分为三层:上刻比武图,其中一人手持长戟,另一人左手握环首刀,右手拿钩镰;中刻有人物;下刻车马出行图。
石上史诗——徐州汉画像石艺术馆南馆集萃(二)
    比武。上层左边是羽人戏凤,右边是比武;下层庖厨和乐舞表演。石上史诗——徐州汉画像石艺术馆南馆集萃(二)
    胡汉交兵。画面分三层:上刻胡汉交兵,或格斗,或奔马厮杀,或落荒而逃,或被缚,或断头横尸;中间为车骑过桥图;桥下为捕鱼图,或徒手,或使罩,或行船钓鱼。
石上史诗——徐州汉画像石艺术馆南馆集萃(二)
   汉兵进攻。图中刻划八名汉骑兵追击敌兵,前面骑兵手执盾牌,跃马横刀,后有骑兵执矛、弓等。左边有一胡人马空人落,横尸断头。犯强汉者,虽远必诛。

石上史诗——徐州汉画像石艺术馆南馆集萃(二)
     秦王征战、拜谒图局部。
石上史诗——徐州汉画像石艺术馆南馆集萃(二)
    秦王征战、拜谒图局部。
石上史诗——徐州汉画像石艺术馆南馆集萃(二)
    秦王征战、拜谒图局部。
    呜呼!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大汉的文明雄壮豪迈,又春风化雨。那一辆辆奔驰的车马,一排排彬彬有礼的人阵,使任何觊觎者叹服。这样的民族无法撼动,必将万世绵迭,如长江黄河之水,永不停歇。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