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南京人化石地点,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2006年5月25日公布,南京市人民政府立。
南京人化石地点,这一名词让人不明就里,似乎是个地质学名词。这地点位于南京市江宁区汤山镇的汤山北坡溶洞,包括葫芦洞、雷公洞。葫芦洞是距今4亿年前的奥陶纪石灰岩,经地下水的溶蚀而成。1993年,在此发现南京猿人一、二号头骨,同时还发现大量哺乳动物化石。两具猿人头骨在同一地点发现属全球罕见,具重大科学意义。因此,这里成为世界级地质遗迹,列为国家文物保护单位。
南京人化石地点,准确写法应是“南京人”化石地点。这里的“南京人 ”成为专有名词,专指那两块头骨所属的猿人。
溶洞入口已布置为远古的地质公园的状态。人类的起源真的来自这里?

山壁上浮雕“南京人”图案,其中一位直立人手持木制工具,俘获一只野兔,正献给自己的伴侣。这是人类祖先的生活状态。据研究,“南京人”一号头骨在1996年被确认为女猿人,二号头盖骨则是在去年被中科院和古人类研究所的专家确认为智人,即直立人,比早前发现的北京猿人又进了一步。这说明,南京先民的活动历史,至少可追溯到35万年前。
穿过花架,走向神秘的远古世界。

介绍石。葫芦洞的发现在1994年被评为全国十大考古发现之一。

入口,普通而寻常。

首先是一个圆形大厅,在光影的变幻下,演化出星空和大地。

葫芦洞是古老的地层,平面呈东西走向,长65米,宽25米,面积约2000平方米,由于冲积物堆积将长形洞穴拦腰收束,而成葫芦状。
葫芦洞内富含地下水,南京直立人和其它生物在此繁衍生息。

哺乳动物,如大象、水牛、蝙蝠、熊、鹿生活在这里。

各类植物,如胡桃、铁杉、蔷薇、松柏,在此自由生长。
“南京人”寓居此处,改变了吾国江南无化石的历史,为人类起源的探索提供了依据。

葫芦洞天然洞口在洞的北边,图上为人工开凿的东侧洞口。这样,葫芦洞现今有两个出入口,可确保游客自由来往。

通往洞内的阶梯,仿佛时光隧道,拉人回到过往,重温先民生活。

光影摇红,幻化成梦境般,走廊上的顶盖,遮住阴湿的水珠。这里没有阳光,空气稀薄,地下水位下降后,留下一条干涸的溶洞。

“南京人”头骨就在这里的小洞被发现。1号头骨发现的时间是1993年3月13日上午,2号头骨在1993年4月17日发现。当时,头骨化石胶结严重,仅露出一小块骨面,后经修理确认是头骨化石。

地下水中,碳酸钙含量过于饱和,水滴落地,往上生长形成石笋,在洞顶壁沉淀下来就形成钟乳状石。终有一日,钟乳石和石笋上下相连,就形成石柱。

当富含碳酸钙的水沿洞裂缝下滴,形成石幔。

洞顶针管状的细长的石线,称为鹅管。

石葡萄。

钟乳石、石幔。
一座坚硬的山体,就是这样,在水的经年流淌溶蚀之下,形成溶洞。无之以为用,大自然的生物发现了这里,把它当作伊甸园,用来遮风避雨。上善如水,滋养了生命。

永恒的星空,像不变的真理。
在洞中水流如有堵塞,形成暂时性积水。积水中的碳酸钙,淀积下来,形成碳酸钙沉积层。后来地壳抬升,昔日的沉积层形成洞中钙板。

溶洞内的一切,也像是山的内脏,如山的根根肋骨。

先人生活在这里,没有变幻的灯光,没有灯光照亮着的道路,只有石壁和苦寒,只有面对生存必须的勇气。

先人须时时提防着自然的灾害。北面自然洞口处,约有20米厚的泥石流堆积层,距今约有10万年。泥石流由砂质粘土,粉砂和砂砾杂乱堆积在一起,泥石流之上有不规则的钙板层和石笋。10万年前,这巨大的泥石流把洞口完全堵上,使洞内和洞外隔绝。

通往北门的石阶。

葫芦洞北门出口。一门之隔,两个世界。自然的表象总是迷惑着芸芸众生,让人疏于发现。

雷公洞,就在葫芦洞的旁边,同属汤山溶洞。

这洞附加了神话传说,据传雷震子辅姜子牙助周灭商后归隐此洞修行,故山称“雷公山”,洞为“雷公洞”。其实,这也不过是远古山体运动,地层错裂而形成的大缝隙而已。有了传说,增加开发宣传价值,这和葫芦洞考证出的“南京人”头骨,似乎又有相同的作用。人类究竟从何处而来,要向何处而去,真的是高深莫测的哲学命题。这小小山洞,真的是人类祖先的栖居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