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黎城城隍庙

(2013-11-13 19:36:12)
标签:

黎城城隍庙

三滴水

分类: 两山两圣人
黎城城隍庙
    那日看完平顺县三座唐宋大殿,天色已近黄昏,向晚住宿于黎城县宾馆。黎城县城一派古旧模样,很多马路被开肠破肚。吾国人民常被称为黎民,据说就是从黎城衍生而来。
    黎城县城有座城隍庙,紧挨县政府,是2013年新晋的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该庙创建年代无考,据清康熙《黎城县志》和庙内碑刻记载,北宋天圣三年(1025)随县治迁变而迁建于今址。这说明城隍庙和县府衙门唇齿相依已千年有余。现城隍庙为清咸丰八年(1858)重建,宣统及吾朝有修葺。
黎城城隍庙
    正脊宝瓶。黎城城隍庙
     檐角铃铛。黎城城隍庙
    三重檐斗栱。黎城城隍庙
    冷色调五彩斗栱。黎城城隍庙
    庙座北向南,原为两进院,现仅存一进前院。前有山门,后有正殿,东西厢房左右配置。山门为重檐三滴水,面阔三间,进深两间,通高约20米。台基高峙,砖石砌台,平面布局呈长方形。楼内圆柱方额,斗拱密置,五踩斗拱双下昂,昂呈琴面式。
黎城城隍庙
    据明嘉靖三十一年(1552)冬,邑人靳惟精撰《重修城隍庙门楼记》载:“予谓,天下城隍皆有庙,庙必有门,门未必有楼也。唯此黎庙之门有楼,意在饰庙云尔。”黎城城隍庙以楼为门,确是不同凡响。
黎城城隍庙
    门楼之门已不常开,只在两侧辟砖制便门。八字墙庑殿顶,仿木斗栱。墙上砖雕垂花、卷草纹饰。门两旁刻楹联:御灾捍患神功著,赐福惩恶天道昭。显然是在歌颂城隍的功德。
黎城城隍庙
    省保碑置于台基正中。
黎城城隍庙
    底层明间横匾:文明县城。为中共晋东南地委、晋东南地区行署在1984年颁发。给人春日迟迟的感觉。当今之世,还如此在乎一块横匾、一张证书,是很老派了。内墙横匾:群峰环翠。黎城城隍庙
    转角科。
黎城城隍庙
    正殿位居门楼之北,面阔五间,进深五间,平面布局正方形,两侧厢房。黎城城隍庙
    正殿屋顶形制悬山顶。圆柱圆梁。屋顶脊兽均为黄绿琉璃相间鸱吻、垂兽。黎城城隍庙
    前檐斗拱为五踩双下昂,明次间补间出斜拱。

黎城城隍庙
    垂兽。
黎城城隍庙
    转角科,梁枋皆出头。
黎城城隍庙
    城隍庙现为县博物馆,图为隋螭首造像碑。
黎城城隍庙
    明嘉靖二十二年(1543年),巡抚河南都御史秦中李宗枢建。此为原东阳关关楼榜题。黎城地处晋、冀、豫三省交界,南锁太行、北扼冀中,故有“中州外翰”之称。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