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广州光孝寺

(2012-02-09 18:46:37)
标签:

慧能

广州

光孝寺

瘗发塔

铁塔

分类: 八闽广南
广州光孝寺
    光孝寺坐落于光孝路,是广州市四大佛教丛林(光孝、六榕、海幢、华林)之一,1961年3月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光孝寺是广州最古老的建筑之一。初为西汉南越王赵建德故宅。三国时,吴国官员虞翻谪徙居此。辟为苑圃,多植苹婆诃子,时人称为虞苑,又称诃林。虞翻死后,家人施宅作庙宇,命名制止寺,后改为法性寺。自东晋至唐印度僧人到寺传教者颇多,对中国佛教有一定影响。唐仪凤元年(公元676年),高僧慧能在寺戒坛前菩提树下受戒,开辟佛教南宗,称“禅宗六祖”。以后寺名屡改,至南宋绍兴七年(1137年)改名为“报恩广孝禅寺”,绍兴二十一年(1151年),再改名为“光孝寺”,沿用至今。
    一般关于光孝寺的介绍中都加上一句民谚:“未有羊城,先有光孝。”我觉得此句话欠妥。按广州博物馆中的介绍,广州之名在三国时期就已出现,羊城的传说则可追溯到周朝;而光孝寺之名在南宋才确定。就算最早作为寺庙是三国时期,但广州之前身番禺城则在秦始皇时期就设立。因此似乎还是羊城在先。这样的民谚可能缺乏推敲。
广州光孝寺
    光孝寺前人头攒动,这和我想像中的清净寺庙差距较大。城市中的寺院大都热闹,已经非常的世俗化,佛教信众也很多,他们手举线香,汹涌而入。
    光孝寺在中国佛教史上具有重要地位。自从昙摩耶舍在此建寺讲学以后,印度名僧智药禅师途经西藏来广州讲学,并带来一株菩提树,栽在该寺的祭坛上。公元749年,唐代高僧鉴真第五次东渡日本时,被飓风吹至海南岛,然后来广州,也在此住过一个春天。当然,和光孝寺联系最著名的还是六祖慧能。
    山门楹联:祇园晖百粤,光孝耀羊城。
广州光孝寺
     山门背面的题匾:诃林。
广州光孝寺
    天王殿。光孝寺里的信众非常虔诚,基本是每遇到一座佛,都要拜上一拜。
广州光孝寺
    红砂岩刻凿的石狮。
广州光孝寺
     大肚如来。
广州光孝寺
    光孝寺总平面图。广州光孝寺
    西侧供奉护法神之伽蓝殿,也是鼓楼,建于北宋。
广州光孝寺
    东方为地藏殿,也是钟楼。
广州光孝寺
    南朝梁普通八年(527年),达摩祖师驻锡光孝寺,开凿洗钵池。
    水系天生心系水生,卓彼老禅待我而喻。
广州光孝寺
    大雄宝殿为东晋隆安五年昙摩耶舍始建,历代均有重修。现面宽七间35.36米,进深五间24.8米,高13.6米,重檐歇山顶,为岭南最雄伟巍峨的大殿。该殿保持了唐宋的建筑艺术,殿内采用中间粗、上下略细的梭形柱,大殿下檐斗拱都是一跳两昂的重拱六铺作,这种风格是中国著名古建筑中所仅见的。保持了唐宋的建筑艺术,殿内采用中间粗、上下略细的梭形柱,大殿下檐斗拱都是一跳两昂的重拱六铺作,这种风格是中国著名古建
筑中所仅见的。
广州光孝寺
    大雄宝殿作为光孝寺最主要的建筑,构筑在高高的台基上,殿内是新修建的三尊大佛像,中为释迦牟尼,左右分别是文殊师利和普贤菩萨,三尊佛像合称为“华严三圣”。
广州光孝寺
    大雄宝殿侧立面。
广州光孝寺
   大雄宝殿正立面。 楹联:禅教遍寰中兹为最初福地,祇园开岭表此是第一名山。这付对联说明了光孝寺在中国佛教史上享有的重要地位。千百年来,西天东土,高僧硕德,或译经,或弘教,法幢高树,代有其人。尤其是六祖慧能大师,于此剃染受戒,开演顿悟法门。一花五叶,五宗七派,肇端于此。
广州光孝寺
    中为释迦牟尼,左右分别是文殊师利和普贤菩萨。
广州光孝寺
    行愿无尽,万德庄严。
广州光孝寺
    梭柱,上下部有卷杀。 
广州光孝寺
    重栱双下昂。
广州光孝寺
    宝殿台基左右两侧各有一对石经幢。

广州光孝寺
    泰佛殿。
广州光孝寺
    卧佛殿。唐神龙年间(705——707)建,明万历二十一年(1593年)重修。
广州光孝寺
    卧佛殿又称风幡堂。相传六祖慧能初到光孝寺,正赶上寺院住持印宗法师在讲解涅槃经。当时一阵清风吹来,佛阁顶上的旗幡随风飘动,印宗法师便向众僧发问:“这是什么在动?”一僧曰:“此乃幡”。另一僧谓:“此乃风动”。慧能趋前插话:“此乃心动”。此话一出,印宗法师随即走下坛来,纳头使拜慧能为师。从此慧能开坛传法,后人把睡佛阁改称为“风幡堂”。现在堂前依然挂侧巨幡,迎风飘扬。
广州光孝寺
    寺内有南汉时期铁塔两座,东铁塔保存完整,全高7.5公尺,座宽2.28公尺,用盘龙和宝莲花装饰,每层四周遍铸佛像,又名千佛塔,西铁塔现仅存底座以上三层。两座铁塔为中国罕见,其体积和装饰充分说明一千年前中国人民已掌握了高度的铸造技术和造型艺术。东西铁塔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两座铁塔。其中西铁塔建于五代南汉大宝六年(963),比东铁塔早建4年。该塔是南汉皇帝刘鋹的太监龚澄枢与他的女弟子邓氏三十三娘联名铸造,有很高的艺术价值。抗战期间因房屋倒塌,压崩了四层,今仅存三层。东塔铸于五代南汉大宝十年(967),以南汉主刘鋹的名字铸造的,四方形,共七层,塔高7.69米,塔基为石刻须弥座。塔身上铸有900余个佛龛,每龛都有小佛像,工艺精致。初成时全身贴金,有“涂金千佛塔”之称。
    上图为西铁塔。
广州光孝寺
    西塔细部。
广州光孝寺
    瘗发塔是唐住持僧法才为纪念慧能大师在光孝寺出家剃度因缘而募款兴建,塔内瘗藏六祖头发,以石为基础,砖灰砂结构,八角形,九层,高7.8米。每层有佛龛,嵌有泥塑佛像。
广州光孝寺
    瘗发塔细部。
广州光孝寺
     瘗发塔仰视。
广州光孝寺
    六祖殿,北宋大中祥符年间始建。南宋咸淳五年(1269年)冬毁于火,住持僧祖中募缘重建。明天顺三年(1459年)重修,清康熙三十一年(1692年)重建。
广州光孝寺
    瘗发塔前面为古菩提树,据传为南朝天监元年(502年)印度高僧智药从天竺携来树苗种植于此。瘗发塔后面为古诃子树,为三国虞翻种植,可谓千古遗珍。
广州光孝寺
     菩提甘露坊(素食馆)。
广州光孝寺
     光孝寺在信众中的影响可谓巨大。
广州光孝寺
    素食馆前吃斋饭的人们排成长龙。饭盒在一边堆得像小山。
广州光孝寺
    光孝寺,不愧是岭南第一丛林,只是有些喧闹。也许这世间已不是六祖慧能的年代,除了心动,风动,幡也动。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广州陈家祠堂
后一篇:广州怀圣寺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