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面墙上的砖雕:五伦全图。吾国以君臣、父子、夫妇、兄弟、朋友为五伦,必须君臣有义,父子有亲,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古人又以凤凰、仙鹤、鸳鸯、鹁鸪和黄莺五种禽鸟代表五伦。图案两旁有明代学者陈献章的七言绝句两首:“植竹为垣土作台,野桥分路到溪回。江门若比瞿塘水,何处游人肯上来。”“青山依旧锁溪台,前度游人去不回。赖是山人无诉牒,有人真本买山来。”
砖雕“刘庆伏狼驹”图。北宋年间,西北的西夏国对宋朝虎视眈眈,以驯服烈马为借口对宋朝进行战争挑衅。西夏送给宋国一匹名为“狼驹”的烈马,使者声言,如果宋朝没人能降伏这匹烈马,西夏就攻打中原。结果“狼驹”被宋元帅狄青手下勇将刘庆制伏。整个砖雕计40多个人物,构思巧妙,形象生动。
正脊脊饰。分上下两层,下层为灰塑的人物、植物、山石、题字,上层为陶塑的一幢幢店铺房屋。鳞次栉比,排列为一条热闹的商业街道,两端有倒立的鳌鱼作结束。
蔚颍。陈家祠大门两旁的四个廊门,上面分别镶有“德表”、“蔚颍”、“昌妫”、“庆基”的石匾。“蔚颍”,释为“慰藉远在颍川的陈氏先祖”。颍川在今河南省。
最下是石雕。陀墩也是一只小狮子上驮着一棵树状的梁托。檐枋又是密刻的人物山水。正脊下部是灰塑,是一种用石灰作原料经人工塑造形象的工艺。原料是石灰或者用贝壳磨碎而成的贝灰,经水浸泡后掺以纸筋或稻草筋,为了塑造形象的坚固,还要加少量糯米粉以增加灰浆的胶粘度。工匠用这种灰泥直接在需要装饰的部位进行塑造,待所造形象晾干后再在表面上色。这种灰塑的优点是原料廉价,工艺简单,塑造自由,不需烧制。缺点是经不起日晒雨淋,容易发生表皮层的脱落,甚至构件内部松散,所以适合于塑造体量大而较为粗糙的作品。所以正脊下部采用灰塑,上部用陶塑制造出比较精细的房屋与人像,下粗上细组合成一条造型稳重的长脊。如果没有石湾精湛的制陶传统工艺,单纯采用砖雕瓦件,也不会出现这些五彩缤纷的空中彩带。
门前一对石狮。
陈氏书院正门。
龙岁播春光百艺长存千载宝,文豪留雅韵一游胜读十年书。似乎是刚刚换上的龙年的新桃。
石雕:宝鸭穿莲、蟾宫折桂、麒麟送书、爵禄相聚。
宝鸭穿莲由莲花、鸭子为题,莲鸭谐音连甲,穿是中之意。比喻学子在殿试中连登榜首。蟾宫折桂即科举高中。麒麟送书:传说孔子将出生时,有麒麟光临,口吐玉书,孔母用丝绳系于麒麟角上,不久孔子就降生了,喻意人才辈出。爵禄相聚:用雀、鹿构成,雀、鹿谐音爵禄,意为加官进爵,爵禄共享。
门枕石。

木雕,令人瞠目结舌。
梁托、梁身、驼峰,无处不雕。
屏风上的木雕。这幅图名是:“创大业,儿孙永发。”
聚贤堂。陈家祠中轴线上的主殿堂。
灰塑、陶塑,醉花渐欲迷人眼,满眼光影犹似梦。

这片门板上有十七幅木雕画。

从中厅望西厅。
月台。台阶两侧的望柱头雕刻成狮子状,其它望柱头则雕刻成一盘盘的菠萝、仙桃、佛手等形状。既有南国风情,又寄寓陈氏子孙终年以南国佳果供奉祖先的虔诚之意。
檐枋和雀替。柱头上高浮雕出人物。
柱础。
光绪三十二年制牌匾:聚贤堂。
陶凳。
这里是放置祖先牌位的地方。前面是石五供。
院落间的通道。

墀头。

套色玻璃。这是具有地方特色的工艺品,始于清末,采用国外进口材料和加工方法制成,以中国传统题材为内容再现于玻璃上。
过道。

春雨微风甘露,花香诗韵鸟鸣。

竹形水落管。不知道有雨的时候会不会滴出清音。

刻满寿字的水缸。
东汉末年之竹林七贤。
陈家祠堂现为广东民间工艺馆。因此也是民间工艺品的展览地。

这是寝室。
这是广州西关大屋的标志。脚门、趟栊、大门。脚门起阻隔视线的作用,上部有通花图案,屋内的人可透过通花处看清外来客;趟栊由数条园木棍架成,沿水平方向走动的栅栏式拉门,最上面木棍固定,作上部轨道,下部装有滑轮利于推动。平常人们一般只关脚门和趟栊以利通风透气,有如今天的防盗门。大门是两扇对开的厚板门,多用樟木或坤甸制成,厚重结实。

书房。博古架,书桌,一对躺椅。
粤绣:浔阳遗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