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分类: 文史随笔 |
昨日黄昏时分,闲转于城中村小巷,忽见一处拆迁场地,围墙半坼,庭院荒寞,中有古柏森然簇拥,旧屋老院,颇俱高古之象。心中不由一动。遂踅而入之。
果为四皓古陵之遗址也。
在商洛,四皓墓有二处。一为现属丹凤县境之商洛镇四皓墓,一为商州城西郊(现已为城区)的四皓墓。一直以来,俗称商镇之四皓墓为真陵墓,州城之四皓墓,为衣冠冢,乃为州官们祭祀方便而修筑。古时有商州八景十观,四晧古陵为其中一景。这一景当是州城这个古陵遗址了。因为各种方志古籍所记之与此景有关的诗文,相关联的情景,皆城周之启秀阁、旷如台、商山书院、三台叠翠等自然人文环境有关。半月前《商洛日报》所刊拙文《旷如望羊》,就曾涉及明清大员和知州大人登旷如台望四皓庙而兴叹的内容。
余居商州城中数十年矣。久知这四皓古陵就在城西之原商运司院中,惜却从未临近一睹其颜,岂不惭愧乎!
大冢前立碑显示,此四皓古陵被命名为“商州汉墓群”,2014年被陕西省政府确定为陕西省第六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主陵上这个碑子,虽然有点大煞风景,但却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挺到现在,也可算是文物了!
几年前曾参加过一个研讨会,会上有文化届老同志曾有建言,将商洛博物馆建于此处——现在的博物馆龟缩于大云寺一角,确实也太憋屈了!而这块地方开拆后,空间是很大的。遂问一附近居民,可知此处拆迁之地将做何用,那人说,听说要建文化公园。我说是不是博物馆也在内?那人说,可能吧。心中便觉宽松了许多。
昨日去时太晚,暮色中未及细看。今日喜春雨初淋,遂擎伞散步,不觉又到这里转了一圈。归来后,书写了几张咏四皓的古诗。自古以来,歌诵四皓的诗文浩若繁星,吾只捡合意者书之一二也。
其一:
无端舍钓学干名,
不得溪山养性情。
自省此身非达者,
今朝羞拜四先生。
——五代•蒋吉《四老庙》
其二:
汉惠秦皇事已闻,
庙前高木眼前云。
楚王漫费闲心力,
六里青山尽属君。
——五代•罗隐《四皓庙》
其二:
云横商於万仞山,
汉庭一到即回还。
灵芝不是凡夫采,
荷得乾坤养得闲。
——清•郑燮《四皓》
附:《续修商县志稿》中关于四皓古陵的记载——
四皓古陵
四皓墓,州西三里许,傍金鸡原,坐鹿迹村。高冢星罗,苍茫磊落,陵前栋宇数楹,中有四短碣,分镌皓图,古貌俨如。名流经此,多留题焉。
汉四皓墓在州西三里,有四冢,冢前有庙,庙中有古今
碑刻诗文。 今商洛旧县西亦有四皓冢((马志)。四皓墓州
西五里许,傍金鸡原,坐鹿迹村。高冢星罗,陵前栋宇数楹,中有四短碣分镌《四皓图》。(《州志)) 地肺山,四皓隐处,亦名“楚山冢”。(《商南县志》)入商州过金鸡原谒四皓先生庙,崇以邱垅,荫以丛木。过商山之麓,其累累然者即在畎亩中,离村篱烟火不十武而近。(苏浚《四皓庙记》)
[按]
《十六国春秋》:前凉张重华云,长安亦有四皓墓。但《文章缘起》云:惠帝为之立碑商山,则葬长安之说误也。但今商州四皓墓有二:一在州西三里,一在州东八十里商洛镇西,未知孰是。(《州志》)
一在州西三里金鸡原,一在州东八十里商洛镇。俗传在州东者真,但止三冢。或疑甪里先生隐商南之甪山,其墓当在商南。然今州中周氏乃甪里先生之裔。据云,先生墓在商洛镇。其缺一者,故老相传绮里季别在南里,亦未知“南里”为何地云。(《续州志》)
2021.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