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中国好声音》瑕不掩瑜

(2012-10-02 14:32:18)
标签:

中国好声音

吉克隽逸

张玮

吴莫愁

分类: 随想

    尽管对《中国好声音》年度好声音的评比环节,冠亚军结果也令人不爽,但说真心话,《中国好声音》是档高品质的选秀节目。如果说有问题,也是成绩远远大于问题,瑕不掩瑜。

   首先,好声音的机制与制度好,前期的互动性强,很感动人。好声音是《超级女声》之后,第二个影响广泛,受众庞大的的选秀娱乐节目。由于盲选机制与导师制度两大保障,使中国好声音在播出一个月就成为最热播的电视节目之一。这是很了不起成绩。这份好成绩的取得,首先要归功于好的机制与制度。有人说好声音不过是从国外移植复制的,是拿来而非原创的。这并不重要。在短时间内引起如此轰动,说明引进者眼光好,对中国市场脉搏号得准。

   其次,选秀角度准确,让学员与观众集中听歌,容易产生唱法上的共鸣。因为只考核声音,剔除了好多不必要因素干扰,使前期选才简捷,保障了前期选才的精准。唱得好可能留下,唱得不好不可能留下,这看上去简单,但真正操作起来,诚非易事。因此,好声音从选才角度上,一开始就避免了很多争议与误区,策略比较高明。

   第三,导师选才制高明,从机制设置上选择了娱乐高点。导师名声响亮是好声音最大卖点,对广告商、学员、播出方、观众都是。好声音的四位导师,在中国都有巨大影响力的歌星,目前基本活跃在一线。在选才上,导师认可留下,导师不认可留不下,既保证了导师的权威,也保障了好声音的生命力与影响力。作为导师制的一个辅助,背对盲选是很重要的,既能前期的悬念,也强化了观众对导师公正性。四位导师每人16强选拔阶段,好声音就引起巨大轰动,也证明了这一点。导师名望高与固定,是好声音超过超女的关键。

   第四,导师PK制,既保证了导师选才现场的卖力表现,也保证了导师要有针对性地施教于学员。现场互动好,是好声音吸引观众的看点与亮点,而导师们之所以那么卖力地表现、表演,前提是为了吸引到好学员,而这间接使节目非常好受。同时,因为要播出,导师间要顾及形象,不会严重互踩,最多是带着笑容的嘲笑或自嘲,节目自然好看。

   第五,与当年的超女通过手机短信传播一样,好声音也借鉴了时下最游行的即时通讯手段,微博、微信在传播好声音节目中赶到了巨大的作用。这也保证了好声音在网络主流渠道的影响力,也保证了互动性,为好声音的营销赶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当然,作为一档刚刚诞生的节目,即使是从荷兰引入的成熟节目,也会有水土不服或操作不当的地方。此外,由于粉丝雪球越滚越大,分歧自然会出现,这使得节目进入后期时,难免受到各种质疑。此外,评选进入后期,导师的个人好恶,外界各种因素的影响,加上评选过程中也确实出现明显的不公,甚至出现导师过分情绪化,媒体评委与导师意见严重分歧等问题,也出现了广告失控影响节目质量的问题。

   受到质疑最多的,是年度好声音晚会。

   首先是广告多到观众难以忍受的程度,节目严重超时与此直接相关。因为电视节目都有成本,广告多是节目能否生存的关键。因此,广告多既是中国好声音成功的证明,但广告多到失控,也将中国好声音送到了风口浪尖上。

   其次是现场投票系统规则,这是最受争议的地方,估计将是永远会有人不满的地方。这种规则将四强排名付诸于现场投票,但现场投票系统没有任何显示,这让习惯了星光大道等节目现场显示的观众,很容易产生暗箱操作的误解。而且有现在观众举证说,在现场用手机投票没有成功。

   正是这些现象的存在,使好声音在一定程度上受到质疑。估计相当时间内,这些怀疑与不信任会伴随好声音。

   这世界上,越是有影响力的东西,就越会有质疑。网络时代是自媒体与多媒体时代,每个人都是媒体,都有愿望需要表达。因此,面对质疑,好声音制作方不必太在意,也不要急于为自己辩护。如何总结经验,与相关方协调利益方协调好关系,将下届好声音办得更精彩,可能是要务。

    坦率说,敲击“中国好声音瑕不掩瑜”这个标题,我多少有些不情愿,但是,稍微平复一下心情,我不得不承认,好声音在这个夏秋之交,带给了我很多视觉享受,让我一下子知道了中国有那么多优秀甚至杰出的青少年,他们不仅歌唱得好,人也活得阳光,进取,自信,渴望被承认。

   与此相比较,我喜欢的吉克隽逸能否成为年度好声音,张玮为什么没有进入四强,都显得不那么重要了。他们已经被证明,被认可了。再说,没有中国好声音,我不可能知道有那么一个唱功了得的黑妞,更不会知道张玮是谁。此外,尽管我并不喜欢吴莫愁这个在校大学生的唱法,但她的进取精神,她的破坏性非主流唱法获得相当的认同,正说明中国社会的包容性与进步性。而哈林对她一往无前地力挺,也着实让人感到好声音导师制的特殊魅力。

   此外,还要看到,进入各组16强的学员,目前基本上都累积了不俗的人气,都具备了一定的商业价值。

   就冲这些,还不值得我说一声,《中国好声音》瑕不掩瑜吗?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